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風雨皆為瑞(1 / 1)

晚上,我打開左慈給的兩冊書,這天人感應果然與幺舅公給的如出一轍。再看九丹金液經,體會左慈說的萬念一源,有些心得,又有些不求甚解,心想日後再向左慈請教即可,既然他與張天師同行,找到張魯就能找到他。望著這兩卷書籍,心想,我或者可以回去了。既然有了這本冊子,在這個四維的空間裡,我可以隨意穿梭,就好像在三維世界中,從甲地到乙地這樣,剛想到此,突然明白為什麼左慈提醒勿要忘卻漢中所托。眼下我還不能回去,這統一大業尚未完成,蜀漢治理的法治模式也還沒有推廣開。既然是從甲地到乙地,那麼我身在甲地或者乙地,又有何不同呢,隻是我已經五十好幾了,歲月不饒人,剩餘的時間還能不能完成大業,想到這個問題,我又一驚,還有最多三年,李平、魏延、文聘大限將至,也許這就是左慈給我九丹金液經的作用。帶著問題,我再次打開九丹金液經,也許這裡麵有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為了不重蹈前次的覆轍,我閱讀的心法的時候盡可能的背誦了這本冊子。   太和五年春節就要到了,我在萬州寓所門框上貼了一副春聯,上聯:五風十雨皆為瑞,下聯:萬紫千紅總是春,橫批:升祺駢福。丞吏問,我說為了喜慶,你們也可以用紅紙寫上祝福的話貼自己門上,可以四字,比如:三陽始布,四序初開;可以五字比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可以六字比如:花好月圓人壽,時和歲樂年豐;可以七字比如: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一時間,大家爭相效仿,蔚然成風。   我給蕓娘說,“或許,我們應該要一個小孩。”   “自結婚以來,夫君東奔西走,尤其夫君由襄陽到萬州,我們聚少離多,現如今我們都年過半百了,還膝下無子。”說到這個話題,蕓娘有些難過,“不若,我安排為夫君納一妾。”   我則告訴蕓娘我的計劃,必要的時候我回到我小時候去,再把這個天人感應交給年幼時代的我,然後再來以兒子的身份出現,但是關於穿越的戲份則沒有告訴蕓娘。要完成這個計劃,需要掩人耳目,安排一個妾也是合理的,納妾之後,不久就宣稱妾室懷有身孕,然後離開萬州聲稱保胎,再然後無論是否懷孕,時間到了的時候均稱已經誕下一孩,至於孩子從哪裡來,屆時在商量。蕓娘知道這蜀漢越來越大了,需要後繼有人才能收場,如果順利生養一個孩子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論小孩的出處的話,雖說有些誇張,蕓娘亦未反對。於是太和四年臘月,從蕓娘侍女中挑選了一名對外聲稱納妾。年後以我帶學生去長安視察為由,將其與一名老嬤嬤安置在長安。   太和五年二月,衛溫、諸葛直奉孫權之命,率軍浮海至夷州,並在當地駐紮一年,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經濟文化聯係。但是因航程過遠,所率軍隊死傷甚多,隻到夷州徙數千人還,但是此時吳已經投降蜀漢,故衛溫、諸葛直向李平投降,並獻上夷州所獲。我請李平重賞衛溫、諸葛直,並籌備下一輪前往夷州,考慮長設郡縣於夷州並維持兩岸通航。   三月,李平從建業發函回來,稱吳地郡縣的接管與推行蜀漢政治的阻力很大,比如李平效仿成都蜀錦設置錦官,並引導百姓在淳安、建德等地區改稻田為桑田,結果百姓阻力異常的大,甚至出現了官民沖突。李平的信函中還提到,文聘開春後就病倒了。在萬州的文岱請求前往建業看望父親,我則安排人送文岱去建業,不料途中文岱染風寒,亦病在建業。我將給李平的回信交文岱帶到建業,信中告訴李平,吳地士族根係錯綜復雜,需用重典。四月,丹陽造反,張翼、王平、馬忠聯手平叛,隨後進剿山越地區,平定匪犯。   李平在建業的困境傳到了曹魏,曹叡召開朝會商討。朝堂之上,部分人提議乘虛而入,由襄陽出兵攻取蜀漢夔門以東的土地,或者從合肥揚州直接襲擊建業,一部分提議前年兩軍在關西地區魏國已經輸了一陣,建議維持現在,保持與蜀漢的和平共處,曹睿左右為難。在此期間,曹真病逝,最後曹睿選擇了防守,亦作進一步觀望,派遣司馬懿為統帥,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屯於襄陽,在襄陽期間,張郃意外墜馬身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於是曹睿進一步放棄了對蜀漢用兵的想法,魏太和六年二月,因“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宜,未有定製,非所以永為後法也”,曹睿下詔:“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   眼下,版圖上的主要勢力就是蜀漢以及曹魏偽政權,兩方關於土地、吏製、文化、法律上麵的分歧越來越大,而且蜀漢官僚對於分封的羨慕也越加明顯,甚至有人議論,蜀漢目前的製度抄襲的王莽新朝。當初,王莽篡漢,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製、官製,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他希望,天下施行新政,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後世,有史家,胡適認為,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富有遠見卓識的社會改革家。但是王莽篡漢被古代多數封建儒士所否定,在司馬遷等正統古代史學家認為王莽是篡位的“巨奸”。對此認為王莽新朝後期的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認為是天怒人怨,後期新朝國庫空虛,經濟崩壞,各地農民紛起,最終起義軍攻陷長安,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新朝滅亡。風評用蜀漢比作新朝,雖然兩者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新朝的結局不容在蜀漢再現。   我不能任由這個風氣蔓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予以調整,於是我讓孔明發動了一場關於王莽新朝的經驗與教訓的討論。同時籌備搭建三省六部為主乾的中央政府,以改之前節度使府及大將軍府統攬全局、謀士與賓客共製的臨時政治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