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大半天,一老一少終於在下午到了目的地,長安龍門縣,來這裡是因為張道長現在任HAN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西安萬壽八仙宮名譽方丈,但是他傳承卻是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 而龍門派,是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襲全真教法。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開派祖師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童年時即向往修煉成“仙”。棲身村北之公山,過著“頂戴鬆花吃鬆子,鬆溪和月飲鬆風”的生活。 大定六年公元1166,時年十九歲,他悟世空華,棄家學道,潛居昆崳山,次年,得知王重陽在寧湖創全真庵,便前往拜師求道,待重陽祖師仙化,又守墓三年後,先到磻溪苦修六年,修道七載,道功日增,隨後在此創建了龍門派,後來此地便以龍門派為標桿給這城鎮起名龍門縣。 到了龍門山腳,李奕安對自己師父的身份地位有了新的認知,隻見山門口三個白胡子老道為首帶領著一群麵容精乾的道士在門口等候,看其一個個形象好似已經等了不少時間。 隨後在上山時張道長給李奕安一一介紹,原來三位老道都是張道長的師弟,現在都在後山專心修道不問世事,而後麵跟著的中年老道們則是這一時代龍門派的骨乾力量,其中就有當今全真龍門派掌教王理清。 李奕安心中有些欣喜,本來隻想學醫術,一不小心掌教成了我師兄?是不是有有人喊我小師叔了…… 上山後天色已晚,上山已經安排好了齋飯,吃完飯後李奕安被張道長帶到了自己的院子,院中鋪滿青石板,院落中間一顆鬆樹,樹下一副棋盤,一間主房,一間書房一間客房,雖不富麗堂皇,卻也自然清凈。 空氣中偶爾飄來輕繞的焚香味,仿佛能洗凈塵世的喧囂。恰巧耳畔傳來鐘聲,似穿越千年時光,與古人對話。此刻,心靈得到片刻寧靜,好似忘卻塵世紛擾。 讓人不得贊一聲,好一處修道祖地。 次日清晨,李奕安焚香沐浴,在道童幫助下穿好掌門送來的道袍,被道童推到祖師大殿,師父以及三位師叔已經在殿內,門外廣場整整齊齊站著上百位道士。 李奕安進去一看,首位上,坐著李道長在內的四名白發白眉的老人,不用問這便是四位太上長老了了。 再往下兩旁又是兩排椅子,左邊坐著五人,右邊坐著四人,看上去是二十二代各位長老。 至於空著的那個位置,張恒猜測可能是掌教師兄的,因為掌教要給他主持入門大典,所以站在一旁並無落座。 四位太上長老中,坐在最中間的老道開口道:“你師父和我們說了你的理想,我們這一把老骨頭也都很贊同,你想要的東西,宗門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望你日後不忘初心,不要墜了你師父的一世清名。更不要汙了全真龍門的名聲,不過若是有什麼過不去的難處,那就回來,這裡少不了你一口飯吃,知道了嗎”? 李奕安目光炯炯的掃過四位老人,在自己師父身上凝視許久,慎重的答到:“我知道了”,雖然沒有許任何諾言,但是從張道長看向自己徒弟欣慰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很滿意。 隨後掌門給誦詠告天地書,告祖禮詞等等流程,其目的是上告天地,中告祖師,下告同門,這個叫李奕安的小家夥日後就是我們龍門派的了,請天地保佑,祖師保佑,同門幫襯等等。 隨後李道長對李奕安說到,我全真龍門是由“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復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寧。惟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來排資定輩的,到你這一代就是理子輩了”。 “我給你起單字一個明子,希望你日後,目明,耳明,心明,道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藥明,理明,你記住了嘛”? 李奕安回答道“理明謹記教誨”。 李道長又道“我心知你的心願遠長,便賜你道號:九藥,九為極數,希望你能識遍天下藥理,你記住了嘛”? “記住了,理明定然努力前行,不辜負師父所望”李怡安堅定回答道。 最後掌教拿出來一個盒子交給李奕安:“告訴李奕安那是他在教內的身份憑證道袍等物件”。 隨後又給他一個盒子,盒子做工精細,鑲玉描金,開口道:“這是當年你太師爺王圓濟祖師路過京城給一位王爺看病,王爺給送的銀針,當年你太師爺給你師爺劉明滄師叔祖,到張師叔這邊兵荒馬亂的怕丟掉也就放在這裡沒人動了,現在給你也算是一脈相承”。 李奕安的慎重的接過盒子,低頭對殿內四位老人道謝,又像幾位師兄師姐道謝。他沒有許任何諾言,因為他知道,許諾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的過程,做出的結果。 入門大典結束後眾人一陣寒暄,隨後李奕安便跟著師父到了後山院落。 李奕安問師父:“師父,我以後是不是要改名字了”? 張道長看了一眼自己的徒弟,怎麼感覺自己這個徒弟有些時候很精明聰慧,有些時候又傻得可愛。 還是給耐心的解釋道“你想改就改,不想改也沒關係,這個名字隻是你在宗內的稱呼,就和你的道號差不多,當然了你想改也沒問題”,我輩之人,不在乎這些旁枝末節。 李奕安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因為他怕突然改名字後讀者老爺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