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的反麵不是神性,而是物質和意願--袁野 物性是因與果,而物質是第一因,也就是無因,無因之因產生後,才有果,而且它的因果流變,並沒有其它原因,既一並不加一,就變成了二,此為物性,因一不需要加一,就自發變成了二,這種自發自動自行其道的特征,有人稱它為自性,這個人就是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那麼為什麼說物性是物質的反麵,因為對於物性而言,物性是不變的,而物質是變得,好比水,好比時間中第一滴水在被時間中的第一團火蒸發,這時,時間中突然出現第二滴水,改變了物性本來的發展方向,必然變成了突然,因果變成了隨機,有理變成了無理,但是呢,如果第一滴水就是無理的,那麼第一滴水的性質對於本來的空無一物來說,不也是無理的,它的遵規守紀,隻不過是由從開始往後看,變成從後麵往開始看,對於果而已,它有因,但對於因而言,因無因,也就是兒子看到自己是有爸爸的,但他並沒有想過,原來爸爸竟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所以,邏輯上說,你了解物體的性質後便可以預測事物的流變,可是在預測中你會發現事物的存在對事物的性質在預測中是天敵,事物的存在,會毀滅(人文感性上對預測者而言可以用毀滅這個詞),改變物體的性質即將帶來的結果,所以物體的存在是不可測的,不確定的,物體的性質是可測的,確定的,可測與不可測,確定與不確定在人的邏輯中是相反的,所以物體是物性的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