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筆桿子出政權(1 / 1)

退朝後,讓蒙邑和張叔同留下來。   趙吉道:“出宮後,現實考察一下地形,如何怎麼修地道。”   兔子國,以前地道戰都是在鄉村,而在這個大都市裡修建地道,非常不易。   地道修建特點是,洞口準備土和沙可以防備敵人的火攻;孑口上裝吊板可以粉碎敵人的毒氣攻;把地道和枯井暗溝連接起可以對付敵人的水攻。   地道的出口也開在隱蔽的地方,外麵堆滿荊棘。有的還在旁邊挖一個陷坑,坑裡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麵用木板虛蓋著,板上鋪些草,敵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裡送了命。   在地道裡,離出口不遠的地方挖幾個特別堅固的洞,士兵拿著武器在洞裡警戒;拐彎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敵人萬一進來了,分不清哪條是死道,哪條是活道。進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兒等著他們;就算進了活道,他們也過不了關口。   走走著來到褚秦家裡,四人推杯換盞後,聊了一些國家大事後,趙吉想建立報社,讓褚秦當報社總編輯。   趙吉說道:“朕倒是有一個想法,朕打算組建一個臨時的邸報衙門,就叫汴京日報,由你來負責,汴京日報每日對京師發行報紙,宣揚主戰,呼籲眾人萬眾一心,堅決與漠北人決一死戰,如何?”   褚秦是一個極度無恥的人,是一個怎麼都洗不白的人,他在歷史上對權力的操控,對名將的殺害,惡劣影響絕對是非常大的。   褚秦有些發懵,他沒想到皇帝今日召見他,竟然是因為這件事。   他立刻說道:“臣領命,必不負陛下重托!”   事實上,華夏國古代的權力線,有兩條。   一、世俗皇權,即政治權力。   二、道統法理的權力,即讀書人那一套無形的思想權威。   皇權掌管具體行政,而讀書人的道統法理才是至高無上的,擁有對一切的解釋權,也就是輿論權。   對皇權最大的製衡,其實也是來自於這裡,皇權必須依賴道統法理,否則將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這套道統法理源自周禮,被孔子發揚,此後儒家先哲們不斷提煉。   而趙吉此時要單獨組建一個邸報發行衙門,絕對不是僅僅應付接下來的戰爭動員。   他是要布局。   今日在朝堂殺了徐秉哲,必然引發士大夫們的震動。   他想要徹底改變大晟的局麵,此後與儒家讀書人的戰爭,隻會愈演愈烈。   所以,他必須要有一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輿論工具,與讀書人爭奪道統法理的權力。   汴京日報,隻是開始而已。   千年歷史,中央集權在清朝完成了頂峰,完善了政治製度,如果清朝學習先進知識,對讀書漢族青年人好些,讓他們學習西方文化,,那麼清朝不可能那麼快覆滅,但覆滅的原因,不僅僅是武力的懸殊,當時的軍事實力要高與東瀛,他們輸還是中央集權下的腐敗,思想局限性,以及維護不了大部分人利益。   清期外國人在兔子國建立銀行不說,還貪腐清朝建立的自己銀行的官員。   但這些清朝官員不傻,收了錢肯定要給外國人做事,但他們要錢也越來越多,外國人覺得無利可圖,就開始賣罌粟,但沒有想到華夏國人,模仿能力很快,自己開始種,這讓外國人無利可圖。   雖然當時是華夏國百年裡最大屈辱,但也能看見未來,過去,我們的文化魅力。   為什麼回能再回到世界之巔,為什麼當時少數民族,還是其他國家入侵中原,學習中原文化,五千年歷史文化沒有斷層過。   趙吉知道,真正的中央集權就是筆桿子,為何西方一直用美食,影視,動漫,遊樂園這種娛樂場所,服飾等進行文化侵略,這種戰爭沒有流血犧牲,但讓國人失去絕對的獨立思考,和名族信仰。   誰拿著筆桿子誰就是話事人,就算西域入侵中原,但文官都是漢人,自然說話還是漢人。   其實大晟朝是有自己的邸報發行機構,叫都進奏院。   進奏院在唐代就有。   邸報主要是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皇帝的活動、皇帝的詔命、官員任免、官員的奏疏、還有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   相當於京師向天下公告某些重要信息。   邸報的主要讀者是各地官員,是京師向各地官員傳達中樞命令的渠道。   