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民心所向(1 / 2)

,最快更新三國:從落鳳坡開始最新章節!

龍桑城外。

漢、曹雙方接連不斷的展開激戰。

兩方各有傷亡,但一時間還是呈不相上下之勢。

雖說漢軍部眾兵力上遠遠遜色於曹氏方麵,卻也依然戰了個旗鼓相當。

並未有過吃大虧的情況。

曹軍主將費曜也奈何不得趙統。

隻不過。

接下來的戰局間。

由於趙統親自攜百餘騎突擊敵本陣,而身體遭受數道外傷。

雖然隻是些許皮外傷,無濟於事!

但眾將校一致為了穩妥起見,都竭力勸說他安心靜養,不要在操勞軍務以及親自督戰。

外加上軍中大夫的不斷勸說下。

趙統也隻能遂了重意, 安心居於大帳間休養。

暫時將軍中指揮權移交給親衛將霍弋代管。

一場場的戰鬥下來。

即便目前年紀尚輕。

即使對麵的主將乃是負責總督隴西方麵安危的軍事主官費曜。

霍弋再與之的交鋒之中,也是絲毫的不落下風。

從最初的統禦兵士迎敵,略微有所青澀下。

經過數次的激鬥。

他也漸漸平復下內心深處的輕浮之心。

能夠做到平穩調度各部迎敵。

漢軍憑借各部士卒間那無畏的鬥誌硬是將費曜麾下所部數倍於己的大軍給拖在龍桑城下,無法存進半步!

這還是在費曜方麵有著涼州刺史張既不斷征召、動員兵士的因素所在。

反觀漢軍這麵。

由於武都郡都督霍峻兵出大散關,進犯陳倉等地。

與臨時調任過去的守將郭淮展開著對峙。

一時間。

也是無暇顧及著趙統這麵的戰事。

但由於先前趙統攜部北上之際,所在一路之上施行的種種善舉,與民秋毫無犯。

甚至還派遣軍士深入農家, 與之一起耕種。

隴南等郡縣間的民眾。

都紛紛高度在私下議論為“仁義之師。”

當地士民也不自覺的在關注著這場雙方的大戰。

再發現曹軍方麵不斷的有兵員補充增援過來。

反觀被他們譽為“仁義之師”的漢軍部眾, 卻似乎看起來有一種獨木難支的窘迫感。

一時間。

鋌而走險之下,不少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將家中那微薄的餘糧悄然運往漢軍營中以示資助。

當此事件傳到主將趙統處。

他亦是瞬息間就坐不住了。

連忙領著數位親衛軍士抵足營門處接見這些鄉民。

眼瞧著一車接著一車,車上裝著滿載的小麥、粟等糧食物資。

趙統一眼望卻,瞧著其中不僅有青壯之年,亦有不少的老弱婦孺。

其中不少民眾麵相看起來還麵黃肌瘦,骨若如柴。

望著這一番番的場景。

趙統那隱藏於內心間的那道後世靈魂,也依然隻是一介下層人民。

他自然能夠理解作為底層民眾的悲哀及心衰。

更別提,還還是古代。

還是正逢亂世的三國時代。

百姓的生活水平慘不忍睹!

受諸侯,受地方豪強等大族,接連不斷的壓迫下。

當真是能活下來已然成了一種奢望。

這些糧食在災荒年,基本就是救命糧。

一念於此。

趙統麵上浮現著濃濃的笑容,坦然麵對著眾士民,朗聲說道:“諸位鄉親父老,你等的心意本將心領了。”

“隻是這些糧秣物資,我軍若是收下了, 那你們可就得餓肚子。”

“現在這世道本就不太平,外有天災、戰亂橫生, 內又有貪官汙吏, 地方豪強,肆意壓榨。”

“諸位能囤積些許餘糧,屬實是不太容易。”

“我軍若收,那再遇災荒之年,可就當真是要命的事!”

“諸位還是帶著糧食各自返回吧。”

“你們的恩惠,本將就代全軍將士再此感謝了。”

一言而落。

趙統此刻也是高聲說著,並拱手麵向全體民眾的方向,鄭重施了一禮,以示感謝。

“將軍,您這可使不得吶?”

“您所率之兵皆乃仁義之師,前番路過之際,眾多兵士還相助著我等一齊耕種。”

“這一些許微博的糧食都隻不過是各家各戶的鄉親們所籌措出來支援大軍的,以便能夠減輕些許負擔。”

“倒是將軍不要嫌少,務必要收下,不要辜負了我們大家的一片心意才是。”

見狀。

忽然間,從人群中徐徐走出一位將近六旬的年邁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