很快,李昂就發現,木騎士是一個有趣的人,對種地有著自己的理解。 “……地翻得越多越好,翻三遍的田比翻兩遍的田產量要多上兩成”,木騎士和李昂他們在書房的火爐邊坐著聊天,一旁的迪斯馬斯困得要打瞌睡了,雷納德倒是站得筆直一動不動。 “那怎樣安排農具的分配和耕地的順序?”李昂求知若渴,一邊拿著自己之前做好的計劃,一邊看向木騎士,之前的規劃隻是根據往年的經驗以及管家的書籍參考的來,再加上一些李昂自己的想法。 “你的領民對你順從嗎?”木騎士反問道,他身體前傾,一隻手撐在大腿上,看向李昂的眼睛,想要知道答案。 李昂稍微抬頭回想了一下,自己這段時間每次出門,領民都會主動問好,尤其是礦工隊的家屬,還有人要做點心的送給自己,考慮到口味差異,李昂接受了那位女士的好意後,大部分都跟迪斯馬斯分享了。 “他們很信任我”,李昂沒有選擇順從這個詞,讓木騎士挑起了眉毛,想到了些什麼。 但很快,木騎士重新回到了現在的話題:“那你就按照地塊的大小去分配牲畜和農具,讓地塊更大的人先耕種,鼓勵他們讓自己的地塊連起來,而不是分散在莊園的各個地方。” 李昂點點頭,他也在整理莊園的土地時發現,大部分人都是農奴,但他們依舊有著某種對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也隻能收獲有使用權土地的糧食,在上交地租和農奴額外的份額後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當然你需要先讓他們完成對你的義務”,木騎士繼續說道,“讓他們為你耕作後,再去自己的土地上,讓他們對你保持敬畏。” 木騎士的話若有所指,但是李昂完全沒有往那個方向想,他低頭思考了一下便說:“我打算用別的方式耕地。” “別的方式?是王都的什麼新方法嗎?我已經二十多年沒去過了,沒想到那座永恒之城還能有新東西出現”,木騎士感嘆著,但是從內容上說不好是贊美還是諷刺。 他今年已經快五十歲了,騎士的魔法讓他看上去才三十多,還正處於壯年,實際上,如果沒有受重傷或者中毒,大部分騎士都能活到八九十歲後才老死,甚至死後還能保持中年的容顏,隻是因為靈魂的衰弱而枯竭,這在平均年齡不過三十歲出頭的年代已經算高壽了。 李昂搖了搖頭,既然木騎士通過了雷納德的檢測,名聲也不錯,還和藥騎士戰鬥過,更關鍵的是,對魔鬼的認知也超過常人,那就沒必要瞞太多: “你還記得信使說的蒸汽機嗎?那玩意可以幫上我們。” “蒸汽機?那不是用來給礦井抽水的嗎?說實話我並不看好,燃料太貴了,木炭太貴,木柴煙太大,在礦井裡不合適”,木騎士隻從信使口中聽過描述,他還不明白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東西。 “你看一下就知道了”,李昂沒有過多的解釋,而是起身走到陳列架前,有些吃力地拿起一個精巧的模型,雷納德看見也快步走上來輕輕抱住,將它連同支架放在了木騎士麵前的桌上。 那是一臺四輪的蒸汽機車。 在李昂製造出第一臺駕駛體驗極差的蒸汽摩托之後,他就在思考製作一臺四輪的蒸汽機車,在春耕的時候還能當作拖拉機使用,可惜因為鐵匠鋪加工精密度不足,艾琳娜的精神還無法製作太多大件,這個想法被暫時擱置。 不過,在李昂設計完成之後,第一時間讓艾琳娜製作小模型,剛好驗證自己的設計是否正確,經歷了幾次失敗之後成功做出了一臺等比例縮放的四輪機車模型。 這次失敗還為李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就是測量工具,城堡裡除了裝糧食的容積工具以外,就沒有別的測量工具了,鐵匠鋪倒是有一把從切斯特城帶回來的長桿,算是一個參考,但是沒有精確的刻度,最後李昂隻能用類似尺規作圖的方法盡可能在上麵做出刻度線,讓艾琳娜得到了比較精確的小刻度。 還有就是材料的問題,李昂最開始直接放棄了大規模生產鋼的想法,因為不論是建築還是工藝他短時間都沒時間搞定,決定直接讓艾琳娜上手。 鋼,這種奇妙的材料本質上是少量碳原子卡在鐵原子堆之中,讓鐵原子的排布沒那麼規則,也就沒那麼容易滑動,宏觀上就是變硬了。 含碳量低,就是熟鐵,隻有不到0.04%的碳原子無法卡住滑動的鐵原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因此熟鐵質地軟、延展性好,自然無法做成堅硬的鐵製品,在這個時代,大部分鐵製品都是鑄鐵做的。 與熟鐵相反,鑄鐵是一種含碳量過高的鐵,大量的碳原子讓鐵原子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使其難以移動,因此鑄鐵硬,延展性差,也更加脆,隻能做一些強度要求不高的東西。 在這之間,鐵和碳達成了平衡,即堅硬又足夠堅韌,這就是鋼。 因此,隻要將熟鐵加入碳,讓其混合均勻,就可以製造出鋼,這就是滲碳法和包碳法的由來,早期的鐵匠為了讓碳均勻分布在鋼內,會反復折疊、捶打鐵條,這一步消耗了大量的時間,也是古代鋼產量低的原因之一。 可惜,艾琳娜無法控製碳,如果是鐵裡麵的碳原子,倒是可以控製鐵的塑形一同帶動碳移動,麵對這個問題,李昂無意間想出了很久之後人們才使用的煉鋼方法:攪煉法。 在十九世紀,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生鐵和熟鐵的區別就在於碳含量的不同,他們之間就是鋼,那麼,將生鐵熟鐵融化混合在一起攪拌,凝固下來的東西不就是鋼了嗎? 這個絕妙的想法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就有鐵廠使用攪煉法煉出了噸級的鋼,隻是因為得到的鋼太過於依賴原料,以至於含碳量不好控製,在隨後的發展被拋棄了,隻算曇花一現的煉鋼法。 李昂雖然不知道過去歷史的發展細節,但他明白直指本源的道理:物理與化學。 而冶金,本質上就是物理與化學在工程上的應用。
第86章 模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