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出征圖漢中(1 / 1)

雖然涪陵的反賊已經清理,但是劉修覺得還是萬州安穩,何況這西山書院景色宜人,再有文壇領袖禰衡禰正平。巴郡的日常政務,委托給胡政處理,軍機要事則由龐統定奪,實在需要太守出麵的時候,則報西山書院劉修。   建安十年八月,龐統龐士元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借麵見劉修的機會到萬州郡府衙。“恭喜龐軍士,現已統攬軍機。”   “哈哈,同喜同喜。在下覺得當下趙莋還在漢安,如果聲稱進兵取趙莋襄陽應當支持,故我感覺時機已成熟,下一步當如何進取。”   “當日,我們定七軍圖益州,現在情況變了,長江水域已經在你手裡控製在,你可以取趙莋為由,三路人馬齊發,或一路自僰道出發,南安、武陽、廣都三鎮,或一路江陽出發,漢安、資中、牛鞞三鎮,第三路或由巴郡出發,德陽、廣漢、涪縣、綿竹,最終三路匯聚成都。將帥搭配,兵力增減,先生胸有成竹罷。”   “萬州軍士呢。”   “為了防止劉璋、張魯結盟,萬州軍士打算做兩件事,一個是守好萬州基地,一個是切斷劉璋張魯結盟的,萬州兵或由宣漢、宕渠,過漢昌,走米昌道,進漢中直接圖張魯,或繞道走定遠直接進入漢中圖張魯。”   “妙呀。”   “有一事相托,你此次去襄陽,隻顧匯報三路大軍方向,最後加一句,萬州兵擾襲上庸漢中,防張魯援救劉璋即可。”   “這是自然。”   “另外,請先生千萬謹記,向益州進軍,軍師千萬千萬要避開雒城。”   “珍重。”   連夜,龐統赴襄陽匯報。連夜,李平召集大家商議。   最終議定,鄧芝領二個營留守萬州,代行軍政長官權利,魏延鐵甲軍一萬一千人繼續在雲陽守江打鐵,甘寧領一個營駐防臨江,李平同我並與霍峻、文聘,共領兵四營一萬二千兵力出征,習禎則作為後援糧草接應。餘下兵馬,分別駐紮萬州、臨江,嚴防劉備偷家。計劃製定,當即兵馬人員換防,鄧芝有漢豐到萬州,然後李平、我、霍峻、文聘則帶兵馬到漢豐集合,並籌備糧草,做出發前準備。萬州軍兵將時常互換,對這樣的調動完全沒有障礙。   大戰之前的片刻寧靜,我與李平、魏延參觀魏延的鐵甲戰船工程,目前還隻是打造了一些鐵板,就當時的生產力而言,已經是進步了。李平尤為稱奇的是,居然有兩架水車,依靠水輪的轉動,驅動鐵槌,比人力捶打輕鬆多了。魏延笑而不答。隻是李平不知道罷了,當年架設的紙廠就開始借助水力碾紙,何況雲陽水資源豐富。魏延展示了他新製作的神兵利器,包括偃月刀、寒鐵戟、斬馬刀、三尖兩刃刀、三棱矛等供眾弟兄選,比照我的草圖,為我量身打造了一把秋水雁翎刀。我還選了一把象鼻刀打算讓人帶去送給黃忠。   過了幾日,龐統從襄陽回來了,船剛靠岸,他就眉飛色舞的跳了出船艙。   看到龐統的表情,大概也知道劉表劉景升通過這次作戰計劃。交接了公文之後,龐統急匆匆要走,我讓人把象鼻刀抬出來,讓龐統為我代為轉交黃忠將軍。然後各自道了一句,“珍重。”龐統便登船離開。   依計而行,李平率眾出發。從漢豐到宣漢,雖然直線距離並不遙遠,但是中間需要翻過雙峰山,跨過渠江河,為了後續補給便捷,大軍行進速度比較慢,按照計劃,由文聘帶領一營的步兵,承擔一部分工兵的事務,將難以通行的道路予以修正,甚至砍樹搭橋,而且據出發前的探報,這一線戰鬥對方沒有什麼戰鬥力。當前軍行進一日,駐紮,然後霍峻帶領一營三千人跟上,兩對人馬匯合後在宣漢成前,然後攻城,其餘人等直接入住宣漢城。   我隨前軍出發,第一天行軍在漢豐境內,道路較為良好,行軍八十裡,到三匯口紮下行營。第二天翻越耳子山,則進入宣漢境內,在一塊相對開闊的地區紮營,行軍四十多裡,第三天則來到宣漢城對岸。正當我軍紮下行營,聽哨兵來報,說宣漢太守求見,我與文聘在中軍大帳與太守接見。這太守姓李名承,字延慶,“聽聞萬州劉郡守帶文聘將軍前來,我等早對萬州郡望有所聽聞,曾有部分百姓遷徙萬州並安居樂業,現願意歸降,現捧印並奉上戶籍名冊前來獻與劉郡守。”竟然首戰就兵不血刃得了宣漢。遂派人傳信後軍。由於李平還沒有到達大營,於是與李承李延慶約定,兩日之後,待李太尉後軍抵達,一起入城,屆時在舉行慶典,軍民同樂。“也好,下官多兩日準備,也更豐盛鬧熱。”   雖說兩日後入城,但是第二日,李承再拜中軍大營,因為今天屬於非正式接見,故大家輕鬆很多,“下官曾拜讀萬州天人感應碑,對郡守大人治軍策略佩服得很,今下官已經派人通知漢昌太守過宣漢歸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哦,那漢昌不是張魯漢中城池麼。”   “下官還通知漢中張魯張師君,一並來降。”   “這是為何。”   “劉郡守有所不知,宣漢、巴中本是屬於三巴之列,這連年天下大亂,時而歸益州巴郡時而歸漢中,已經幾次重新劃定歸屬。益州屬於朝廷正統,施行儒家經典作為政治原則;漢中確是信奉五鬥米天師道教,依李太君道德五千言作為治理綱領。如此往復,下官則深處兩種治理方式的切換中,既讀春秋儒禮法,又讀老子想爾注,難免對天下之事,有個對比,今年春,有幸拜讀劉郡守的天人感應治郡策,甚是膜拜。故有歸降萬州之意,日前聽說萬州神兵天降,故下官與下屬商量,捧印來降。”   “原來如此。”   “那漢昌太守楊車,原是下官同鄉同學,在任又是同僚,每與下官議論相關事宜,亦有同感,也早有歸順萬州之心,隻是苦於無人引薦,今兒既然劉郡守已經接納宣漢,所以下官就且做這個引薦人了。至於漢中張魯張公祺,本是留侯張良之後,襲蘇固而割據漢中,雖漢川的百姓,戶口超過十萬,財富很多而且土地肥沃,四麵地勢險固,但我等皆稱其為天師,其職員並非治郡卻在傳教,今兒勸其歸萬州,也許他不會應從,但如能成,這是於張師君而言,或於劉郡守而言,以及對於漢中百姓而言,都是幸事。從此漢中萬州乃至三巴、甚至益州連為一片,宣漢百姓不再處於兩塊勢力交界處,受這戰火擾襲,治理不時變更,也是宣漢之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