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伊始,瓜州刺史張守珪便組織民眾重新修建瓜州城。工程修建剛開始,吐蕃軍隊突然闖到。令唐軍猝不及防,城內士兵一個個大驚失色。張守珪安撫道:“敵眾我寡,大戰過後,我軍元氣還沒有完全恢復,隻好靠計策取勝才是。”那天,張守珪坐在城墻上慢條斯理地飲酒作樂,仿佛對城下的敵人毫無察覺。敵人一時也摸不著頭腦,狐疑不定,莫不是人家把兵埋伏好了,單等進入伏擊圈?於是,敵人在城墻下麵走來轉去,因為怕中埋伏,便打起了退堂鼓。張守珪見狀,抓住有利戰機,打開城門,親率士兵追殺過去。打得敵人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此後,張守珪四外找人整修城墻,召回生意人,重操舊業繁榮市場,把一座滿目瘡痍的廢城修葺一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唐玄宗獲悉張守珪軍功卓著,便嘉獎他的戰績,把瓜州升格為都督府,命其擔任地方一把手。通過整治,一個土地貧瘠,不宜種莊稼的乾旱地區,常以雪水灌田。加上敵人的肆意破壞,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被張守珪組織民眾夜以繼日挖渠疏通泄水古道,成功地完成了古道修復工程,引來水源灌溉兩岸的農田。 邊防戰鬥沖突不斷,摩擦經常發生。公元729年三月,唐軍反守為攻,張守珪都督與賈師順刺史率軍攻打吐蕃大同軍,大敗敵人;本月下旬,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領兵拿下了吐蕃侵占的石堡城。以前,吐蕃侵占石堡城後,把這裡作為作戰指揮所,經常侵擾隴右地區。皇上獲悉後,便命令李禕與眾將研究作戰計劃奪回石堡城。有不少數人認為,石堡城路途遙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旦作戰失利,將會麵臨全軍覆沒的境地。有鑒於此,建議按兵不動,伺機進攻。李禕堅持己見,親率唐軍長驅直入,並在通往石堡城的各個要道處部署守備部隊,一舉切斷了吐蕃的救援通道,讓石堡城孤立起來,接著,集中優勢兵力大打殲滅戰。攻克石堡城後,唐軍乘勝追擊,又向前開疆擴土一千多裡。石堡城大捷,讓皇上喜出望外,遂把石堡城更名振武軍。 與此同時,吐蕃人屢戰屢敗,在公元730年孟夏,吐蕃可汗派人到邊境下書求和。斯時,唐玄宗答應吐蕃求和,一是恢復和平,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另一個原因,就是北方的契丹和奚人再次挑起了叛亂。倘若繼續在西邊防線用兵,勞力費神,兩麵作戰,全線出擊,將會麵臨危險的境地。因此,畢其功於一役,不可謂不是一種良策。 麵對契丹和奚人的挑釁,唐玄宗一直是采用安撫、息事寧人以及綏靖政策。比如,一個小孩子如果大人一味地嬌生慣養,遷就,隨著年紀長大助長了不聽話,敢撇咧著脖子跟你瞪眼,甚至與大人分庭抗禮,這就造成了逆子貳臣的形成。契丹跟奚人一樣,在李唐王朝恩澤下,如今,起來與你敢於叫板了。 公元732年(開元二十年)正月,皇帝李隆基下詔以信安王、朔方節度副大使李禕為河東、河北行軍副大總管,率軍討伐奚人與契丹人;不久,又任命戶部侍郎裴耀卿為副總管。信安王李禕率領幽州節度使趙含章與裴耀卿分路向奚人與契丹發動進攻,張含章率領的精銳之師一碰到契丹人,契丹人就望風而逃。唐將先鋒官烏承玼諄諄告誡趙含章:“敵人見到就跑,是在引誘我們上當,別急,先等等看,以靜製動。”趙含章心的話:敵人望風而逃,那不是被我們嚇破了膽嗎?宜將剩勇追窮寇。隨即,便領兵繼續追擊。唐軍行到白山時,突然出現了大批敵人,一陣激戰,趙含章大敗。烏承玼領兵從另一路及時趕到,從右翼向敵人發起猛攻,終將敵人擊潰。與此同時,唐軍乘勝追擊,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斬殺、俘獲了很多敵人。契丹頭領逃往遠方,那些殘渣餘孽則躲進深山老林;奚人頭領見勢不妙,便率領五千帳歸降。唐玄宗封奚人頭領為歸義王,任歸義州都督,並把其歸降將士安置到幽州境內。 李禕班師凱旋,皇上李隆基下詔令裴耀卿攜帶二十萬匹絹賞賜奚人給立功將領。裴耀卿對部下說:“夷狄人一向貪婪成性,現在我們攜帶大批量資財深入他們轄區,不可不防。”隨即,命令軍隊提前出發,齊頭並進,隻一天時間就把賞賜財物分配到位。果不其然,突厥與室韋帶兵埋伏到必經之路,想搶劫掠奪財物,可等他們來到時,為之已晚。裴耀卿一行已經安全返回。 同年六月,唐玄宗加授李禕為開府儀同三司。趙含章因貪汙巨大軍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被唐玄宗下令在朝堂上用棍棒把他痛揍了一頓,然後遭流放並於途中死翹翹了。 契丹叛亂,引起渤海王武藝蠢蠢欲動,由他派遣部將張文休率領海盜進攻登州,殺死了登州刺史史韋俊。唐玄宗獲悉後很是憤怒,便命令右路軍將軍葛福順領兵前去討伐。下一年正月,唐玄宗又派遣門藝前往幽州征調軍隊,討伐渤海王武藝,並命太仆員外卿金思蘭出使新羅,發兵進攻渤海國的南部邊境。適值寒冬,天降大雪,積雪漫過了人頭,山路崎嶇難走,迢迢路途,李唐征討兵凍死者過半,無功而返。 此後,武藝恨透了門藝,便派遣刺客潛入大唐,伺機刺殺門藝,刺客在洛陽天津橋南刺中門藝,可門藝死裡逃生,唐玄宗下令河南尹搜捕刺客及其同黨,最終,把他們一網打盡悉數誅殺。 同年閏三月六日,唐軍在渝關(山海關)都山山下,契丹頭領可突乾率領軍隊與唐軍展開決戰,戰鬥打響後,奚人膽小如鼠,突然撤離戰場逃掉了。然而,敵眾我寡,唐軍大敗,副將郭英傑壯烈殉國。 此次決戰,唐軍銳氣大大受挫,唐玄宗選戍邊將才張守珪擔任幽州長史、禦史中丞、營州都督、河北節度副使,很快,又被加任河北采訪處置使,把抵禦契丹的重任交給了他。 張守珪掌印後,軍紀嚴明,苦練殺敵,做到能打勝仗的一支高素質精良之師。果不其然,張守珪麵對契丹的多次挑釁,均被一一化解,且摧毀了敵人的囂張氣焰。迄今為止,持續四年的契丹叛亂,打得敵人偃旗息鼓,再也不敢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