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終究還是未談攏。 臨行前,諸葛瑾眺望著府門,腦海裡忽是回想起離開時孫權的神情及言行,他不由悠悠哀嘆著: “唉,此事看來談判是談不攏了,動武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說罷,諸葛瑾也隻得快步離開。 他的任務無法完成,繼續途留益州也是枉然,得盡快回返江東。 奔出城外。 諸葛瑾正欲撐船沿水路順江直下。 可卻在此時,他定睛一瞧,發現了正在田間與民同勞作的一人。 見狀,他立即大喊道:“孔明……” 循聲傳至。 正在田間的諸葛亮抬首相望,亦是注意到了其兄的身影,遂立即上前拜道:“兄長。” “孔明,你這是?” 瞧著眼前諸葛亮做農夫打扮,腕上衣袖挽起,麵色間亦是沾染著絲絲新泥,狼狽不已,與自己印象中的那身著錦衣、衣冠楚楚,指點江山的秀士卻全然不同,遂不由相問著。 “哦,是這樣的,益州去歲收成欠佳,今歲春耕尤其關鍵,劉皇叔特令亮親自主持此事。” “亮正逢今日前往田間視察,正好指導一番。” 二人相互寒暄了一番,諸葛亮氣定神閑,察言觀色道:“怎麼,兄長這麼快就要離開成都?” “是呀,使命不成,為兄這得盡快趕回江東向吳侯復命。” 話語稍落,諸葛瑾沉吟一番,方才麵色鄭重的提醒著:“孔明啊,你還得勸誡一番皇叔啊,若是孫劉兩家心生間隙,那豈不是令曹賊漁利嗎?” “多謝兄長提醒,亮自有分寸!” 瞧著諸葛亮拱手予以回應著,諸葛瑾倒也沒有繼續述說什麼。 由於公務在身,二人叨嘮片刻,諸葛瑾便在隨從的護衛下快速離去了。 聽聞了其兄的一番話語。 諸葛亮隨後麵上亦是頓時間無比嚴肅起來。 隨即,他也顧不得繼續在田間考察,立即往城中趕去。 待回府沐浴一番,又換上平素裡的錦衣素服,鵝毛羽扇的裝束,方才往左將軍府行去。 步入堂中,瞧著此刻劉備正一臉平靜的批復著公文,從旁龐統則是在悠閑的品著茶。 “亮拜見主公!” “是孔明啊,孔明,不知春耕近日來如何了?” “還請主公放心,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話落,瞧著諸葛亮鄭重回復,劉備遂亦是安心下來。 沉吟半響,諸葛亮方才拱手相問著:“主公,方才亮於城外正巧與其兄相遇,聽其言似是話裡有話,卻不知吳侯命其來成都,是有何事?” “孫權還能有何事,無外乎就為前年所借南郡之事而來!” 龐統從旁滿不在乎的回道。 隨即,龐統又徐徐將孫權欲索要三郡的要求一五一十陳述了一遍。 “我就不明白,孫權那小子臉怎麼就這麼厚呢?” “借出一個南郡,索要荊南三郡?” 一記記的語落,龐統此時麵上亦是流露著數分怒意。 聽聞一番詳細經過,諸葛亮心下仿佛若有所思,遂緩緩說著:“以先前亮巧遇其兄時,從他言語間能夠感受到,若是我方不交割三郡,孫權恐怕已有撕毀聯盟的可能。” “哼,這小子倒有理了。” “自赤壁以後,南郡便已成了抗曹的前線,頻繁遭受戰亂,早已不復曾經的繁榮,甚至人口、地域寬闊都難以再與荊南諸郡相提並論。” “卻妄圖以一郡換三郡,再令我軍在南郡抵擋曹軍,他倒是精明。” 此言一出。龐統此刻更是冷哼一聲,不屑一顧道。 言語間對於孫權此行徑亦是越發的反感。 緊隨著,他更是直言道:“欲撕碎聯盟?統建議我軍從即刻起開始徐徐調部往下遊邊境駐防,以禦吳軍。” “隻待敵軍膽敢主動進犯,將擊之!” 瞧著龐統竟是欲與孫氏翻臉。 諸葛亮頓時間麵色微變,遂連忙道:“士元,切莫如此!” “如今之間,漢中尚未平定,益州亦隨時處於威脅之中,我方應以大局為重,先行穩住孫氏,待備戰平定漢中郡後,在做定奪!” 一語而落。 諸葛亮亦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緩緩的分析著。 他明白,與孫氏爭鋒,絕非一時半會能夠分出勝負的! 但若是遲遲將漢中置之不理,恐時日一長,反會釀為禍患。 聞言,龐統眼神此時緊緊盯凝著諸葛亮,麵上透著絲絲笑容,回應著:“孔明,你這就太過謹慎了!” “現在是孫氏欲挑釁我方,若是我軍忍氣吞聲,勢必會令孫權此人得寸進尺。” 話音落下,龐統語氣頓了頓,遂繼續道:“聽聞目前坐鎮關中的夏侯淵尚且還陷入在征伐涼州的戰役中。” “觀此局勢,沒有半年的時日,是無法平定的。” “涼州未定,想那曹賊也不會輕易對漢中發起攻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既如此,我軍何不趁此良機,先武力解決荊州的爭端呢?” 一時間,諸葛亮、龐統二人卻是持著麵對孫氏不同的應對策略而各抒己見。 爭論許久。 二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移到了劉備的身間。 劉備方才是緩緩抬首,麵色流露笑意,徐徐道:“孔明,士元,此事重大,先容我斟酌一番吧!” 話音既已落下,二人自然也不會繼續爭執,接下來隻待其主決斷即刻。 說罷,諸葛亮、龐統一齊拱手告退。 待二人離去,劉備麵上方才換上了一副嚴肅的麵容,遂立即差人前去召見法正前來。 良久,待法正抵足。 劉備也迅速將諸葛亮、龐統二人對待孫氏不同的應對策略和盤托出,遂相問著:“不知孝直可有何看法?” 聽罷,法正一時也不由沉吟了起來。 思慮半響,法正從容淡定道:“主公,正以為諸葛軍師與士元都言之有理。” “諸葛軍師所慮者,乃漢中爾!” “他建議與孫氏以和為主,亦是擔憂一旦戰局一開,恐戰事會曠日持久。” “此舉,將會拖延我軍發兵漢中的時間。” 說罷,法正話鋒一轉,又分析著:“而士元之言,較為務實,既然現下孫權已經差人前來索要三郡,那就表明了此人已經做好強行爭奪荊州的機會。” “故而,以正之見,主公以拖為主。” “拖?” 聞言,劉備一時陷入疑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