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內閣成替身了! 這是楊廷和第一個念頭。 朱厚照怎麼敢的啊? 他以為他是太祖朱元璋啊? 這是楊廷和的第二個念頭!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明太祖朱元璋挾開國之功,直接一舉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宰相製度。 從此,中國大地這片土地上,就沒有了宰相。 不,更加準確的說,大明沒有了宰相。 在大明這裡。 皇權和相權之爭,在朱元璋這裡暫時畫上了句號。 皇權達到了幾千年以來的巔峰。 胡惟庸成了最後一個宰相。 而沒有宰相和宰相製度後。 朱元璋的集權達到了巔峰。 他一個人麵對六部,大明方方麵麵的事情,都需要他親自過目和批閱。 朱元璋精力過人,對權力控製力幾乎達到了變態的地步,整個大明在建國頭三十年,可稱為朱元璋時代,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 他的存在感拉得足足的! 可以說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當中,乾事最多,對王朝影響力最大的第一個皇帝。 在太祖裡麵,論製定天下規則和折騰打破規則的,他絕對算得上第一人。 劉邦、劉秀、曹丕、司馬炎、劉淵、拓跋珪、楊堅、李淵、耶律阿保機、趙匡胤、成吉思汗等等,在這方麵,都比不上他。 正是他的影響力太強,才使得他廢除宰相製度後,大明後來的皇帝,哪怕是朱棣,都不敢打破這個規則。 然而,朱元璋也給了一個錯誤示範。 權力太過集中後,必然會被分散。 沒有一個人能夠有他如此變態的精力每天處理這麼多的事情。 他的這種行為,反而為下一個皇帝挖了一個巨大的天坑。 大明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就不行,隻得倚靠建文三重臣來協同治理國家。 然後這個時期,麵對驟然接踵而至的巨大權力,無論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建文三臣都沒有好好的接住,甚至步子邁得太快,直接開始削藩,導致了朱棣被迫造反,被迫接棒大明第三任皇帝。 朱棣接手後,麵對宰相這個權力,他算是接住了。 因為,他有太子朱高熾幫忙,接著就拉了幾個品級不高的官員,專門給他處理奏章,篩選一下國家事務的輕重緩急。 這幾個品級不高的人,成了內閣雛形。 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也延續了這個內閣製度,才出現了所謂的三楊重臣。 朱瞻基上位後,內閣徹底慢慢固定了下來,而內閣也開始慢慢承載著宰相權力,朱瞻基甚至不上朝也可以使得大明良性運轉。 “三楊”可以說,成為了內閣重臣樣版。 甚至,內閣在朱瞻基死後,表現太過於完美了。 因為當時朱祁鎮九歲登基,皇帝年少處理不了國家大事。 隻能由太後和內閣組成大明議事處理機構。 在朱祁鎮親政之前這段時間。 有朱棣、朱瞻基抗擊北元之威。 有王朝國力發展上升期。 再加上吏治總體上算是高壓後的放鬆期。 三期疊加,內閣在這幾大時代風口上,勉強算得上蒸蒸日上,從幼年期發展到了青年期。 而這個時候,好死不死就遇到了想要大展作為的朱祁鎮。 他親政後,內閣還政給他,恰好就遇到了土木堡之變這個大明黑天鵝。 皇帝被俘、大明又群龍無主,隻能再次依仗內閣。 內閣被迫在這個時候,再度接棒巨大的權力,甚至可以選皇帝了。 而選出來的朱祁鈺,隻能妥協。皇權在這個時候,徹徹底底低於內閣相權的。 朱祁鎮回來後,似乎發現了這個事情,想要分散內閣權力。 可惜已經沒有勛貴、武將等等來限製文官組成的內閣了,再加上他自身北狩的巨大汙點,也導致皇權受到質疑,沒成功壓住內閣。 