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攻洛陽計劃(1 / 1)

對於戰爭,魏延有些興奮,我們一行抵達長安不多時,魏延就到了。關於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我對眾人說,一是南師北定中原本是我蜀漢立國的目標,二是魏偽政權篡漢理應討伐,三是曹魏違背當年潼關議和達成的條約。最為主要的是如果我們不打這場仗,那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為了蜀漢下一步建設可能出現的威脅,我們主動出擊,打得一拳開,避免百拳來。   確實,當下李平、龐統以及張翼、王平、馬忠、馬岱等將軍在遠在建業,孔明大病初愈,如果此時起兵伐魏,兵力與武將還是有些捉襟見肘的。前次伐吳的戰役,霍弋表現得比較出色,所以本次北伐大致采用老帶新的模式,主要啟用新生代力量。   經過商議,初步作戰方案的,作戰大軍稱為漢天子節度使討曹魏偽政府軍,魏延任本次征伐曹魏偽政權兵馬大元帥,假節,親領左路軍從潼關出發向洛陽逼近,魏延領兵六千人,其中槍盾兵二千,弓弩手四千;張嶷作為副將領兵六千人,其中樸刀兵二千,巨盾兵一千,披甲騎兵三千;由黃崇、馬承各率馬步兵三千;傅僉、孟興各領兵弓弩步兵三千人,總兵力二萬四千人。李武作為右路軍,領兵一萬人,副將申耽、申儀、廖化從穀城出發,向襄陽。薑維帶領鄧良、李豐、習隆、馬秉共領兵一萬人,作為兩軍接應,並負責大型軍械,另組織勞夫民工四萬人,隨左薑維部隊行進,後勤輜重以及開路架橋修築攻事等。對外號稱十萬雄獅出潼關。我與鄧芝留守長安潼關,張任駐留上庸,費觀自漢中、陳倉、天水一帶為長安籌備軍糧,習忠、黃邕、閻璞作為文官,分別跟隨三路大軍出征。   畢竟這是一場苦戰,作為一場滅國的戰爭,而且對手是三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曹魏。方案議定之後,由薑維根據會議結果擬成書麵文稿,由送往建業李平龐統處。同時開始士兵的集結與調動,軍糧的運輸,軍械的準備。作為能夠製造壓力機車船的勢力,製作鐵輪投石車、沖車、移動架弩車等器械就顯得輕而易舉,進過孔明反復改良的熱氣飛艇已經可以短距離作戰,但是由於太過於笨重龐大,沒有把他當做常備軍械。   考慮到北方的氣候,士兵防寒以及軍械多為鐵製,不便於冬天搬運以及作戰,於是把作戰的時間預設在延祉二年春或夏,除了氣候適宜,而且還可以借用春夏上漲的黃河水用來運輸糧草輜重。由於本次作戰的地點基本都是明牌,冬天就讓蘇飛通過暗探在曹魏境內散布蜀漢大軍即將進攻的消息,以及蜀漢百姓種地不交稅,本次蜀漢軍隊隻進攻魏偽政權的軍事不會侵犯百姓等政策。   同時我心裡還有一些惶恐,不知道孔明祈禳北鬥之後李平的壽元是否會隨之改變,畢竟在演義中,李嚴是聽聞孔明去世故此激憤發病。冬十月,張任來函報,夏侯霸已經投降並效忠蜀漢。   經過一冬的籌備,大軍已經做好開拔的準備,對此戰我感覺有些忐忑,遠遠沒有之前征討萬州江州那麼沉穩,首先是洛陽城易守難攻,洛陽城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周圍設置函穀、伊闕、廣成、大穀、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關,合稱“八關都邑”。而且縱觀歷史,畢竟很多進攻洛陽的戰役都打得異常艱辛,比如趙漢王彌、北周宇文護、隋末瓦崗軍攻伐洛陽,之後的蒙金戰洛陽,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李世民對戰王世充以及李自成義軍取洛陽,據田連元老師介紹,成功案例李世民對戰王世充的洛陽一役,唐王調度了十多位有名的武將率領八萬大軍,分兵五路最終取勝,其中唐王本人多次被圍困險些被擒殺,整個戰役即便有天策上將的加持,從頭年七月打到次年六月,前後仍拉鋸戰了近一年。   此期間的曹魏亦在積極籌備應對。司馬懿作為太尉負責整個軍事行動,任用夏侯威、牛金為先鋒,司馬昭、辛毗、郭淮、孫禮、夏侯惠、夏侯和、張虎、樂綝等為將軍,共調集三十萬大軍,分別鎮守洛陽城西南方向平津關、伊闕關、太穀關、廣成關等各處要道關隘,同時在洛陽城內屯糧築防,以應對蜀漢的攻戰。其中郭淮與夏侯威、牛金駐守函穀關附近靈寶城,孫禮駐防新安城,張虎守伊闕關,辛毗守衛孟津,司馬昭率領三萬人作為各關隘城池間遊走接應,司馬懿、陳群、夏侯惠、夏侯和鎮洛陽,為了預防五年前魏延奇襲潼關阻斷關內外聯係而丟長安的敗績重現,司馬懿特地安排樂綝領三萬人兼防偃師、虎牢關一線。   據暗探報告,洛陽宮城防禦甚嚴,城墻在當初漢宮城墻基礎上建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高兩丈有餘,北城墻長七裡,西城墻八裡有餘,並在西北建設有甕城,整個周長約三十裡,城墻寬厚約有六七丈,可供十五六輛馬車並排通行,城墻外有護城河以及馬墻,城墻上加設的投石大砲可以投擲五十斤重石塊於二百步開外,八弓弩箭車可將長矛巨斧當做箭簇射出五百步。   為了旗開得勝,魏延組織本輪應點將領各自演練兵馬,並在長安按照洛陽周邊山川河流關隘建築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沙盤用於推演攻防。外界關於蜀漢即將與曹魏大戰的消息傳得鋪天蓋地,潼關卻依然靜悄悄。   很快,時間到了延祉二年七月,探馬來報,洛陽崇華殿災。是夜,開潼關,魏延部隊由潼關出發,沿黃河東行,第一站麵對郭淮、夏侯威、牛金駐守的靈寶城。從潼關出發到靈寶,直線距離將近一百裡,魏延行軍路線卻靠近黃河,隨著河流蜿蜒行進,走了三天,大軍駐紮在函穀西背靠黃河一塊平地。表麵上這是背水紮營,實際上這是魏延多次演練的結果。   郭淮也不缺智少謀之輩,這半年的準備期間,郭淮在函穀關西麵立了一個西寨,相隔不到五裡的函穀關東再立一個東寨,兩個山寨後方五裡則是函穀關,兩寨一關相互依存,函穀關向南邊十餘裡就是靈寶城。唯一的變數就是統帥,最初統領兩寨的是夏侯威,但夏侯霸投降之後,郭淮將夏侯霸撤回函穀,由牛金鎮守東寨,胡遵守東寨。眼下,這西寨與魏延大營距離五裡,而且西寨在山上,魏延部隊在河邊,為了預防西寨兵將偷營,魏延在應敵外布置了拒木馬和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