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臣認為派楊驍去經略關西,不妥。” 郭威搖搖頭道:“楊驍是官家你的心腹愛將,是大漢第一悍將,威名遠播。” “若是讓楊驍經略關西,去招撫侯益,恐怕會適得其反。” “侯益在憂懼之下,說不定將斷然以鳳翔府、隴州之地降蜀,這樣豈不壞了大事?” “……” 郭威所言,不無道理。 楊驍現在的名氣太大,風頭正勁。 劉知遠如果派他去經略關西,恐怕人還在半路上,惶惶不可終日的侯益直接被嚇得肝膽俱裂,降了後蜀國。 這是劉知遠最不願看見的事情。 “文仲,依你看,派誰去經略關西,招撫侯益更為合適?” “官家,臣舉薦宣徽使王景崇。” 郭威正色道:“王景崇為人精明,處事圓滑,有應變之能。” “在前唐明宗的時候,他就升任為閣門使,凡是給藩鎮頒降傳達詔令,監督內外馬步軍出征作戰之事,都讓王景崇去做。” “王景崇是善於此道的。而且,此人也長於武略,有勇有謀,如果官家能任用他經略關西,想必不會有任何差池。” 王景崇嗎? 劉知遠微微頷首,想起了這個人。 之前在契丹人占據汴京的時候,王景崇還重金賄賂蕭翰,當上了宣徽使,監守左藏庫。 劉知遠在太原起兵後,王景崇還取出庫中金銀跑去獻給他。 等劉知遠抵達汴京,便任命王景崇為宣徽使、右衛大將軍,但是並未發現他有何過人之處。 魏州之戰的時候,王景崇不能跟從,就請求留守汴京,以便於去前線送達問候平安的奏表。 到了魏州,他還表示願意在軍前效力,幫助劉知遠出謀劃策,頗具審時度勢的能力。 所以,劉知遠也察覺到了王景崇的不凡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王景崇是河北邢州人,跟郭威是老鄉,二人也有一些交情。 劉知遠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郭威。 他有些懷疑,郭威是不是收了王景崇的賄賂,才會舉薦王景崇經略關西。 當然,郭威為人嚴謹,剛正不阿,是不會做出那種私相授受之事。 郭威舉薦王景崇,可能是真的為國謀事,為他劉知遠盡忠,不存在半點私心。 劉知遠於是微微頷首道:“正好,今日回鶻人進貢,告訴朕說被隴右的黨項人阻隔了道路,希望朝廷派兵幫助打開通道,朕可以此為名,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鶻人。” “不止是侯益,朕聽聞趙匡贊(趙贊)還不願離開河中節鎮,跟李守貞換防。” “朕已經獲悉,他尚且暗中派親信趙仙聯絡後蜀國,請求蜀國主孟昶派兵援助。” “這一次,倘若趙匡贊不願入京朝覲,就讓王景崇聯合李守貞,加上附近的節鎮之兵,順便蕩滅了趙匡贊,以絕後患。” “官家(父皇)聖明!” 在座的劉承訓、郭威、蘇逢吉和楊邠都贊頌了一句。 趙匡贊的身份其實是比較尷尬的。 他是後唐盧龍節度使趙德鈞之孫,遼國大丞相趙延壽之子。 他本名趙美,自幼聰慧,被後唐明宗特賜童子科及第。 之前契丹人滅亡後晉的時候,趙匡贊還得到重用,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護國軍節度使),借機留在河中鎮。 劉知遠稱帝之時,趙匡贊還遣使奉表勸進,被加拜為檢校太尉,仍鎮守河中。 劉知遠采納郭威之策,遣使向他吊祭,並示以起復之意,不久前移授他為京兆尹、晉昌軍(治今陜西西安)節度使。 趙匡贊聽聞改調之命,因為自己一家仕於契丹,難免心懷憂懼,所以遲遲沒有跟李守貞換防。 這一次趙匡贊若是還舉棋不定,那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劉知遠當即決定,拜王景崇為鳳翔巡檢使,率禁兵五千人赴鳳翔,以經略關西。 隻有,有一件事情,劉知遠仍是心存疑慮的。 “今日在校場上,李彝殷的樣子,你們都看見了。” 劉知遠瞇著眼睛,折射出來一種危險的光,道:“此人表麵平和,對朕的態度極其恭敬,實則大忠似奸也。” “朕料定,李彝殷遲早必反。就算李彝殷迫於朝廷的威勢,有生之年不敢舉兵叛亂,他的子孫後代,黨項人也不是能安分守己的。” 聞聽此言,在座的劉承訓、郭威、蘇逢吉和楊邠都不由得麵麵相覷。 聽劉知遠這話的意思,是想對李彝殷下手? 其實,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定難軍領夏、綏、銀、宥四州之地。 想當年,想當年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因為替唐朝鎮壓黃巢暴動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並賜姓為李。 以後李家世代領有定難軍。 定難軍相對於其他藩鎮而言,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如符彥卿、高行周、侯益這樣的節度使,固然是手握重兵,但必須要聽從朝廷的調遣,過幾年就會調一下藩鎮,以避免他們在當地進一步做大。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定難軍不一樣。 定難軍所轄的夏、綏、銀、宥四州之地,轄境頗大,又位於河套地區,水草豐美,適合農耕,也適合放牧,有著“塞上江南”之稱。 而且,定難鎮治下胡漢雜居,以黨項人居多,人口還不少。 自拓跋思恭起,定難鎮又經歷了李思諫、李成慶、李彝昌、李仁福、李彝超、李彝殷幾代人數十年的統治,難免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至少,已經讓劉知遠感到較大威脅了。 劉知遠之前常年坐鎮河東,跟定難鎮相鄰,又怎能不知曉李氏在定難軍鎮的強大勢力? “朕,欲撤換李彝殷,另派一人出任定難軍節度使,消除李氏在當地的影響力。” “為朕督撫河套,圈養戰馬,使定難軍鎮長治久安。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劉知遠的話音一落,郭威就忍不住皺著眉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官家,臣認為,萬萬不可。” “從李思恭(拓跋思恭)起,李氏入主夏州,入主定難軍已有六十多年,在河套一帶樹大根深,豈可妄動?” “且不說中原初定,朝廷不宜動輒大戰。就算朝廷最後能迫使李彝殷移鎮,或是發兵滅之,官家任命的定難軍節度使,也未必能安坐其位。” “李氏在定難軍鎮的影響力太大,如若撤換李彝殷,又非是李氏之人擔任定難軍節度使的話,恐怕河套會連年叛亂,難以遏製,使朝廷苦於征戰。” “請官家三思!” 劉知遠不由得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