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投之以假桃(1 / 1)

忠武天下 硯山觀月 4677 字 2024-03-17

管家林富等在馬車上,甚是無聊,正想打會兒盹,不料林大人的腳步聲遠遠傳來,連忙下車迎接。等林大人走近前來,上得馬車,收雨收凳,駕起馬車朝楊府駛去。   車輪滾滾,和著雨聲,小半個來時辰過去,馬車停下。   林元治張開眼問道:“林富,是不是到了?”   林管家回道:“老爺,到是到了。”   林元治問:“怎麼哪?”   林管家回道:“門口有輛馬車,楊大人家該是有客人。”   林元治掀開車簾,朝那馬車瞧了一眼,看似像靖王的車駕,心頭頓時微微有些不適。   林管家說道:“老爺,要不找間茶樓喝杯茶先。”   林元治思慮片刻,回道:“不用了,呈上拜帖就是。”掀起車簾,走出車廂。   林管家下車,放好馬凳,打好雨傘,扶林元治下車,走到楊府大門前,呈上拜帖。   半盞茶的功夫過去,林元治見一人大跨步走來,正是禮部尚書楊懷寧楊大人。連忙打開笑容,拱手問禮:“楊大人,林某不請自來,若有打擾之處,還請見諒。”   楊懷寧迎上前來,拱手回禮:“林大人貴人多忙,今日光臨敝舍,蓬蓽生輝。快請進!”   “請!”   林元治走在楊懷寧身側,一遭步子邁過,入得客廳。見一位二十六七歲的男子威風八麵,端坐廳堂之上,正是七皇子靖王殿下,忙上前行禮:“臣林元治,叩見靖王千歲。”   靖王起身回禮:“林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請坐。”   楊懷寧迎著林元治坐下,喚仆人給林元治擺上茶,與靖王隔茶幾而坐。端起茶杯敬向靖王、林元治:“殿下,林大人,請喝茶。”   三人遙空碰杯,每人小喝一兩口,笑容相對。   靖王窺見林元治半身喜氣,笑著問道:“林大人春風滿載,莫不是有什麼喜事來著?”   林元治笑答道:“不瞞殿下,臣今日前來,確有一兩件好事要與楊大人相商。”   靖王笑道:“說來聽聽,本王跟著高興高興。”   林元治說道:“殿下,臣想明日朝會之上,舉薦楊大人主持今年春闈。”   靖王兩眼一喜,忍不住問道:“林大人,這事能成嗎?”   林元治笑答道:“殿下,春闈開考,意在為朝廷甄選人才,豈有不能成的。”   見靖王雖笑容燦爛,卻似有不信,不免解說起來:“殿下定然知曉,身為主考官,當秉公守正,不懷私心,全心全意為朝廷。而楊大人向來清正廉潔,一心奉公,由他出任主考官,既是朝廷之福,更是學子之福,無人願說半個不字。”   靖王看向楊懷寧,見楊懷寧僅有半臉笑容,激越的心情不由得剎那間安靜了不少。朝林元治說道:“林大人,最近幾屆科考,都是我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他們舉薦的人擔任主考官,就怕楊大人貿然參與進來,於朝堂上爭執不休,給我父王增添煩憂,我這做兒子的勢必心地難安。”   林元治笑著道:“殿下,為國舉賢任能,陛下嘉獎還來不及,何來增添煩憂一說。臣敢打賭,以楊大人的威望名聲,由他出任本屆春闈的主考官,不僅陛下歡欣不已,滿朝文武也不願多說半句閑話。”   往屆春闈,靖王做夢都想楊懷寧出任主考官,苦於尋不到外援,且楊懷寧回回勸慰他莫要相爭,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隱藏覬覦之心。今日林元治主動前來示好,哪有拒絕之理。好聲問道:“林大人,今年春闈的主考官,你真認為楊大人是最佳人選?”   林元治激憤地說道:“殿下,楊大人若不是最佳人選,臣何必當著您的麵說起此事。”   這等話,林元治說的越激憤,靖王聽來越舒暢。   確定了林元治的心意,靖王看向楊懷寧問道:“楊大人,你覺得呢?”   楊懷寧輕聲答道:“殿下,當下朝廷急需選拔能臣乾吏,讓他們奔赴各州府護國安民。臣篤信陛下聖心獨斷,心中定早有人選,我等還是別為此事旁生枝節,以免給陛下心裡添堵。”   靖王口裡說道:“楊大人說的極是。”心裡卻極不樂意這麼說。   楊懷寧雖言之有理,林元治卻不能這麼認為,說道:“殿下,楊大人說的雖在理,臣也極力認同。但殿下若真有心為陛下分憂,依臣愚見,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好來。”   