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自救,譽王請纓(1 / 1)

忠武天下 硯山觀月 4661 字 2024-03-17

雨停風起,天開雲散。過不多時,東邊彩雲朵朵,南邊彩虹淡淡。   譽王張望天空,頓時心情大悅,真就相信了楊懷寧的話。建功立業的欲念於心中迅速膨脹,很快就填滿了整個胸腔,躁動不安起來。   心知自己要想走出京城,轉戰千裡之外,最大的阻力是那嬌慣了他二十多年的母妃,她定不會答應自己前往荊湖剿匪的。不免稍稍有些兒沮喪。   王府管家見譽王歡愉的笑容瞬時減退不少,不免有些兒疑惑,問道:“殿下,你怎麼了?”   譽王看了管家一眼,問道:“老蘇,去荊湖剿匪這事,你覺得我母妃會答應嗎?”   蘇管家笑答道:“殿下,老奴也是為人父母的人,深知世間父母,沒有不盼望兒女們飛黃騰達的。娘娘身為母親,自是盼望著殿下能為陛下分憂,能為大夏國出力,建立曠世功業,從而引以為傲。”   譽王問道:“老蘇,這荊湖剿匪,我母妃真不會反對?”   於天下的父母來說,兒女們慢慢長大,該有了自己的想法,該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們卻日漸老去,很多事開始力不從心起來,才有了兒大不由娘,才有了女大不中留。   蘇管家想著這些,笑答道:“殿下,娘娘平時不想你四處亂跑,全因這世間險惡,人心叵測,關心著你的安危來著。殿下既已長大成人,娘娘就算再掛心殿下安危,隻要殿下不讓娘娘覺得你身處險境,自會鬆手讓殿下遠行的。”緊接著小聲說道:“重在溝通,去除憂慮。”   譽王似覺有理,說道:“老蘇,備車,進宮。”   蘇管家說道:“殿下,天色已晚,要不明日進宮給娘娘請安吧。”   譽王笑答道:“老蘇,要想我母妃同意我遠行,先得讓我父王允準才是。”   蘇管家笑道:“也是,有陛下說情,娘娘自會放心不少。”   譽王道:“那去備車吧。”   “是,殿下。”蘇管家應聲而去,很快就駕來馬車,載著譽王趕往宮城。   車輪滾滾,落日餘暉一路,馬車轉轉來到宮城門口。   譽王入得宮墻,跨開大步,徑指皇帝居住的養心殿,內心澎湃一路。   養心殿宮門大開,譽王上得石階,俯身跪拜門外,口中念道:“兒臣拜見父王,給父王請安。”   一個五十多歲的太監名叫董寧,聞聲前來,微笑道:“殿下快起來,陛下有請。”   譽王起身,隨著董寧進得殿內,來到一張臥榻前,磕頭跪拜道:“兒臣拜見父王,父王龍體金安。”   話音一落,隻見一個老者身穿龍袍,微白著頭發,麵容憔悴,好像久病未愈。在董寧的攙扶下,從臥榻上坐起身來,扔掉手中拿著的一份冊子,臉掛幾絲微笑,有些高興地說道:“譽兒來了,過來坐。”   譽王起身,臉掛笑容走到臥榻邊的凳子旁,坐了下來。見父王一身疲態,盡是關切之意,不知說什麼好。   皇帝問道:“去給你母妃問安了沒有?”   譽王回道:“兒臣等會兒去。”   皇帝見譽王一臉傻笑,心知有事,強打微笑問道:“譽兒,你是有事嗎?”   益王一拜在地,說道:“兒臣不孝,這麼大個人了,從未給父王分過憂、解過難,請父王原諒。”   皇帝微笑道:“沒什麼的,你也沒給父王添過什麼亂。起來說話。”   益王站起身來,坐到凳子上,摸著皇帝的手說道:“父王,兒臣想為父王分憂,想為大夏國出力,想到洞庭湖清剿匪盜去,望父王能恩準兒臣。”   皇帝聽後微微笑了笑,朝身旁的董公公說道:“董寧,你看呢?”   董公公一旁微笑著說道:“陛下,譽王殿下已長大成人,是時候建功立業了。”   皇帝深呼一口氣,說道:“譽兒,世事艱難,行軍打仗不是兒戲,你可連遠門都沒有過。”   譽王笑著道:“父王,兒臣已找好幫手了,隻要將父王的天子之威、天子之仁、天子之德帶去荊湖就行。”   皇帝靜了靜,詢問道:“譽兒,聽聞你不善交往,何來的幫手啊?”   譽王答道:“回稟父王,今日楊懷寧楊大人來找兒臣,說林元治林大人明日早朝會舉薦兒臣去荊湖剿匪。兒臣見有機會為父王分憂,為國家出力,便答應了下來。事後問楊大人要幫手,楊大人說林大人應該為兒臣已備好。兒臣聽聞林大人幾十年為官忠誠勤懇,荊湖戡亂又事關國家安危,絕不會胡亂允諾兒臣,便也相信了來。”   