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終南山下來了一位特殊的旅人。 一個長相俊美的青年被四位看起來並不是很強壯但是肌肉很結實的挑夫用一個轎子抬著走到山腳下,旁邊跟著一位老人,在和年輕人說著什麼,後麵還跟著九位挑夫,前兩個人一前一後抬著一個看起來很先進的輪椅。 後麵七位有一位的背著半扇豬肉,後麵六位背著的東西都被蓋著,是什麼東西不得而知。一群人浩浩蕩蕩向山上行去。 很多旅人看見被轎子抬著的青年,都隨手拿起自己的手機拍起了視頻,將此事發到了新興起的“逗音”等軟件之上,這事在網上一陣發酵,引來一眾網友點評批判,認為小夥不尊重人的有,有人覺得小夥定然給錢了轎夫都樂意讓他們不要多管閑事的也有,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李奕安來終南山的目的是因為這山上有著一位清修的老神仙,他叫張之順。 張之順老先生是HEN省沈丘縣人,現任HAN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西安萬壽八仙宮名譽方丈,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 他老人家掌握了許多中醫、中藥、針灸、按摩的高超醫術,為許許多多的疑難重病患者除疾救命,以老先生做的事來說,稱一句老神仙一丁點都不過分。 他老人家完全可以守著自己的徒子徒孫,衣食住行定然有人安排的頭頭是道,安享晚年,但是他自己卻偏偏在這終南山,守著幾間土房小屋幾畝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人不得不又嘆一聲,好一位有道修真。 前一世李奕安就對老神仙向往已久,奈何家中貧寒,等他工作的時候張老先生已經羽化,享年104歲。 這一世,李奕安在網上尋找合適的師父的時候,偶然發現老爺子還活著,並且今年正好100歲,李奕安就確定了要拜此人為師。 今日登山,就是拜師而來。 在老人的帶領下,走了不知多久,山路崎嶇。但幾位背山工如同腳下生根一般,轎子輕微跟著腳步微微搖晃,不僅沒有令人不適,反而更加讓人身體愉悅。 李奕安正在迷迷糊糊打盹之際,突然感覺身下轎子一頓,立馬驚醒,睜開眼便看見一個被籬笆圍起來的小院。 院內三間小土房,靠近門口的地方還種著幾柱葫蘆。不過大門緊閉,李奕安花雙倍價格找來的向導莫老頭正在墊著腳透過籬笆往裡看。 “莫叔,張道長不在家嗎”? 老人家朗聲回答“我看了一下不在,院子裡沒人,張道長應該是去地裡忙農活了,我去周邊看看,我之前來的時候知道他在哪裡種地” “莫叔,不用了,我們在這裡等吧,等張道長忙完自然而然就回來了,沒有必要讓他老人家放下自己的事” 老人家應了一聲,便過來和其他人待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 無聊之時李奕安給其中一個挑夫把著脈,告訴他有些肝氣鬱結,去藥店買點逍遙丸吃。 老大哥一臉為難的告訴李奕安“逍遙丸”是女人吃的,治療月事不調的藥,男人吃不得。 李奕安則是苦口婆心勸告老大叔,“逍遙丸”是一種由柴胡、當歸、白芍等中藥材製成的中成藥,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的功效,尤其適用於肝氣鬱結、脾虛、血虛等病癥的患者。不止是治女人月事不調的,男人也可以吃,這種成見要不得等等等等…… 正在一圈人圍著李奕安和被把脈的漢子看熱鬧的起哄的時候,旁邊傳來了一道雖然老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小夥子說的對呢,可以吃一吃,沒問題,放心吧” 眾人抬頭一看,一位須發皆白,但麵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身體看起來有些瘦,身體也略微有些佝僂,身著洗的泛白的青袍,肩上扛著一把鋤頭,也一臉好奇的湊過來看著眾人圍起來的兩人。 “張道長”,之前和張道長打過交道的莫大叔率先打起了招呼。隨後一群人在向張道長問著好,隻有剛剛還運籌帷幄,滔滔不絕的李奕安反而安靜了下來,看著眼前的的老道,眼神中充滿忐忑。 眾人安靜下來後大叔告訴張道長,是這位小夥子雇傭他們,帶著禮物專來找他的。 張道長看著眼前的年輕人疑惑的問道:“年輕人你來找我啥事”? “張道長,我叫李奕安,剛剛從中醫藥大學剛剛畢業沒有多久,這次找您來是為了拜您為師,學習中醫” 張道長聽道是拜師來的,頓時慎重不少,看了看周邊眾人。叫眾人進院子再說,隨後打開了院子大門,招呼大家進去。 院子並不大,站了十幾號人後立馬顯得有些擁擠,更何況還有李奕安的輪椅。 進了院子之後張道長招呼眾人隨便歇歇,便叫人幫忙將李奕安抬進了主屋之中。說是主屋其實也就是張道長自己平日休息的地方罷了。 抬李奕安的兩位看見此情此景,也是有眼色的把人放下,轉頭就走了出去,順便關上了門。 張道長和藹平穩的聲音響起“你是來拜師的”? 李奕安眼神堅定的回答道“是” “你為什麼要拜我為師呢”? “因為傳說您醫書高超,修道有成,虛懷若穀,” “你為什麼要學中醫啊”? “因為我想行醫天下,讓這個世間少一點遺憾,多一絲美滿。” “你都是帝都中醫藥大學畢業了,為什麼還要找我學習醫術呢”? “因為,我覺得學校裡的中醫缺了靈魂,可能是受西醫概念潛默化移的影響或者是其它原因,大學裡老師教的東西都是中正平和的,但是中正平的方式對疑難雜癥沒有針對性的療效,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用最少最便宜的藥,給最需要的人治療最難治的病”。 老道眼光怔怔的看著眼前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好像看到了他幾位師兄的影子。當年倭寇踐踏我神州大地,百姓民不聊生。他的師傅因為年長,而他因為年幼留在觀中。他的八位師兄走的時候,好像身上就有這樣的眼神。 一陣安靜後張道長看著眼前的小夥:“可以,你來拜我為師,我教你醫術” 李奕安高興極了,來的時候也挺惶恐的,畢竟他沒有人介紹就這樣貿然上門就夠唐突了,拜人家為師人不答應也是理所應當。 隨後推著輪椅拉開門,對著張道長說:“師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是我給您拿的束脩,沒有貴重東西,就是一點心意,您不要拒絕。” 老人家看著一筐筐東西,對李奕安說“這麼多東西,你的心意我感受到了,但是咱們兩個也吃不完,壞了就可惜了,我給大家分了好不好”? 李奕安欣然從之。 隨後張道長招呼大家分了東西,就給自己留了一小條肉,和一些便於儲存的米麵糧油,便送大家離去。 等大家都走遠了,張道長回過頭告訴李奕安,現在這裡待幾天,等他把地裡活忙完一起下山。 李奕安疑惑問道:“下山乾什麼呢師父,我們就在這裡我好好學習你的醫術不好嗎”? 張道長朗聲道:“我也這麼大年齡了,碰見你要給我當徒弟是個緣分,我得帶著你去給同門,給祖師爺說一下這個事情,以後我不在了,好歹有人給你個照映”。張道長明顯心情不錯,聲音都大了幾分。 李奕安聽著自家師父的絮絮叨叨有些出神,前世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漂泊了那麼些年的他,從懂事明理之後,從這個才見麵不到一天的老人家身上才感覺到自己有了倚靠,感覺很是奇妙…… 好像乾涸的河床迎來了雨季。 天色漸漸暗了下去,風中傳來卻陸陸續續的傳來了師徒兩人的聲音。 “師父,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輩之人,沒那麼多圈圈繞繞,有什麼想說的就說出來”。 “師父你做的菜真難吃” “徒兒,以後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的話就不要講了,閉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