靖王笑著道:“林大人有話不妨明言。”   林元治說道:“擔任此次春闈的主考官,陛下心中就算已有人選,也不外乎幾人而已。”   靖王問道:“以林大人之見,會是哪幾人?”   林元治說道:“殿下,依臣看,在陛下心裡,真願意盡心盡力為陛下分憂解愁、且讓陛下最信得過的,無外乎太子殿下、靖王殿下您,還有就是徐相、嚴相、楊大人三人。想近來天災人禍不斷,國事繁忙,太子殿下、徐相、嚴相他們,相幫陛下處理國政早已忙的不可開交,春闈之事絕無暇兼顧。主理今年春闈一事,楊大人與殿下您最合適不過,陛下也該是最為放心。”   靖王看向楊懷寧說道:“想想也是。該做的準備真該做好來才是。”   楊懷寧見靖王已被林元治說動了心,就算自己說再多,怕也難以打消靖王對今年春闈的覬覦之心。心想林元治如此好心為靖王著想,定有所求,不也問了出來:“林大人,你今日前來,想必不單隻是為了告知我,你有心舉薦我為今年春闈的主考官吧?”   林元治笑答道:“不愧是楊大人,一眼就看穿了我林某的心思。”   楊懷寧道:“林大人無需客氣。剛才聽靖王殿下說,令千金因賢妃娘娘做媒,過不多久便移居東宮,成為太子妃。想必林大人今日前來,當是為了給令千金備份好嫁妝,從而做好一個老丈人。”   靖王道:“林大人,太子殿下即將大婚,我身為兄弟,正在為送什麼禮物好發愁。你今日若真是為我皇兄而來,有事就明言,本王若是能幫到一二,就當是為我皇兄大婚提前道喜了。”   楊懷寧道:“林大人,靖王殿下將話說到這等份上,有事盡管明言便是。”   林元治微笑道:“不瞞殿下,還真有一事想請殿下、楊大人加以援手,對付過去”   靖王癡心皇位,哪有心思相幫太子殿下。見林元治送好處在前,自己當投桃報李在後,想著不能明著拒絕,便嘴上敷衍道:“林大人,於本王而言,隻要於國有益,別說一事,就是百事、千事、萬事,全當責無旁貸。”   林元治起身行禮道:“多謝殿下!”轉而說道:“殿下,楊大人,我家先生今日見到一人,甚覺奇怪。”   靖王問道:“何人?”   林元治答道:“原張守城將軍的部將,鄭威將軍。”   楊懷寧道:“他不在荊湖剿匪,跑回京城做什麼?”   林元治答道:“聽聞荊湖匪盜越剿越猖獗,好幾位言官一起上書彈劾鄭將軍,說他在荊州貪汙受賄、出入青樓妓院、克扣軍餉、私通匪盜,陛下惱怒,已下旨召他回京徹查此事。”   楊懷寧哼哼苦笑兩聲,微微搖頭,冷冷說道:“這些嘴上生瘡的東西,這等惡毒的言語虧他們說的出口,就不怕來世屁眼當嘴用,永遠隻能放屁。”   靖王問道:“楊大人是說此事有假?”   楊懷寧嘆息道:“殿下,有假沒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老臣我不得而知。但要是說他鄭威克扣軍餉,絕不是正常人該說的話。”   靖王問道:“這是為何?”   楊懷寧道:“想他鄭威帶去荊湖平亂的兩萬兵馬,那都是張守城省吃儉用帶出來的,他鄭威曾身為張守城的部將,就是借他一百個膽,他也不敢克扣一個子的軍餉。”   靖王道:“那豈不是有人故意栽贓陷害?”   林元治說道:“張老將軍身為陛下的孤臣,舉薦鄭將軍去荊湖剿匪,想必鄭將軍應該未與眾皇子有往來才對。而荊襄州府官吏,差不多都是齊王、寧王、端王、穎王四位殿下的門生故吏,這等國難當頭之際,幾位殿下為壯大自己的勢力,正忙著拉幫結派,鄭將軍若不願意加入他們的陣營,自是得不到荊襄官吏的支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荊湖剿匪大軍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總不能餓著肚子剿匪吧。”   靖王說道:“林大人,既如此,派人下去查一查不就行了。”   林元治道:“查是要查的,就怕一時難以查清楚,荊湖受苦受難的百姓等不起。”   楊懷寧嘆息道:“周亞仁太行山剿匪不力,鄭威又來了這一檔子事,恐怕張守城就算不受二人牽連,也會引咎辭職。朝中可就又少了一位忠臣良將,國之不幸啊!”   林元治感喟道:“誰說不是。就當下之勢,可謂危機四伏。為求大夏國長盛不衰,千秋萬代,觀滿朝文武,少了誰都過得去,若少了張老將軍,那是萬萬不能的。他可是國之良將,一生堂堂正正,矜矜業業,對大夏國忠誠不二。非力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