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郝昭再報黃忠已奪美陽關,兵臨武功城北。稍頃郝昭又報,武功城南發現一路蜀漢兵將,領軍將領龐統龐士元。第三天郝昭再報,有支騎兵越過武功東去,領軍將領馬岱,人數不明,目標不明。夏侯楙再接戰報,鄠縣遭馬岱襲。望著這一堆軍情奏報,夏侯楙有點懵逼,派人加急向洛陽皇宮曹叡匯報。 戰報進入洛陽。時魏主曹睿緊急升殿設朝。近臣奏曰:“夏侯駙馬報,今蜀兵已出陳倉,前軍臨渭水之西,乞早發兵破敵。”睿大驚,乃問群臣曰:“誰可為朕退蜀兵耶?”司徒王朗王景興出班奏曰:“臣觀先帝每用大將軍曹真,所到必克;今陛下何不拜為大都督,以退蜀兵?”睿準奏,乃宣曹真曰:“先帝托孤與卿,今蜀兵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真奏曰:“臣才疏智淺,不稱其職。”王朗曰:“將軍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辭。老臣雖駑鈍,願隨將軍一往。”真又奏曰:“臣受大恩,安敢推辭?但乞一人為副將。”睿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濟,官封射亭侯,領雍州刺史。睿從之,遂拜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命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 王朗再奏,“陛下雖下旨大都督領西京兵馳援長安,但是大軍集結還需要時日。所謂救兵如救火,臣還有一計,記得太祖曾與蜀漢劉詠之有約,兩家以陳倉城渭水為界,一占山嶺,一得平原,隻要魏國不來貿然進攻,他蜀漢不染指關中平原。今兒個他劉詠之自背信諾,陛下可以再遣一使者前往,到陳倉問他李平劉詠興兵為何,或可令其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即便不能退,亦可為大都督聚集兵馬贏得時機。”睿大喜準奏,復遣王朗作為使節,率使團即日啟程,去陳倉見李平劉詠。 司徒王朗領命下朝籌備,第二日即動身出洛陽,雖然戰事緊急,但是王朗畢竟已經七十六歲老者,所以車駕行進速度不能與急行軍相比,馬車晝夜兼程,換馬不換車,洛陽出發到潼關,八百裡路程走了三天,突然車停了,士卒趕緊報告,“報。” “司徒大人,前方潼關被蜀漢軍占領了。” 王朗一驚,在士卒的攙扶下,來到車隊前觀瞧,果然,潼關上方飄著旗幟上寫了蜀漢,另外還有一些紅旗,王朗沒有心情一一辨認。此時的王朗不清楚是僅僅潼關丟了,還是整個潼關以西包括長安在內京兆、扶風、廣魏,安定全部丟了,如果是後者那這蜀漢何其恐怖,如果不是後者,魏延又是怎麼個突然降臨奪取潼關的,至少長安已經兇多吉少了吧。雖然情況不明,王朗當場作出兩個決策,一個是以使節的身份過潼關繼續前行,對潼關以西情況一探究竟。另外一個是立即派遣人快馬回報,潼關已失。於是王朗與回傳信息的隨從交代完之後,命隨從叩關。守關士卒見是魏國使者,亦未刁難,隨即上報魏延。魏延一聽,得知來活了,雙方互報名號後,便開關把王朗及其隨從放進潼關,然後設宴招待王朗一行。 王朗有些拿捏,“魏延將軍,這是何意。” 魏延心道我好心請你吃飯,你問我這是何意,仍賠笑說,“末將不知司徒大人所指。” “你既知我是魏國使團,既然放我通關之後,就不應當予以阻難,予以放我等西去陳倉與你家主李平劉詠會麵。” “司徒大人率使團前來,文通自當迎接,所以略備酒水為司徒大人接風洗塵。” “敢問將軍何時放行,讓我等西去陳倉。” “這個嘛。”魏延繼續賠笑說,“不急。” “啊,巧色言令之徒,明知我等使團還膽敢扣留,你就不怕我大魏發來百萬雄兵,要了爾等狗命。” “司徒誤會了。末將想著司徒大人年齡大了,舟車勞頓辛苦,理應讓劉詠之他過來拜見司徒大人你呀。所以末將方才已經用快馬送出書文,說司徒大人抵達潼關,讓劉詠之速速來見。” 王朗見魏延說話不分尊卑,他心想這個魏延難道可以策反,對魏延的語氣平和一些,但他不知道幾兄弟私下都是這樣沒大小的說話。“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在這潼關駐紮,你去讓那詠之小兒速速來見。” 魏延賠笑退下,“是,是,是。” 魏延快馬,當天下午我就收到魏延的報告了。與龐統稍做商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麵繼續讓魏延看住王朗使團,一麵回報李平,我自己則與薑維攜隨從,快馬經鄠縣繞長安直奔潼關。此時長安夏侯楙也獲悉潼關被魏延所占,於是派遣楊秋領三萬馬步兵,奪回潼關。龐統則命令黃忠鞏固防禦,設木馬陷坑接陣韓德,同時派張任佯裝渡河,馬忠與武功前佯攻,郝昭不分真假,堅持不出戰。 次日,楊秋的兵還沒出長安,我與薑維即抵達潼關。我與魏延交換了信息後,就在潼關議事廳接見王朗。 雙方通明答禮後,王朗率先發難,“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先生忘了當年與我太祖約定了嗎,先生今日興兵,就不怕被天下恥笑,難道不是無信乎?” “我與孟德兄確有約定在先,但彼時他是漢丞相,因何成為你家太祖了?”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故為其太祖了。到是詠之先生你,本在劉表座下稱臣,劉表即莫劉琮繼位,後劉琮舉荊州投降,未必先生你不知乎,如此說你本是我大魏之臣,你卻偏安萬州,背叛荊州背叛國家,如此可謂不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