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三國:從落鳳坡開始最新章節!
隨著東、中兩線戰端開啟。</p>
本應是戰局最為激烈的秦嶺一線,此刻卻仿佛是陷入了沉寂一般。</p>
曹、劉雙方都心照不宣的以休養為主。</p>
並未有輕易間就爆發戰事。</p>
曹氏的國策其實也很容易就可窺破一二。</p>
曹操班師回朝時,特意將河東郡的太守杜畿給調遣過來總督關中諸地。</p>
其本意還是為了恢復生產,改善民生,以發展關中連年來所遭遇的戰亂而導致民生凋敝的現狀。</p>
若是打定主意要將關隴等地徹底變為堡壘,來與占據蜀中地區的劉氏形成拉鋸戰。</p>
那就不會是讓精通政事的杜畿,而是派遣諸如張郃、曹仁類似擅長統軍征戰的大將之才。</p>
反觀劉氏這麵也采取了相對靜態的求穩戰略。</p>
在大舉出兵收復了漢中郡後。</p>
劉備也遵循了諸葛亮所提議的發展策略。</p>
除卻在漢中及其周邊應有的駐軍以外。</p>
其餘主力部眾無不是堰熄旗鼓。</p>
並在境內務農殖穀,閉關息民。</p>
大力發展民生,著重恢復耕種生產。</p>
而由於益州各郡縣間,山川密布,道路時常不通,以致交通不便。</p>
劉備深思熟慮以後,為日後大舉北伐做足準備,亦是大肆征召周遭士民於農閑時召集而起服徭役,</p>
規定由成都始,至白水關此四五百裡的區域內,大起館舍,修繕道路。</p>
益州境內自漢中一戰後,也是息了戰火,轉而進入了轟轟烈烈大搞基建的活路中。</p>
但境內士民,卻並無絲毫的怨言。</p>
反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樂意接受。</p>
熱火朝天的乾著。</p>
這概因服徭役的時間選的都是農閑時節,此並不耽誤他們耕種。</p>
另外,大搞基建,修路、建驛站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便於大軍出川北伐,糧道運輸暢通得以保證。</p>
又方便境內知名的蜀錦等物方便與外界取得聯係、貿易。</p>
但路修好了,士民們也是能享有一定惠利的。</p>
各方麵的因素摻雜之下。</p>
蜀地受征召服役的民眾們,大多數都是持支持意見。</p>
益州、關隴之地都在潛心發展中。</p>
兩方邊境此此刻自是重新恢復了平靜,鮮有交戰發生。</p>
而屯於武都西北部,羌道的趙統所部。</p>
此刻主將趙統也趁春耕之際,召軍民擇周邊利於耕種的田地予以屯田。</p>
隻是由於當地氣候乾燥,並不適合耕耘。</p>
所種植的大豆、麥子產量隻能是微乎其微。</p>
遠達不到軍糧自給自足的標準。</p>
但趙統粗略算了一番,至少這些糧食的產量足夠用來釀造蒸餾酒水了。</p>
而後續待糜竺那麵將商路鋪設起來,市場於曹、孫兩方境內開拓以後。</p>
待市場一穩固飽和,就可改換以財務、糧食換酒的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不再支持錢財珍寶。</p>
那樣,糧秣就可源源不斷流入己方。</p>
日後行征伐還擔憂軍糧不足的難題?</p>
即便曹、孫二方有所反應過來,加以禁止“聚仙釀”於境內的銷售也無意義。</p>
概因人的心理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p>
當士民、高門貴族們都習慣飲用“聚仙釀”後,他們還會棄此酒水轉而重新迎接老酒的懷抱乎?</p>
若執政者執意下達政令,不準以糧秣交換聚仙釀。</p>
那內部自然就會逐步生亂。</p>
在趙統看來,隻要商路能成功鋪設開來,那日後不管是發生了哪一種情況,己方都隻會是穩賺不賠的局麵。</p>
他壓根無須有過多擔憂。</p>
而就在他這段時日著力忙活農耕的事務時,至於軍中之事,則一應交給了參軍馬良、馬忠等將所打理。</p>
這其實也是在著重培養諸將獨當一麵的能力。</p>
若不給於嘗試治軍的機會,真到了需要征戰一方的時候,那損失可就大了。</p>
就似原史上的馬謖這般。</p>
諸葛亮為了打磨他這塊良玉,培養所花費的時日可不少。</p>
多載下來,馬謖本身的聰慧加上諸葛亮傾囊相授,讓他理論學識的基礎打得是極其牢固。</p>
可為何又會遭遇街亭那樣的大敗呢?</p>
這無外乎來源於實戰的不足。</p>
但這也與平定益州後,蜀漢諸人的分工緊密相連。</p>
以主君劉備,謀臣法正為首的一眾人,則主出征於外,開拓疆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