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全境失陷,魏延奇襲子午道深入關中腹地。 此舉無疑是猶如一柄鋼叉插進了魏國的心臟之中。 時局隨時都會有傾覆之危! 得到確切情報的天子曹丕頓時熄了親往長安坐鎮的心思,而是立即調曹洪領中原精銳北上匯合總督河北的吳質一起兵分三路攻伐並州,意圖奪回全境土地。 征西都督曹真也同樣是快速做出了決策。 自己領部前去搶回鶥城,並加急調令後續援軍倍道兼行趕赴雍州。 …… 這邊魏軍上下人心惶惶,前線將士軍心不穩之時。 涇河以西的漢軍聞訊,無疑是喜出望外。 西岸大營。 車騎將軍張飛手握著並州傳來的戰報,下顎虎須似是飄了起來,滿懷大喜之色道:“這小子當時說若是強攻無果就以保全實力,勿要強攻折損人馬,他自有破局的對策。” “難道說,早在出兵之前他就斷定能夠策反並州刺史梁習乎?” 暗自深思一番,他嘴角微微有些吃驚。 雖然知道趙統一向謀略層出不窮,但這也在他的算計之中? 這也太逆天了吧? 張飛雖麵露震驚之色,但並州全境不戰而降,時局接下來也將有利於他們攻克關中諸地,隨即也滿懷大喜。 “將此軍報傳回街亭,想來近日來戰事無有進展,陛下已然心急如焚了吧?” 他隨後笑看著下屬吩咐道。 “遵命,” 隨著並州諸郡失陷的軍情相繼傳到魏、漢雙方。 原本關中戰事還處於僵持不下的階段,這下子局勢也麵臨著失衡。 先是渭水道一邊率先出現了變故。 陳倉乃是三輔要地,扼守於渭水道上,北接隴山道,南臨秦嶺。 陳倉以南,又依山設大散關,為陳倉的屏障,防禦沿散關道來犯的敵人。 前番曹真命郝昭進駐大散關防範於散關外圍活動的漢軍,從而讓郭淮得以回駐陳倉抵禦從渭水道殺來的趙雲所部。 但當魏延率部沿子午道殺出,順勢奇襲了長安西側的鶥城後,便領一部精銳徑直沿渭水西向。 這一瞬間,陳倉麵臨著東、西兩側的攻勢,縱然關城險阻卻也危機重重。 由於陳倉本就是關中防禦隴右的屏障,故而關城東麵的城墻並未有西側那麼堅固,魏延發動佯攻也讓郭淮隻得將大部分兵力安排於東麵禦敵。 正在渭水道佯動的趙雲也探聽到了魏延順利出子午的軍情,稍作思索便麵露喜色,思忖道: “文長正佯攻陳倉東麵,此正是我軍殺入關中腹地的良機。” 稍一沉吟,他迅速差人前往後方大營請求增援,予以加派兵力突破陳倉城。 而隨著魏延與趙雲夾擊陳倉後,原本魏,漢雙方還在以涇河為主要攻防之地,這下也開始往陳倉方麵轉移戰線。 後續援軍也分批次的通過了潼關進入關中腹地。 曹真遂先行領部沿長安進發,攻擊被搶占的鶥城。 街亭大營。 禦帳中,此刻的漢天子劉備也收到了前線的戰報。 他手執帛書,緩緩查閱著近日來時局的變化。 半響後,劉備麵上浮現著些許喜色,傳閱眾人道,“如今局勢對我軍而言一片大好啊!” 身邊以楊阜為首的心腹謀臣各自查閱後,也頗為點頭道。 “趙將軍攜精騎沿邊塞沖擊,如今令並州刺史梁習不戰而降,掌控全州。” “這對於我軍攻略關中而言,將是莫大的喜事啊!” 殷觀思忖一番,先行發表著看法。 話落,一側的費詩也附和道,“的確,並州處黃河北端,與關中僅有一河之隔,如今並州入我囊中,則隨時都在曹氏頭頂懸著一把利刃。” “大局而言,這會讓關中守軍時刻感到膽戰心驚。” 就在諸人都在恭賀之時,唯獨謀主楊阜這時神情嚴峻並未有流露著喜悅之情,劉備也已然是有所注意到,遂相問道: “義山,你可否是有何顧慮否?” 聞言,楊阜神色一肅,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如今並非是歡喜之時。” “為何?” 劉備麵色一愣,回應道。 “並州雖下,但其地理位置太過優越,南臨關中,東接冀、幽等郡縣,且河內郡與曹氏偽都洛陽也僅僅一河之隔。”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若臣所料不錯,待曹丕收到消息後定會立即征調關東重兵予以奪回。” “而目前趙將軍麾下不過數千精騎,而新降的並州之眾怕是也難以效死力。” “陛下當調遣大軍前去增援,協助趙將軍守住並州。” 一語落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楊阜神情頗為嚴肅的獻策。 “義山所言甚是,倒是朕忽略了。” 聽聞這番分析,劉備連忙拍腦回應道。 隨後,他又快速說道,“目前大部主力都集中於涇河防線,由翼德統率攻安定。” “前兩日子龍也來信稱文長已率萬餘部眾出子午奇襲了鶥城並殺向陳倉,他請命我軍予以支援兩麵夾擊攻下陳倉打開進入關中平原的缺口。” “若朕命部眾馳援了陳倉方麵,怕是兵力會捉襟見肘,難以援助並州了。” 一席話落,劉備也說出了目前的難題道。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雖然己方處在上風,但相比曹魏而言卻存在巨大的劣勢。 那就是兵力上無法相比。 曹氏除卻防範關中的駐軍外,依舊還能調集重兵攻伐並州,但漢軍卻基本都將主力用來攻打關中了。 能用以支援並州開辟第二戰場的軍力就自然捉襟見肘了。 此言一出,一旁李恢不由拱手提議道,“陛下,前幾日白馬,參狼二羌不是各自出動了萬餘兵馬前來助戰了嘛?” “何不讓羌人奔赴並州支援?” “讓羌兵前往並州?此事怕是不妥!”劉備一聽,頭就搖得猶如撥浪鼓般,回應道,“羌兵燒殺搶掠成性,讓他們前往,怕是會一路屍橫遍野。” “到時候反是我大漢百姓蒙受損失,也將敗壞我軍愛民的名聲。” 此話一出,劉備說出了內心深處的顧慮。 這事可容不得馬虎! 仁義之名,他統率的兵馬幾十載來從不劫掠,此番要是被羌兵給敗壞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