大晟朝的都進奏院隸屬於政事堂,其執行權在政事堂的宰相手裡。   宰相屬於外朝官員。   而趙吉分割出來的汴京日報,則直屬於皇帝本人了,相當於皇帝的喉舌。   就是俗稱搞一言堂,或者就叫官方聲明。   它的讀者麵向的可不僅僅是官員,還包括普通老百姓。   至於許多百姓不識字,這是有解決方法的。   這就是輿論機構的部署,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民眾。   甚至還能動搖其他國家,包括漠北國,這也屬於一種文化入侵,這就是外交,外交高手,鬼穀子在捭闔裡都是有提到過,當時是派弟子到處遊說,就像現在基督教,佛教一樣,或者說搞傳銷一樣,找信徒。   如果想要有強大的軍隊,就必須要有充足的後勤體係,包括兵器攻擊、人力動員和充足的軍費。   如果想要有充足的後勤體係,就必須對內做多項改革。   如果想要改革,則必須對現有的官僚集團開戰。   如果想要對現有的官僚集團開戰,則必須要一邊分化官僚集團內部,一邊拉攏天下百姓。   有一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民心在“農民”手裡,而這些農民就是地主,不是鄉裡的農民,而是縣,郡,洲的大財主,或者家族,他們裡麵有不少讀書人,一支筆就能把皇帝寫死,為什麼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搞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獄。   而拉攏天下百姓,汴京日報這類輿論喉舌,是必備的工具之一,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並且,它可以最大程度上對抗儒家的道統影響。   偉人也說過類似的話,輿論陣地就在那裡,你不占領,敵人就占領了。   褚秦退下去,去積極籌備汴京日報的工作。   天色將明,雪依然沒有停。   徐秉哲被殺的消息,也很快傳了出去。   “什麼!官家把人給殺了!”唐炎霍然而起,滿臉的不敢相信。   “是啊!”王雍嘆了一口氣,“就在垂拱殿外,把人給砍了,慘叫聲我們所有人都聽到了。”   他們心中憤怒,一個大臣,像雞鴨一樣被剁了,這是挑戰了士大夫讀書人的尊嚴。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讀書人。   讀書人的道統法理,是至高無上的精神歸屬。   在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維持統一,其實更多的是依靠這種道統。   一個身無分文的讀書人,可以鄙視家財萬貫的商人,因為這個讀書人是聖人門徒,是社會上輿論、政法合理性的解釋人。   他們也認為自己掌握的就是治國平天下的真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唐末五姓七望在黃河邊被屠戮殆盡,貴族政治終結,在宋代為了遏製五代亂局,開啟文治,讀書人的地位空前提高,而讀書人地位一直到晟朝也是不可撼動的。   才有了文彥博的那句: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士大夫掌握了治國平天下的聖人奧秘,皇帝你空有俗世行政權,但如果想要穩定江山,必須靠我們。   現在人被殺了,而且是在垂拱殿外,像殺雞殺鴨一樣被殺了,並且罪名大家都不認可。   這在古代任何朝代,都絕對是一種隱形權力的僭越,是對聖人門徒的一種挑釁。   “唐相公,現在如何是好?”   唐炎沉思下來,沉思片刻,他說道:“先沉住氣,張叔夜上臺,看看他有什麼妙計,若是他也像何栗那樣,今日的所有仇怨,必然一並還給他!”   “若是張叔同有所建樹,豈不是功名都是他張叔同的了?”   “你說的有所建樹是指?”   “若是抵擋了……”王雍聲音有些小,他自己說這句話的時候都不自信。   “不可能的!”唐炎搖了搖頭,“這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戰爭,我們打不贏漠北軍,沒有絲毫勝算,除非議和遷都。”   唐炎說的是正確的,晟軍和漠北軍正麵對戰的實力差距,就像幾歲的小孩和二十幾歲的大力士一樣。   雖然這個朝代名將很多,軍事不弱,功打首都,確實很難攻下,但能打武將都在偏遠地方,朝中文官甚多,根本沒有幾個打仗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