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登基大典(1 / 1)

崇禎十七年五月二十五卯時,空中依舊是灰蒙蒙一片,天色還十分昏暗,似乎和往日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但時辰一到,南京城內的鐘樓,寺廟全都在同一時間撞起了大鐘,聲音震撼非常。   “咚鐺!咚鐺!咚鐺......”   隨著鐘聲響起,上百萬南京城的百姓,還有無數早已經做好準備,蓄勢待發的大明官員們,都知道——新皇要登基了!   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準備,史可法已經帶領禮部,工部等官員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南京紫禁城部分設施也已經修繕完成,部分禮部的官員甚至和史可法一樣,昨夜便留在了宮中。   如今,他們率先前往社稷壇,天壇,山川壇,太廟祭告大明的歷代先祖,然後迎接數千名身穿朝服,正手持笏板,有條不紊,浩浩蕩蕩趕來承天門的在京大小官員們。   與此同時,紫禁城內,即將登基的大明皇太子朱慈烺,正身穿白色孝服,走出了乾清宮。   乾清宮門口,左右兩座剛剛修繕好的金獅旁,此時周世顯和鄭森兩人正領著錦衣衛三百大漢將軍和五十名質子組成的護衛部隊和十二監,四司,八局組成的二十四衙門太監,以及一輛奢華至極的大車在等候。   這輛奢華至極的大車長兩丈,寬一丈三尺,高達一丈二尺,車身主體全都是金絲楠木打造的,外觀則是由黃金和玉石裝飾,看起來便高貴無比。   鄭森雖然是鄭家長子,身家巨萬,但鄭芝龍崛起畢竟隻是這十幾年的事情,占地超過一頃的府宅,也是十一年前剛剛建成的,大明皇家幾百年的富貴奢華,還不是他鄭家可以比擬的。   而拉動這輛車的,則是兩頭威猛無比的大象,他們身上同樣披著豪華無比的綢緞,用金絲環繞的繩索連接著大車,此時甩動象鼻,喘著粗氣的樣子,可謂威嚴無比,看得周世顯,鄭森,三百大漢將軍,五十質子,一個個都目不轉睛。   這輛大車,便是大明皇帝最高規格的禮儀用車大輅了。   這次登基之後,朱慈烺若是還想體驗,恐怕就得等到收復北京城,甚至是出關犁滅滿清,祭告祖宗的時候了。   朱慈烺一走出乾清門,周世顯,鄭森兩人麾下的護衛部隊和二十四衙門太監便按照禮製紛紛拱手作偮,全場寂靜無聲,氣氛十分嚴肅。   森嚴肅穆的紫禁城,從巍峨的城墻到朱紅色的大門,所有的一切,都是為皇家的威嚴服務的,任何個人身處其間,都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而朱慈烺見狀,隨即微微點頭,然後隔空抬手,示意眾人起身,緊接著便看向了那輛大輅。   “天子登輅!”   鴻臚寺卿高聲唱禮,而後一旁的鴻臚寺丞舉鐘敲擊。   “咚鐺——”   隨著鐘聲回蕩在乾清宮門外,朱慈烺緩緩登上了大輅。   等他坐穩之後,鴻臚寺卿才繼續道:   “天子起行......”   “咚鐺——”一旁的鴻臚寺丞再次舉鐘敲擊。   隨後,周世顯和鄭森領著三百大漢將軍和五十質子組成的護衛部隊開始拱衛大輅,二十四衙門的內宦也紛紛跟在大輅之後,浩浩蕩蕩的隊伍向供奉著崇禎皇帝神位的幾筵殿開去。   大明皇帝登基的流程本就十分復雜,更何況還是如今這個非常時期,朱慈烺登基之前,還得先去祭拜崇禎皇帝,以示正統,如此一來,各項流程更加繁瑣。   但也正是這些繁瑣的製度流程,將皇家天子的威嚴,展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任何參與其中的人,都被威懾。   不過,史可法早就領著禮部的官員,將各種禮節製度,進退流程,都和朱慈烺提前演練了數次,以防正式登基的時候,出現錯亂。   朱慈烺乘坐大輅,很快達到了幾筵殿。   “止步……”   鴻臚寺卿唱禮擊鐘,隨後又繼續道:   “請天子下輅!”   “咚鐺——”   朱慈烺聞言,緩緩下輅,很快進入了幾筵殿內。   “拜……”   鴻臚寺卿聲音再次傳來,朱慈烺當即行五拜三叩頭禮。   禮畢後、由鴻臚寺卿宣讀祝詞,朱慈烺於靈前受命。   在幾筵殿祗告受命結束之後,朱慈烺隨即退出幾筵殿,最後重新登上大輅,每一步都有官員唱禮擊鐘。   在大輅之上,早有內官準備妥當,將朱慈烺身上的孝服換為了冠服,然後在護衛部隊的拱衛下,大輅前往承天門,那裡將會有宗正為朱慈烺及冠。   “請天子登承天門!”   “咚鐺——”   朱慈烺在二十四衙門太監的護衛下,緩緩登上了承天門,而這裡,一名朱明宗室的宗正早就已經做好準備,旁邊還站立著內閣,六部,六科的一眾大臣。   及冠之後,天色已經微微亮,而南京城原本此起彼伏的鐘聲,也終於停下了。朱慈烺很快又將冠服更換為了冕服,接著便是等待百官到來,祝賀。   而在百官祝賀過後,按照慣例,內閣,六部,六科等大臣,將會依次按批,恭請朱慈烺登基,而朱慈烺則是會先拒絕六科大臣,再拒絕六部大臣,最後在內閣大臣請求的時候,為天下黎民社稷,最終答應。   他答應之後,便要行告天地禮,然後轉道前往奉先殿,謁告大明列祖列宗。   最終,朱慈烺還要繼續穿著冕服,返回幾筵殿,行五拜三叩頭禮。   如此一番禮畢之後,他才算是奉天命而統禦天下,才能登即皇帝大位。   很快,朱慈烺就戴上了通天冠,   “臣等請千歲登基,為百姓社稷利!”六科給事中紛紛行禮唱道。   “皇考大喪,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此事不要再議。”朱慈烺按照早已經議定的說辭回答。   “請千歲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很快,身著朝服的六部尚書也紛紛站了出來,朝著朱慈烺作輯行禮。   “皇考大喪,容孤考慮。”朱慈烺又繼續道。   “請千歲登基,為國家宗廟利!”緊接著,李邦華,史可法,高弘圖,馬士英四名東閣大學士也站了出來,齊齊開口道。   而到這裡,朱慈烺便算是再三推辭了,他隨即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為百姓社稷利,為國家宗廟,朕隻好從命!”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慈烺在應下之後,隨即示意平身,然後又轉身走進了承天門城樓內,很快,他就已經換上了一身嶄新的冕服。   當他穿著冕服來到承天門女墻眺望門前廣場時,數千名身著朝服的官員紛紛跪拜在地,手持笏板,稽首行禮,高聲唱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千名身著朝服的官員唱和的聲音震天動地,跪拜的場麵更是氣勢恢宏,使得身處其中,原本位卑粗鄙,從沒見過如此世麵的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陳福,常登貴,甚至是周世顯,鄭森等人,一個個口乾舌燥,血脈賁張。   天子之威,莫不過如此!   自此,大明王朝新的篇章正式翻開,原本歷史上生死不明的朱慈烺,此刻終於在南京登基即位,而大明也在延續了二百七十六年之後,在它最危難的時候,終於在龍興之地,迎來了一個新的皇帝,年號“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