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這是政治鬥爭(1 / 1)

這時,門口的內侍說道:“陛下,高官人求見。”   “讓他進來。”   高胄進來後,呈遞了一份匯報,他興致勃勃,仿佛像那種剛做了好事,希望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   “陛下,這是臣讓人在城中收集到的士兵搶劫的案例!”高胄小心翼翼呈遞上去,“對了,臣跟殿前司的人說了,讓他們都本分一些,有一些搶劫的士兵,被臣抓到了,臣當場就揍了他們一頓!”   高胄這是抓準了皇帝的喜好,隨時迎合。   “嗯,你做的很好。”   “謝陛下誇獎,臣都是盡自己的職責。”   趙吉打開一看,好家夥,高太尉的字寫的真他娘的醜!   高胄一共收集了22處搶劫的。   這絕對隻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可想而知現在城中到底有多亂。   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官員還自作主張。   趙吉臉色陰沉,這裡麵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都已經牽扯到樞密院了,這隻是簡單的找民間征集糧食嗎?   不不不!趙寧還聞到了政治鬥爭的味道!   一、某些人不知道從民間籌集糧食會導致下麵的人趁機強取豪奪嗎?   他們清楚得很!   能在京師做官,又是在核心部門做官的,哪一個蠢?   都是人精!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這件事偏偏就發生在樞密院,而現在張叔夜是副樞密使,統籌全城軍政。   剛接手統籌全城軍政,就發生這種事,你認為這是巧合?   如果不阻止,事情的後續大概率會這樣發展,越來越多禁軍被鼓動在民間敲詐。   等時機成熟,主和派的官員就一紙奏疏上來:統帥張叔同玩忽職守,指使城中大亂。   這就是政治鬥爭。   二、在京房是私自給下麵的部分禁軍通氣,是沒有發正式公函的,這就很好地迎合了一部分軍官的利益。   在這種混亂的時候,本身就有一些禁軍在胡作非為,在京房又加了一把火。   而在京房之所以沒有正式公函,就是因為走正式公函在張叔夜那裡是不可能通過的,且會留下把柄。   這件事牽扯到步軍司,張敬文隻是一個小小的都頭(百夫長),上麵還牽扯進來兩個都虞候(禁軍千夫長)。   按理說現在大敵當前,不應該動軍隊。   當然不是動軍隊!   小規模整頓!   如果不動那幾個軍官,就沒有理由動樞密院的在京房官員,不動他們,現在城內那麼多搶劫的現象,如何平息?   如何平息?   唯有用人頭平息!   隻要不動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隻要不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局麵就塌不了。   再說了,剛一口氣發了三個月的俸祿,皇帝在軍中的威望正不過動之前,得先找個這件事的背鍋俠。   趙寧壓低聲音說道:“去把馮澥給朕叫來!”   “是!”王懷吉見皇帝發飆了,不敢有任何遲疑,趕緊出去。   高胄見皇帝這時心情不好,也不敢多說話。   “高胄,你去把皇城司的人給朕好好整頓整頓,要是以後朕再發現你用禁衛軍去給自己修房子,朕就把你的腦袋也掛在城樓上去!”   “是是是!臣謹遵官家教誨。”   “你這些天的表現很好。”   “都是陛下指點有方。”   “下去吧,把時間多花在整頓皇城司上,朕接下來還要給你的皇城司擴充人員的。”   “臣告退。”從文德殿出來,高俅舒了一口氣。   跟皇帝對話,壓迫感實在太大了。   事實證明,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高胄在晟徽宗趙寧那裡天天不務正業,現在趙吉在他腦袋上懸了一把劍,他整個人瞬間化身成為為理想而戰鬥的“熱血戰士”。   話說回來了,在京房是樞密院下麵十二房之一。   掌管殿前步軍司的調遣,以及兵器的采購、管理,還有川陜路邊防,京畿內、福建路的地方軍編製,以及皇城司的人員編製。   這絕對是權力中心的衙門。   不多時,知樞密事馮澥便來了。   知樞密事就相當於樞密使,是樞密院的一把手。   “臣參見陛下。”   趙吉陰沉著臉,看來朕前腳把張叔夜推上來,後腳樞密院的人就要搞事情啊!   他拿起招供書,便朝馮澥扔去:“自己看!”   馮澥嚇了一大跳,從地上撿起招供書,心中忐忑不安地看起來,這一看更是嚇得滿頭大汗。   “官家,臣……”   “你想說你不知道這事?”   馮澥一時間無語,他是真的不知道。   但他作為樞密院的老大,下麵的人自作主張,這實在管理無方。   “臣有罪。”   “你確實有罪!知樞密事,竟然連下麵的人都管不住!朕要你有何用!”   馮澥頓時滿頭大汗。   “你說怎麼處理?”   當罷免在京房員外郎劉承起!”   趙吉沉聲道:“罷官?罷官夠嗎?你認為僅僅隻是罷個官,就能威懾住那群人嗎!”   “官家,切不可再殺人了,現在已經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趙吉目光越發冷起來,“誰自危?朕剛從宮外回來,朕看到老百姓都在自發打算抗金,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士兵們士氣已經起來了,自危的是那些現在不乾實事,還盡想著給朕添亂的官員吧!”   他怒拍桌案,抓起桌上的茶杯就扔了出去,砸了個粉碎。   殿外的人都能聽到皇帝的憤怒的聲音:“這群人膽子也太大了!當真認為大敵當前,朕不敢殺他們!”   “官家,若是再多殺人,恐怕……”   “怎麼?殺了他們這天下就完了!他們哪一個是冤枉的!”   “陛下……”   皇帝再次打斷了他的話:“行了,你這個知樞密事也別乾了,劉承起朕會處理的,他的位置有人來頂!”   當然有人!   大晟朝什麼都缺,但真的不缺官員,大晟朝是中國古代官員人數最多的。   北宋的官員,十個裡麵有七個是閑職,啥也不用乾,朝廷養著。   這是大晟統治的方法之一,拉攏天下文人,將文人都拉攏過來,養著他們。   這就是大晟著名的冗官!   殺一個轉身就能再找一個出來頂著,甚至都不用人頂,因為很多職務都有副職。   馮澥說的恐怕會危及君臣關係,的確會在官員中再次造成人心震動。   可現在什麼比保衛東京城更重要?   什麼比凝聚全城人心更重要?   馮澥心中多少有些失落,他將知樞密事的官印拿出來,走過來放在皇帝的桌案上,然後拜道:“臣謝陛下。”   趙吉低眉不看馮澥。   馮澥這個人怎麼說呢?   中規中矩的一個文官,根本不適合做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