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征兵地(1 / 1)

李自成對於吳三桂和遼鎮,一直是十分重視的,開出的招降條件也非常豐厚。不僅吳家父子皆可封侯,全軍每人賞賜一兩銀子,發四個月口糧,還單獨賞賜了吳家上萬兩金銀和一千匹綢緞。   要知道,李自成麾下的田見秀,劉宗敏等心腹,也不過隻是個侯爺。此前山西,北直隸等地的降將,也不過發放了三個月口糧。   李自成和遼鎮兵馬打過不少仗,深知對方的實力,吳三桂手下的這支兵馬,遠不是南麵的左良玉,劉澤清,高傑等殘兵敗將可比的。   而且,此時退入山海關的吳三桂所部一旦有變,直接威脅到的,就是北京了。這對於李自成來說,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必須立即處理。   “吳三桂難道是知道了崇禎太子南逃的消息?”   宋獻策拱手攏袖,說罷又瞇著眼睛,進一步分析道:   “否則,他不該如此出爾反爾的啊!其部今日一早,便已經抵達玉田縣,距離京城不過兩日的路程。”   “如果整件事情,真的都是李邦華一手謀劃的,以他的手腕,這絕對有可能。”牛金星一想到郝搖旗被李邦華一戰斬殺了百餘騎兵,也隨即出言道:   “吳三桂其部尚有兩三萬戰兵,其中精悍馬兵數千,若是退回山海關,據堅城而守,可不好對付。”   無論是宋獻策,還是牛金星,眼界見識都太過短淺,根本沒考慮到滿清這一強大的力量對局勢可能產生的影響。   “恐怕也隻有這個解釋了。”李自成點了點頭,贊同道:   “不然,吳三桂這支沒有糧餉的孤軍,除了朕,還能投靠誰?難不成他還能舉兵東進,去投了關外的韃子?他就不怕留下千古罵名嗎?”   牛金星聽著李自成的語氣,知道對方動怒了,連忙又獻策道:   “陛下,既然如此,那吳三桂就斷不能留了,他的一家幾十口人還在咱們手中,臣覺得可以再讓吳襄寫一封信,迷惑吳三桂,然後再派一員大軍,領軍滅之!”   在原本歷史上,多爾袞一直到四月六日才起兵,崇禎屍體和朱慈烺都被大順軍俘獲了,再加上吳家幾十口人都在自己手上,李自成完全沒想到吳三桂生出了異心,隻以為對方出爾反爾,含含糊糊,是因為想要更好的條件。   殊不知,問題就出在吳襄的那封明褒暗諷的勸降信上,吳三桂看了之後,根本就沒有相信流寇起家的李自成許下的任何承諾。   要知道,吳家和祖家,在這十幾年間,早就成為了遼鎮的實際控製者。   如今,祖大壽都已經投靠了滿清,雖然因為年紀太大,沒有再親臨戰場,但他的子侄,也就是吳三桂的表兄弟們,卻是一個比一個積極為滿清效力。   而吳三桂父子倆,和祖大壽一直都有書信聯絡,如果大明沒有亡,他們自然是不願意投清的,但如今局勢大變,滿清的強大軍力又使得他們無比畏懼,投清也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在吳三桂看來,作為洪承疇的手下敗將,李自成麾下的軍隊,是打不過韃子的,他就算受封大順的侯爺,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與此同時,李自成雖然知道遼鎮兵馬不好對付,但以吳三桂現在的實力,他想要擊敗,也根本是易如反掌。   而且,現在朱明太子已經成功突圍南下,吳三桂對於李自成來說,就不是一定能招降的了。   “宰相說的不錯。”李自成目光忽然變得兇狠起來:“吳三桂若是再討價還價,朕一定不能饒他。”   “東征以來,戰事太過順利了,看來還是得打一場大仗,否則這天下的宵小,還真不知天命了。”宋獻策隨即恭維道。   “陛下,若是那吳三桂還不降,臣一定領軍將那支所謂的遼兵殺光,再將吳三桂那狗日的擒到陛下麵前。”   劉宗敏此時根本不把吳三桂放在眼裡,對方真正的精銳不過是那幾千騎兵,但大順軍當前可是有上萬騎兵。   李自成聽了,臉上的怒氣稍稍緩解,隨即又對著劉宗敏道:   “吳三桂不足為懼,讓唐通提高警惕,守住山海關。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收服南方諸省,特別是江南的錢糧,必須盡快到手。   山東是必須要立即接管的,傳朕的旨意,讓郭升,趙應元,董學禮三部沿著運河,繼續加速南下,以最快速度接收山東,最好是能控製住徐州。”   “是,陛下!”劉宗敏聽罷,當即應道。   “另外,追贓助餉之事,明日展開之時,務必要溫和一些,切記不可操之過急,不要濫殺無辜,用刑也需慎重,以免產生冤案,弄得民怨沸騰。”李自成重新坐回龍椅之上,看著手中的一份奏章,嘆氣道。   “臣遵旨!”劉宗敏又拱手抱拳應和道。   大順雖然短時間內接管了整個山西,河南北部,以及北直隸的大部分州縣,但基層力量不足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每個州縣僅有新任知縣帶領的數百兵馬,這樣的薄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壓製地方的豪紳。   