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劉備等人見大局已定,便紛紛向公孫瓚告別,眾人再次歡聚之後最終各奔東西。經過對黃巾軍的戰役,我也因在戰場上屢立奇功而被公孫瓚重用,成了趙雲將軍手下的一名裨將。 在黃巾軍領袖張角離世的消息傳開後,這支一度聲勢浩大的軍隊如同失去了靈魂,迅速走向了潰敗。士兵們四散奔逃,有的為了活命不擇手段,有的則在戰場上英勇犧牲。同時,也有一部分黃巾軍士兵深知大勢已去,他們毫不猶豫地放下了武器,向官軍投降。 這些投降的士兵,多數都是社會最底層的民眾,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什麼特殊技能。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除了耕田種地或者當兵打仗,他們幾乎沒有別的出路。幾年的軍旅生涯雖然讓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戰鬥能力,但並沒有教會他們其他生存的技能。 如果不選擇投降,他們將麵臨無路可走的困境,甚至可能失去生命。而公孫瓚,他的人品和口風都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他在軍中威望極高,對待士兵既嚴厲又關愛,因此很得人心。當黃巾軍士兵選擇投降時,公孫瓚並沒有因為他們是降兵而輕視他們,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給予了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這種寬厚和仁慈的態度,讓這些曾經的敵兵深感感激,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公孫瓚的軍隊,為國家的安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公孫瓚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他善於發現人才,善於調動士兵的積極性。他不僅在軍事上有著高超的指揮能力,更懂得如何激發士兵的鬥誌和忠誠。在他的帶領下,原本潰散的黃巾軍逐漸成為了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隊伍。 然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樣昌盛的一支隊伍也有落寞的一天。 公元193年,漢初平四年,朝廷中兩派對立,一派是以公孫瓚等人為首的主戰派,他們主張對北方遊牧民族采取強硬態度,認為隻有通過戰爭才能解決問題;另一派則是劉虞一派,他們主張采取懷柔政策,以和平方式解決民族矛盾。兩派之間意見不合,紛爭不斷。公孫瓚身為主戰派的領袖,對劉虞的懷柔政策非常不滿,經常在朝堂上下惡意針對劉虞。而劉虞也感受到了公孫瓚的敵意,他開始對公孫瓚心生不滿。 終於,劉虞決定采取行動。他調集了10萬大軍,準備向公孫瓚發起進攻。一時間,朝廷中氣氛異常緊張,人人自危。 此時,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同姓之緣,被公孫瓚厚待。在夜色的掩護下,他悄然逃離了劉虞的大營,徑直來到公孫瓚的營地,向這位同族告發了劉虞的密謀。然而,這位公孫紀並非忠心耿耿之輩,而是懷揣著一份陰險的計劃。公孫瓚,這位北方豪強的霸主,在聽聞劉虞的計劃後,眼神中閃過一絲警惕。他清楚,與劉虞的交鋒已經不可避免。 於是,他迅速召集了手下的謀士和將軍們,商討應對之策。“諸位,劉虞那老賊竟敢出兵十萬來犯,你們有何看法?”公孫瓚銳利的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主公,劉虞雖為一介文官,但此次竟敢出動十萬大軍,顯然是有所倚仗。不過在我看來,他並無領兵之能,這十萬大軍也隻是虛張聲勢。隻要我軍一出擊,他必定敗北!”一名將軍挺身而出,信心滿滿地回答。 公孫瓚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另一側的趙雲。這位白馬銀槍的將軍,在戰場上素有威名。“子龍,你有何見解?”趙雲沉吟片刻,“主公,雖然劉虞無帶兵經驗,但這十萬大軍絕非易於之輩。我軍剛與張角一戰,將士疲憊,此時宜以養息為主,不宜輕啟戰端。否則一旦士氣受損,形勢可能對我軍不利。” “趙將軍所言,未免過於危言聳聽。”先前那名將軍不服氣地反駁,“劉虞的十萬大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在我軍麵前不堪一擊!我願立下軍令狀,定將敵軍擊潰!”公孫瓚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好!王將軍有如此決心,本將軍甚慰!你需帶多少兵馬前去迎敵?”“主公,劉虞老匹夫在我眼中不過是一隻困獸。隻要主公給予我三萬兵馬,我必取他首級獻給主公!”王將軍慷慨激昂地答道。 “好!既然如此,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王將軍聽令!”公孫瓚一拍桌案,“本將軍賜你五萬兵馬,即刻出征!務必全力以赴,凱旋歸來!”趙雲欲言又止,似乎還想勸阻。公孫瓚卻擺擺手,“趙將軍,此事已決。劉虞乃文官出身,十萬大軍也不過是烏合之眾。不必多慮!”見此情形,我連忙扯了扯趙雲的衣袖。趙雲原本也是聰明人,見此情景微微頷首,不再開口。因為如果此時再次諫言定會惹公孫瓚不悅,隻能等待時機再去向公孫瓚說明此事。 與此同時,公孫瓚的中軍大帳內,氣氛異常緊張。燭火在寒風中搖曳,將營帳的布簾映照得如同鬼魅般飄搖不定。中軍大帳內,一名儒士裝扮的人正來回踱步,他眉頭緊皺,目光閃爍,背負雙手,仿佛在深思著什麼。 這儒士正是公孫紀,他是公孫瓚的同宗族人,投靠了劉虞,成為了其手下的謀士。雖然和公孫瓚為同宗近親,但平日裡劉虞對其信奉有加,什麼黃金白銀,美女珠寶隻要是公孫紀喜歡的,劉虞都會毫不吝嗇的相贈,所以族人什麼的在利益麵前根本不值一提。 此回也正是公孫紀向劉虞獻計,說是可以利用宗親的關係接近公孫瓚,伺機打探軍情,如有可能暗殺公孫瓚。公孫紀的計策深得劉虞的贊賞,於是他便派遣公孫紀前往公孫瓚的營地。這也便有了之前公孫紀向公孫瓚告知劉虞領兵10萬來襲的事情。而正如公孫紀所想的一樣,公孫瓚對自己不但一點戒心都沒有,反而因為他及時的報信對他照顧有加,兩人很快就同寢同食,形影不離,然而令公孫瓚沒想到的是一場陰謀正在暗地裡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