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何為道?我道即天道!(1 / 1)

“本尊聽聞子驍公子在鹹陽時,苦修無上天道十餘載,如今厚積薄發之下,境界接連突破。”   “隻是本尊很好奇,不知子驍公子,你心中的天道是何物?”   東皇太一沒有任何的寒暄,反而開口便問了贏子驍一個近乎於莫名其妙的問題。   “天道?”   “陰陽家出自道家,而道家聖人老子曾言。”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故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矣。”   “這難道不是道家人眼中的天道?東皇閣下又何必問我。”   東皇太一看著贏子驍,聲音低沉。   “道家如今已然自行分裂為天宗與人宗,因此又何談什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而且!”   “子驍公子既知我陰陽家已徹底脫離道家,又何須再談論道家之道?”   贏子驍簡單的試探,見到東皇太一竟然這麼在意道統之分,既覺情理之中,又覺意料之外。   道之一字,關乎到一個學說、門派的根本之基。   東皇太一會在乎,似乎是情理之中。   但贏子驍卻又意外,東皇太一實在是太過在乎,竟然立刻撇清與道家之間的關係。   甚至言語中暗含嘲諷道家的分裂,頗有想要力壓道家一頭,證明陰陽家更為強大的意思。   “看來哪怕是神秘莫測的東皇太一,亦有人性之弱點,總歸是時代的局限性。”   在後世對於各家學說,幾乎沒有人堅守一門,海納百川才是人之常態。   因此贏子驍心中的想法,不是這個時代的東皇太一可以了解的。   而這,也讓贏子驍心中對於東皇太一的敬畏感大為減少。   畢竟前世的記憶中,東皇太一是那麼的神秘,似乎無所不知。   但現在的贏子驍明白,東皇太一也隻是凡人而已。   既然少了那份心理壓力,贏子驍也放鬆了不少,不僅沒有回答,反而是對著東皇太一反問道。   “東皇閣下,您覺得何以謂道?”   東皇太一並沒有直接回答,死死的盯著贏子驍,似乎想要從他的身上看出什麼一般。   贏子驍則目光不閃不避,眼中沒有絲毫畏懼。   良久。   見贏子驍依舊閉口不言,東皇太一最終緩緩開口。   “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者,陰陽之大經也;刑德者,四時之合也。”   “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   “陰陽的消長變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   “而四時運行,是陰陽的根本規律。”   “刑政和德政,則要適應四時。”   東皇太一手指中宮天極神殿上,代表著二十四節氣的星辰。   “春生、夏榮、秋收、冬藏。”   “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大道陰陽,無極太一,五德終始,陰陽謂道!”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這便是我陰陽家的,天人極限之道!”   聽著東皇太一的講述,贏子驍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如果說道家的道,更像是一種模糊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領悟。   而陰陽家的道,反而意外的科學,講述了日月星辰,天地四時,二十四節氣與萬物之間的本質規律。   不過卻也不難看出,陰陽家脫胎於道家。   在道之一字,依舊與道家的道法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那麼子驍公子,現在你可以回答本尊,你的道在何方嗎?”   贏子驍明白,東皇太一看似問道,實則是在問自己是否會與陰陽家為敵。   因此他這次沒有賣關子,朗聲開口,擲地有聲。   “本體隻是太虛。”   “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露、雷、電、陰霾、噎氣,何物不有?”   “而又何一物,得為太虛隻障?人心本體,亦復如此。”   “心雖主於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於一人之心。”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東皇太一看著贏子驍,眼眸微動,難掩震驚之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雖然東皇太一不贊成贏子驍這個接近於儒學的觀點,但是他卻不得不承認。   此論點,即便是開宗立學,名留萬古亦不為過。   他如何也想不明白,贏子驍在此年紀,怎麼可能說出這麼振聾發聵的話。   “彩!”   “好一個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沒想到子驍公子如此精通儒學,恐怕即便與當世荀夫子論道,亦不會落於下風。”   “難道,這便是公子心中的天道?!”   聽到東皇太一震驚的話,贏子驍卻笑著搖頭。   “此乃心學,是我心中的道,但卻不是全部。”   “無論陰陽家的天人極限也好;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也罷。”   “甚至包括天下皆白,唯我獨黑,非攻墨門,兼愛平生的墨家。”   “亦或是信奉蒼生塗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的鬼穀一脈。”   “哪怕是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法家,又如何不能為我之道所用?”   “軒轅黃帝曾書,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故之,我道即天道!”   東皇太一看著如此年輕的贏子驍,心中忍不住萬般感慨。   “既然如此,子驍公子,你可以離開了。”   “娥皇女英姐妹,本尊不會去強迫她們做怎樣的選擇。”   “因此最終的結果如何,全憑公子手段。”   雖然從始至終,贏子驍與東皇太一二人似乎隻是論天道。   但是東皇太一如今已然明了,贏子驍對於陰陽家沒有任何的惡感。   或者說,他對於諸子百家,皆是如此。   他的心所圖甚大,覺得諸子百家皆可為他所用。   類似雜家,但是又與雜家的兼儒墨,合名法的屠龍術截然不同。   贏子驍,他唯心中之天道,堅定不移。   東皇太一不知道,到底是經歷過怎樣的培養,才讓贏子驍有著這樣龐大的野望。   “贏子驍,贏子?!”   “沒想到僅是一次論道,竟然讓本尊見識到這世間,當真有著可以媲美諸子百家先賢之首的驚世大才。”   “可惜此子身為大秦帝國的六公子,動不得。”   “不然無論如何,也要讓他為我陰陽家所用!”   “可惜,可惜,可惜啊......”   空曠的大殿之內,隻剩下東皇太一無盡的惋惜之聲,寂靜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