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計議已定。 接下來漢軍各部主力亦是聚集於關內與關外,營帳連綿數裡。 看起來就頗有規模,氣勢逼人。 隨之,漢中王劉備也召集文武諸將再度一齊商議進兵方案。 聽聞欲要盡起大軍兵出秦嶺,北伐關隴。 鎮守漢中多載,時刻渴求建立軍功的鎮遠將軍魏延此番連是站出,麵露鄭重之色,拱手請求道: “大王,還請撥給末將精兵五千,另抽調五千運糧民夫,合計萬人,延攜眾從褒中向東,循子午穀轉向北行,不出十日就可直抵長安。” “到時,大王您親率部沿隴西往東而進,末將則與大軍會師於潼關,合圍關中,如韓信故事。” “此策若成,則定能一戰功成,關中之地必為我方所有也!” 此話方落,就見魏延神情愈發笑容滿麵,信心亦頗為十足。 顯然,在他看來此兵行險招,定能功成。 劉備聽罷,一時也頗為意動,覺得此奇謀十分可行! 不過,他倒是沒有當場拍桉決定,而是又習慣性的將頭偏向法正的那邊,麵容輕鬆的問詢道: “孝直以為文長此策可行乎?” 此言一出,法正臉色澹然,微微說道:“大王,正以為分兵一事或可行,循秦嶺以東穿越子午穀,不可行也!” “此是為何?” 劉備聞言,亦是快速相問道。 “魏將軍所提議的子午穀謀略,若是尋常時分,或為良策,但此番絕不能走此道。” “其有以下緣由:一是那曹賊聽聞我軍全力北伐,定會親自坐鎮長安,長安周邊地區勢必會有重兵守備。” “而子午穀人跡罕至,崎區難行。” “縱使遣軍突襲,亦隻能勉強派遣小規模的輕軍而進。” “可一旦進入關中,區區數千人的輕軍本就人困馬乏,麵對早已萬事俱備的大批守軍該如何應對?” “沒有攻堅器械,麵對大城長安或是卡住關東的重鎮潼關又如何突破?” 一席話語緩緩落下,法正麵色逐漸嚴肅下來,將此番走子午穀的種種弊端一五一十的給剖析了出來。 他本就是關中人士,首先對於連接關中的漢中五棧道地勢都異常熟悉,知曉子午穀的難行。 其次是從戰術上考量,己方主力想要效彷曾經的漢高祖劉邦與韓信的出關會師,基本上是很難做到。 隴山以西,曹軍重兵防範。 他形勢看得很清楚,即便是主力齊聚,亦很難突破涼州防線,會師關中。 故而,雖然法正也一向擅出奇謀,此番綜合時局考量下,他也駁回了子午穀的謀略。 反對的亦不止他一人。 剩下的一向性子沉穩的趙雲,謀臣黃權都出言予以反對著。 黃權麵露嚴肅之色,拱手沉聲道: “臨出征前,諸葛軍師也曾與大王您進言,此番若是擊退曹軍的大舉進犯,欲反擊北伐時,切莫可急功近利。” “大軍當步步為營,先取隴山以西的涼州地區,再穩穩東進攻克關中的戰略為主。” “魏將軍此策太過冒險,稍有不慎,就將全軍覆沒!” 伴隨著左右謀臣以及大將趙雲都出言反對,劉備自然也不能駁眾意,隻能是棄之不用。 魏延見狀,哀嘆一聲,隻能退回入列,麵上則是有些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