如今,李自成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想著調整政策,穩定內部,可山海關和朱慈烺的事情,又使得他抽不開身來。   “陛下!”   這個時候,牛金星突然出列,一開口就直接震驚了眾人:   “臣以為,是時候為崇禎帝,前皇後,前太子舉行大葬,並將此消息,昭告天下了!”   ......   李自成派往接管山東的郭升,趙應元,董學禮等部明廷降兵雖然相比原本歷史,已經提前從北京出發南下,但數千兵馬,又缺少船隻,速度依舊不快。   此時的山東,因為劉澤清和各州縣官員南逃,正處於一種權力真空的狀態,大部分地方都是依著慣性在運行。   而且,山東的絕大部分州縣,如今名義上依舊處於大明的統治,雖然有不少地方豪紳在不停地打探北麵的消息,但如此亂局之下,從北直隸逃難而來的人傳出的消息千奇百怪,誰也不知道哪一句是真的,京城到底如何了,闖賊有沒有進城,崇禎皇帝是不是出事了......   臨清城外,一艘大船的甲板上,忽然響起了一陣拋放錨鏈的叮當碰撞聲,船身隨之一陣搖晃,不過很快就慢慢停住了,從船頭走來的周世顯輕輕敲了敲艙門,在外麵拱手抱拳道:   “啟稟殿下,臨清到了。”   臨清是繼東光,德州之後,朱慈烺南下休整的第三站,這裡也是他計劃中招攬隨行纖夫,整頓兵馬的地方。   進入山東,到了臨清城之後,整個南下的行程便已經近半,此時北京的順軍主力基本上沒有再追得上來的可能。   臨清是運河的鈔關所在,江南各地運往北京的貨物商品,幾乎都得經過它,正常年景裡,臨清一年的鈔關收入十倍於山東田稅,“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的稱號,可謂是名副其實。   朱慈烺打算在此地完成招兵擴軍和補給,便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他自然不會把滯留在臨清的錢糧物資留給順軍,所以在下令船隊停靠臨清之前,便已經讓陳福率騎兵先行一步,控製了臨清鈔關還在當值的官員,隨即開始查抄臨清鈔關的倉庫。   與此同時,臨清城內僅存的二十幾艘官船也隨之被征用了,加上一路上搜羅來的各州府船隻,林家寨南下船隻的回籠,朱慈烺此時的運力已經擴大了一倍不止。   鈔關倉庫和臨清縣庫中,此時還存有新搜刮的上萬兩白銀,以及數量可觀,原本要運往京城的糧草,甚至還有一些布匹,茶葉和煙葉......   若不是山東經過了“吳橋兵變”,這些年又受到了流寇,亂兵的影響,人口銳減,經濟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再加上劉澤清和各地官員南逃之前,還劫掠了一番,臨清鈔關倉庫中的錢糧,還會更多。   要知道,大明的財政體係十分復雜,甚至可以說是一筆糊塗賬,加之官僚腐敗,賬本上臨清每年的鈔稅是五六萬兩,但實際上可能高達五六十萬兩白銀。   這可是大明王朝數一數二的鈔關,江南運往京師的無數商貨財富都會途經。   而查抄的物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朱慈烺也不會吝嗇,無論是銀子,糧草,還是煙葉,布匹,他都打算在招募兵馬之後,全部用來犒賞將士。   不過,這些賞賜得集中起來,在一個合適的時機,統一下發,否則就無法控製軍紀,更無法確立威信了。   林永安一路上都在利用自己此前積累的人脈,派出了幾十名寨中子弟聯絡沿途的纖夫頭領,如今臨清城外的碼頭附近,陸陸續續匯聚的纖夫和家屬,接近五千人。   這些纖夫大部分跟著船隊走了數百裡,日行上百裡,全都是體力,組織度最強的,每支隊伍的頭領,也都在各自的隊伍中,具有極強的威信。   要知道,林永安在聯絡到他們的時候,隻根據家口,提供了走到臨清的口糧。從剛剛開始到現在,能跟上船隊的,恐怕隻有不到三成,大部分都是沒有家口的。   而運河沿岸,隨著這些纖夫的到來,很快陸續支起了大量簡陋的窩棚,使得這座曾經無比繁華的運河樞紐,現在到處都是亂糟糟的。   “靠岸,放舢板。”   二十艘大船率先拋錨,李邦華和周世顯一起,帶著麾下的錦衣衛和京營士兵率先上岸部署,一方麵是接管鈔關原本的官員胥吏,另一方麵則是派人通知林永安,準備征兵的具體事宜。   朱慈烺剛剛走出船艙,便聽到了一陣吆喝聲,然後在林昌平和一眾全副武裝的護衛簇擁下,直接往甲板上走去。   湛藍的天空下,他環視了一圈岸上正在搭建窩棚的纖夫們,以及船隊後,還在源源不斷跟來的纖夫隊伍,嘴角微微一咧,滿意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