他兒子朱見深上位後,隻能依仗西廠、錦衣衛,甚至搞出了幾千人傳奉官製度,來對抗內閣…… 這段時期的內閣,自然被打壓了。 萬安等紙糊三閣老這種嘲笑般的戲稱,就是內閣勢弱的最佳明證。 好在,朱見深活得不夠長,再加上後宮關係也有些亂,他才壯年就死了。 上臺一個被深宮太後撫養、從小被欺負養成的討好型人格的朱佑樘……又是年輕皇帝。 於是,內閣再次勢大! 弘治三君子! 弘治三閣老! 威震大明官場! 內閣的權力,更是發展到了巔峰。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內閣的話。 太祖朱元璋:內閣,啥玩意?它有胡惟庸難殺? 建文帝朱允炆:內閣?怎麼還有這麼好的東西? 太宗朱棣:內閣,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秘書處嗎? 仁宗朱高熾:內閣,這不是咱的好幫手嗎? 宣宗朱瞻基:內閣,還可以,咱有些時候還挺怕他的? 正統朱祁鎮:內閣,什麼是內閣?王師傅高見! 景泰帝朱祁鈺:內閣,你們看看我兒子能不能當太子? 天順朱祁鎮:內閣?你們手伸得太長了吧!朕才是大明皇帝,你們會後悔的! 明憲宗朱見深:誰說內閣紙糊的?在朕這裡它才是紙糊的! 明孝宗朱佑樘:內閣各位大人,你們看朕哪不對,朕改。 正德朱厚照:內閣,莫挨老子哦! 嘉靖朱厚熜:內閣,你們不太禮貌!朕來教你們什麼是禮貌! 所以…… 弘治帝的縱容,終究讓他們飄了,皇帝不放在眼裡? 最終讓朱厚照也忍無可忍,想要再次仿照朱元璋,搞出一個廢除宰相的行為?廢除內閣? 他們,還是急躁了? 朱厚照雖然不敢,但他年輕啊,年輕人做事不計後果,隻顧自己舒服! 難道,自己一生如履薄冰、矜矜業業才爬到今天這地步,就要因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一時任性,徹底葬送了幾十年的努力? 回光返照的閃過了大明內閣發展歷程。 楊廷和反思之中,又冒出了第三個念頭。 他的一生努力,全都要浪費? 就在這即將走向權力巔峰的最後一步? 他十二歲鄉試中舉,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十九歲中進士,歷經成化八年,弘治十八年,二十六年兢兢業業的努力打拚,家族的投入,就要化作烏有? 憑什麼要因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一時任性,都化作烏有? “不!絕對不能讓陛下在金陵另立內閣!” “不能允許!陛下這是在全盤否定我們內閣這麼多年來的努力!” “他憑什麼啊!?” 剎那間,楊廷和便是下意識的大吼而出,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力氣,他甚至隻感覺一股憤懣從腳底板沖到腦門,直接讓從這個打擊之中回過神來。 一股莫名的危機,也是讓他徹底清醒過來。 這一聲吼,倒是讓謝遷、以及慌忙救助劉健的所有官員們都愣住了,被他吸引了注意力。 然後,看到楊廷和眼中堅定後,一瞬間有些被沖擊的謝遷也反應過來了。 “對!介夫說得對!絕不能讓陛下另立內閣!” “他這是全盤否定我們所有人的努力!” “大家先別慌,先冷靜下來!想個法子,想個章程……” “對!那,那誰……” “你不是剛剛念叨到楊一清什麼邊疆不穩的奏折嗎?” “對!八百裡加急送金陵!直接告知陛下蒙古來犯,請陛下天子守國門!” “讓陛下趕緊回來!” 情急之下,謝遷倒還是真的想到了辦法,當前隻能用這種辦法強迫朱厚照回來了。 他不是一直想要打仗嗎? 那就給他製造一場仗打! 這場仗,就算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給他打!
第九十章、謝遷:800裡加急奏請陛下天子守國門!(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