皇帝問道:“譽兒,你覺得林元治舉薦你去荊湖剿匪,是出於好心嗎?”   譽王笑答道:“父王,兒臣要的是為父王分憂,為國家出力。隻要能戡平荊湖叛亂,能為國家除去隱患,能給荊湖百姓帶來太平,林大人舉薦兒臣去荊湖剿匪是否是出於好心,兒臣覺得並不那麼重要。”   皇帝聽後聖心大悅,說道:“譽兒既已有心為國,明日朝會要是能通過,那就去吧。”   譽王歡喜道:“謝父王恩典。”   皇帝見譽王難得如此高興,不也為之高興,說道:“那你回去吧。”   譽王道:“父王,你這兒批準了,就怕我母妃那兒通不過。你能幫我說回兒情嗎?”   皇帝微微哼笑一聲,說道:“你這孩子,看樣子是真有些兒長大了。放心去吧,你母妃也是盼著你能建功立業的,千萬別誤解了她。”   譽王歡喜道:“謝父王恩典,謝母妃恩典,兒臣告退。”行禮謝恩,轉身離開。   董公公送譽王出得養心殿,走了回來,扶著皇帝躺下,微笑道:“陛下,譽王殿下真就長大了不少。”   皇帝微微笑了笑,問道:“董寧,你覺得譽王去荊湖剿匪合適嗎?說真心話。”   董寧溫言答道:“陛下,老奴就怕說不好。”   皇帝道:“好不好,朕分辨的來。說吧”   董公公緩緩說道:“陛下,近些年來,由於您太過寵愛端王、穎王、齊王、寧王殿下他們,真心謀國的朝臣好像越來越少了。放眼望去,除了太子殿下,還有徐相、嚴相、張守城、林元治,其他人要不學著楊懷寧的樣,隻求無過,不求有功,要麼選邊站隊,依附眾皇子,再不知何為盡忠、報國、為民。”   見皇帝沒有說話,接著說道:“荊湖匪盜,鄭將軍擁兵兩萬,還有地方州府相助,卻一籌莫展,匪盜越剿越猖獗。依老奴看,不過是有人從中掣肘,勁不能往一處使罷了。派譽王殿下前往荊湖剿匪,相當於陛下親臨,那些人就算再大膽,也得心存敬畏之心,協助好譽王殿下快速戡平叛亂,還荊湖永世太平。”   皇帝說道:“朕這麼多皇子,你覺得太子到底怎麼樣?”   董寧溫言道:“陛下,太子殿下雖被冷落,卻從無怨言,事事為國家著想,已經很不容易了。”   皇帝道:“是啊!朕至今都想不通,他竟然能做到毫無怨言。”   董寧笑答道:“陛下,這得歸功於賢妃娘娘。先皇後過失後,太子殿下經賢妃娘娘十幾年來的言傳身教,將娘娘身上所有的品質都學了去。不怕苦,不怕難,不好高騖遠,果敢,堅毅,從來不弄虛作假。最難得的是,他心裡始終裝著天下百姓,懷有一顆仁德之心,作為守成者,這是最好的品質。”   皇帝輕言問道:“董寧,你是不是受了太子什麼好處啊?”   董寧笑答道:“陛下,您這話說到那裡去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想我董寧跟著陛下您,吃好喝好,幾十年受人尊敬,早已心滿意足,哪還用得著收受他人什麼好處。我隻是覺得陛下您排除萬難,傾盡半生,才打下這片美好的山河,定該讓它千秋萬世,永遠傳承下去。那些跟著陛下為了大夏國的基業,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誌士們,他們可時刻盼望著大夏國江山永固、國泰民安的。”   皇帝聽過董寧這番話,其實真想無比信任來著,卻又找不到深信不疑的理由。畢竟他是皇帝,是上天之子,照顧好天下萬民是他的責任,被人取而代之卻又實屬不願。隻見他輕閉雙眼,小聲說道:“現今看來,太子的根基實在是太薄弱了,就怕......”   董寧說道:“陛下,這沒什麼,跟您當年相比,境遇還是好過不少了,您無須過多憂慮。”   皇帝聽過,安定的臉頰稍有幾分痛苦之色,不知是身體難受,還是內心有著某些感觸。小過片刻,音色極為低沉地說道:“話是這麼說。想朕身後,皇子你爭我奪,佞臣猖獗橫行。太子日漸式微,怎不能學朕當年,以武力決勝負,重新殺個血流成河吧?”   董寧想著皇帝批閱了一天的奏折,勞累了一天,精力早已透支,於是避而不答,低聲說道:“陛下,明日早朝又要耗費你大量精力,是時候先休息一下了。”扯好被褥幫他蓋上。   皇帝小嘆一口氣,側轉身,淺淺地睡了過去。睡夢中,見到了當年那些追隨他的兄弟朋友們,他們笑容滿麵,燦爛無比,是那麼的可親可愛,不由得走上前去,將他們一一擁抱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