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統神色自信,一語令眾將都紛紛好奇起來。 自家將軍究竟還有何良策,能速取剩餘的龍桑、襄武兩座堅城。 疑惑歸疑惑,接下來他們就明白了為何他會如此信心十足了! 隨著狄道陷落,在趙統的安排下,接下來的這則戰報被大肆的渲染傳往隴西全境。 為了令襄武、龍桑的守軍士卒軍心瓦解。 正在圍城的馬忠部以及參狼羌都特意放開了一道口子。 讓狄道陷落的軍情傳進了城。 “什麼?狄道陷落,費將軍大敗而歸,現已不知所蹤?” “不會吧,狄道城池雄厚,將軍他麾下兵力甚多,怎麼會輕易間就失守呢?” “這該不會是蜀軍詭計吧?企圖霍亂我方軍心?” “我以為可不予理會!” 當襄武城內得知了這則消息後,滿城將士亦是迅速議論紛紛了起來。 麾下部將也對戴陵言,此乃是漢軍之奸計。 戴陵此刻雙手撐在城垛上,目光望向下方的漢軍營壘,麵色間流露著濃濃的憂慮之色道: “唉,奸不奸計已經不重要了呀!” “我軍恐怕難以堅守城池了。” “啊?” “戴將軍,您乃一軍主將可別先泄氣呀?” “襄武城厚,我軍隻要奮勇抵擋,任憑敵眾兵力眾多,亦無法破城。” …… 一連數語,眾將校此番還頗為鬥誌昂揚,紛紛拱手請戰道。 隻是,戴陵卻不為所動,反是止不住的扼腕嘆息道: “非是本將不願堅守城池,而是此乃蜀軍陽謀也!” “我軍已然在形勢上落於了下風。” 此話剛落下,一側的副將麵色不解,連忙問道:“戴將軍此話何意?” “蜀軍放出流言稱狄道已失,費將軍大敗,其意圖就是欲亂我軍心,恐不僅僅襄武如此,就連邊境重地龍桑城都收到了這則軍情。” 話至此處,他言語間忽是頓了一頓,又微微搖頭道:“可此就算是假的又如何?” “我軍根本沒有辦法予以澄清。” “狄道與襄武、龍桑現已成孤城,被蜀羌聯軍團團圍困,連飛鳥都不能入。” “費將軍能率部入城,說明這是謠言麼?” “既然費將軍來不了,那此謀就大功告成了……” 一席話落,在戴陵富有條理的緩緩分析下,此事亦是在接下來的數日內得以應驗。 由於傳言的越發玄乎,又接收不到外界的絲毫消息,狄道以及主將費曜的情況究竟如何了,襄武、龍桑二城的守軍都一無所知。 在巨大壓力的流言攻勢下,麾下各部士卒的情緒亦是漸漸受到影響。 逐漸心生恐慌之色! 在他們看來,城墻最為雄厚,兵將最為強盛的狄道都失守了,那他們此城池還如何能擋? 這種情況下,戴陵還能稍微壓製一下,讓襄武的將士還並未徹底惡化,尚且是保留了一絲戰力。 可龍桑城的狀況就不容樂觀了! 駐防龍桑的守將能力不顯,對於軍心的鼓舞太過淺顯。 在輿論壓力下,全城士氣越發低迷。 而這一切,也被敗走狄道率部退至隴西以東的首陽的費曜所知曉。 他臨退前,派遣斥候分散於隴西四周負責收集情報。 當得知蜀軍使用流言攻勢令襄武、龍桑二城的守軍士氣下跌,軍心渙散時,費曜麵上頓時是麵如死灰。 “完了,完了!隴西已失,撐不住援軍的到來了呀。” 他一瞬間臉色無比蒼白,顫巍巍的喃喃自語道。 費曜本來內心深處還存有念想,即便自己中計失守了狄道,但羌人是什麼習性他可謂是一清二楚! 以狄道的人口密集以及繁華所在,白馬羌眾入了城不可能不心動,到時隻要約束不了羌人的軍紀,令其大開殺戮,劫掠士民。 那蜀軍歷經多年所苦心經營出的仁義之名,將會頃刻間化為烏有! 隻要蜀軍無法爭取到隴西郡的人心,待己方主力軍的到來後,亦可發動反攻重新奪回全郡。 他亦可戴罪立功,予以贖罪。 但他聽聞趙統竟是阻止了白馬羌進城的舉動後,也是破滅了心下的希望火種。 緊隨著,費曜又寄希望於戴陵以及龍桑守將能利用襄武二城的城防撐住,那也相當於是保留了反擊的可能性! 可事實擺在眼前,趙統采取流言攻勢輕易間瓦解了二城的軍心。 此乃堂堂正正的陽謀。 隻要費曜不率部出現於二城的視角內,那守軍的士氣就會持續低迷。 可現在城池被圍得水泄不通,又如何能入城呢?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上策! “趙統當真是勁敵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短短數載的對壘,這軍略水平成長越發之快。” “從率部擊西羌軍,使計詐本將率部夾擊白馬羌,趁勢命部眾奪取狄道,又用流言攻勢瓦解其餘二城軍心。” “這一道道的良策天衣無縫,一環扣一環,當真精妙啊!” 此時間,費曜仿佛是麵色無神,縱是互為敵手,他也是由衷的贊揚著趙統的軍事才能。 “就趙統的成長速度,定然是未來的大將之才矣!” 他隨之暗自感慨道。 思慮許久,費曜也心知目前從冀城率部來援的張郃大軍尚且還在路途中奔赴此處至少害得數日,但現在的隴西處於這等局麵下,襄武、龍桑卻未必能撐住了。 為了拖延時間,費曜決議大膽一搏! 他集結起麾下部眾,往襄武城殺去,欲圖與城內的戴陵形成配合,共同夾擊圍城的蜀軍。 隻要能擊敗一路兵馬,保住其中一城,不讓蜀軍據有全境。 那己方就保留了援軍抵達反攻的機會。 這亦是獨屬於費曜最後的反撲! 而由於連番的抽調下,襄武城下的漢軍兵力已經是薄弱了許多。 這也是費曜選擇全力突襲襄武的緣由。 …… 隨著曹軍大舉襲來,馬忠自然也是迅速就收到了這則軍情。 不過,他卻並未有絲毫慌亂的神情,而是緩緩調遣兵將予以防守。 兩軍很快就大戰至一起。 這聲勢浩大的動靜也很快就驚動了城中的守軍。 戴陵見狀,麵上無疑是浮現著大喜之色。 他遂快速鼓舞士氣,準備率部出城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