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可有疼痛?”易寧輕聲問道。 此時女孩聽到身邊聲音,艱難睜開眼睛,當看到是一個沒見過的青年後,神色有些緊張,最後瞄到後麵的父母,她才安心幾分。 李大福見狀,輕聲提醒:“九兒,這是位仙師,他問什麼,你回答什麼。” 聽到父親所言,九兒才無力地張了張嘴巴,聲音沙啞:“叔叔,九兒......手腳都疼。” 九兒母親聽得格外心疼,大罵這該死的汙穢邪氣。 而易寧則是點頭,接著又讓女孩伸出舌頭,隻是因為高燒,孩子意識已經有些模糊,張開嘴,舌頭動半天,也沒吐出。 易寧也不惱,他伸出手,輕輕撐開女孩嘴巴,目光向九兒舌苔看去。 孩子舌苔呈薄白色。 望、聞、問都做過,接下來就是[切]了。 切指的就是把脈。 把脈最好的時辰是上午十一點之前,如今時辰剛好。 隻見易寧將自己手掌墊到九兒手臂下,讓其手臂與心臟同高。 他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攏,搭在女孩手腕動脈寸口之上,每根手指分別對應寸脈、關脈、尺脈,不斷變化按壓力度,感受九兒脈搏。 少頃,易寧搖搖頭:“皮膚乾燥,脈象輕按明顯,重按後脈搏無力。” 婦人心急如焚,詢問道:“仙師,您這話意思是?” “正常人脈象不淺不浮,不快不慢,而九兒脈搏浮緊,是風寒感冒沒錯了。” “風寒感冒是什麼?” “用你們話說就是一種邪煞吧。” 涉及知識太多,易寧也不打算深入科普,確認了病癥,治療才是重要之事。 易寧對著李大福吩咐:“將孩子衣物脫些,隻留內襯與棉被即可。” 山裡漢子有些摸不著頭腦,易仙師不施法,反而脫九兒衣服乾嘛? 這畢竟關係到女兒性命,李大福壯著膽,小心詢問:“仙師,這又是要做什麼?” 易寧:“風寒感冒雖要捂汗,卻不能盲目,九兒需要散出體內寒氣,捂得太嚴適得其反。” 婦人聽得雲裡霧裡,卻也不敢多問了,趕忙照做,為九兒脫去身上厚厚的衣物。 易寧則來到存放草藥的包裹前,開始對癥下藥。 “九兒的癥狀,服用[麻黃湯]最好,麻黃湯由麻黃為主藥、白芍、炙甘草為輔,熬製而成。” 易寧一邊回憶[麻黃湯]的配表,一邊挑選草藥,“麻黃運氣不錯倒是挖到些,炙甘草可以用胖大海代替。” “而白芍,也得用其他藥材代替了。” 說完,易寧打量著包內物品,最後將視線鎖定在一根樹枝上。 【桂枝,去外皮,保留裡皮後入藥,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功效。】 腦中有聲音響起,對於這個被動神通,易寧早已習慣,他將所有藥材全部拿出:“李大福,燒柴生火,準備石鍋。” ...... 當易寧把中藥煎製好後,已近黃昏,天色漸暗。 “將此湯喂給九兒吧,記住分早中晚三次,鍋內的量足夠九兒喝三天了。” 易寧將一碗漆黑的湯藥遞給李大福。 李大福聞言,不由嘆了口氣,但還是上前接過,可當他聞到藥湯散發出的古怪氣味後,心中又是一涼。 易寧熬藥期間,李大福與娘子也互相討論了一番,最後他們一致認為,可能認錯白袍青年身份了。 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 易寧救治過程與傳聞中仙丹閣仙人方法,差距太大了。 易寧從始至終沒有展現任何法力,而且就連弄出的東西,都是用凡物製成的,也沒有仙符水那樣藥到病除,立竿見影的功效。 再聯想到對方一開始就否認自己是仙師的舉動,李大福已經把易寧身份歸到,學到某種土方的凡人身上了。 至於那顆靈草,漢子也隻是當做易寧運氣好,剛好采到。 感謝還是很感謝的,但李大福卻沒了多少興奮與激動。 這世間的邪煞之氣,又怎會是他們這些凡人能夠降服的。 隻是如今情況,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他哀嘆一聲,捧著藥碗向屋內走去。 其他鄉民與他想法相同,在屋門口圍了半天,啥異象、仙法都沒看到。 所以,等易寧從屋內出來時,村道上,隻有李二貴還在默默等候。 見易寧出來,李二貴咧開嘴笑道:“恩公可算忙完了,俺家婆姨殺了隻老母雞,烹飪一下午,就等恩公前去品嘗!” 李二貴腦回路和別人不一樣,聽到大哥說易寧不是神仙後,刀疤臉漢子反而更加開心。 按他的話說,既然恩公也是凡人,這俺就敢與恩公勾肩搭背,一起喝酒了。 易寧此時正好胃蟲來擾,聽聞後,欣然同意。 之後,在其一家人熱情招待下,易寧倒是吃得歡快,大呼過癮。 這頓飯,也讓他發現一個最驚喜的地方。 這世界的酒太好喝啊! 味道比之前六世喝過得還要好,甘香留長,回味無窮。 問過釀造方法後,和地球的工藝差別並不大,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導致酒水如此好喝的。 酒足飯飽。 李二貴陪著家人去廚房洗碗。 而易寧臉上泛起酒暈,一人獨自站在小院內,眺望天上星辰。 借著酒意的加持,他此時心境泛起陣陣波瀾。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今天之事讓易寧唏噓,並不是唏噓其他人的態度。 而是感慨一個風寒,在中國古代雖不算輕,但也不至於這般可怕,可在這個擁有仙神偉力的世界,卻隨意收割百姓人命。 可悲! 可嘆! 他捫心自問,並不算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聖人。 但也勉強能算個有血有肉,良心並未被狗叼走的人。 現在這世道並非自己所願,那該如何? “那該如何?” 易寧望著天上星辰,喃喃自語。 不知是酒意導致的幻覺,還是真的發生了。 他視野不斷延伸,在這些星辰中看到了地球,看到了華夏歷史上的人們。 他們也隔著遙遠時空,看向自己。 有一道道嗓音在易寧內心響起。 “扁鵲,送你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屈原先生的聲音。 “思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都在看著你呢。” 王勃扶須笑道。 “易寧,你還記得石屋中與我所說之言嗎?” 是那位石屋中的老人! 與老人的談話,易寧當然不會忘! 也就在想起老人話語之時, 易寧額頭上的草芽印記再次浮現! 他的心神被之帶動,有股豪氣不吐不快。 “前路必定艱難,怕嗎?” 易寧沉默半響,自問自答,“我已是死過六次的人了,倒也沒多怕了。” 話音落,天空有異象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