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雲:漢末高手多如雲,非是黃巾獨武林。 歷史大勢總講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因如此,分分合合,爭執不斷,戰爭不息!武林亦是如此,其實從秦朝至漢朝以來,雖然沒有江湖的概念,但是江湖已經形成。雖難做到統一各個門派,也沒有形成什麼像樣的門派,但可以選出一屆類似武林盟主的代表人來,稱為“漢下鎮守”,如此便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又何況歷史動蕩,若各大門派爭執不斷、紛爭不休,在動蕩的時代條件下,又該如何自保其身?不是說該要委曲求全,而是該“留得青山”,若各大門派的“暗鬥”統統轉變成“明爭”,到那時,朝廷又得派各類殺伐果斷的高手來,各門派又憑空多了一支強勁的對手,萬不該如此———這樣便顯得武林盟主一職相當重要,武林盟主還能得到朝廷的額外關照,因此有幾任的盟主,常常都是朝廷的狗,大家都心明眼亮,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武林盟主字也是心知肚明,便不敢過多插手幾隻主流門派的大事來。 人們總是把目光聚集在黃巾起義上,人們總是把目光聚焦在十常侍之亂,人們又總是把目光聚在了後來的十八路諸侯……殊不知,這段時間最復雜的歷史,應該是民間的武林故事。據說東漢末年,在江湖上,有兩大武林高手,他們曾攜手共進,稱霸武林。其一者名曰“顛公子”,另一者名曰“決明子”。因理念不合,這兩人又總是互相仇視。在江湖上,這兩大高手意見每每不合。黃巾起義時,決明子提議平亂復漢,顛公子卻提議扳倒漢室。兩人意見又不相同,各大江湖高手也不知響應何方,於是二人決定在密林進行決鬥,勝者統領江湖,敗者則自刎。 話說這位顛公子,乃南方武學代表,平生不好他物,唯獨喜愛美人。他練得一身好本領,十五歲時能幾斧子砍完一顆梨樹,鄉上稱其為“斧王”,十七歲時便能一斧子下去,砍倒一棵梨樹,如今這位武學大師已有六十歲高齡。他有一柄大斧,名為“梨花開山斧”;還有一柄小斧,名為“絕情點雙斧”,此小斧除輕盈以外,別無特色。所謂開山斧,乃是古代神話人物二郎神的神兵,《二郎寶卷》便有所記載,善使此斧者,無所畏懼,所向披靡。據傳聞,二郎神陳劈開桃山救母,而其侄子沉香劈開的則是華山,相傳可能用的也是開山之斧。後世鐵匠均仿照此型製作開山斧,成形之物威力巨大,似誓要折戟沉沙。這位癲公子更是了得,其下得意弟子有四人:善使雙戟的典韋,同樣使用開山斧的徐晃、邢道榮,以及潘鳳的父親潘良。其中,徐晃和典韋加入了後來的曹魏陣營,為曹操稱霸一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徐庶更是成為了曹操帳下的“五子良將”其中一人。 話說這位決明子,也絕非常人,他乃是北方武學的代表。呂布愛將張遼,以及袁紹主力戰將顏良與文醜,還有蜀中陣營的廖化,都是此人的徒弟。這位決明子除戰斧、鐵戟、弓、弩以外,均有所研究。據傳聞,其三十五歲時殺過三頭惡狼,三十七歲殺過一隻青額大蟲,如今已有五十七歲之高齡,拳腳功夫甚是了得。這位大師最擅使的武器,除拳腳以外,當是鐵槍和大刀。其大刀名為“快斬大刀”,鐵槍名為“銀雪鐵槍”,後來分別贈予其愛徒顏良與文醜。至於其愛徒張遼,則由決明子親自鍛造一把大刀贈送之,名為“九天鉤鐮刀”,削鐵如泥,由玄鐵、冰銅所鑄,於善使大刀之人而言是相當之稱心應手。後來張遼歸於呂布帳下時,精心修煉鐵戟之術,又得一神兵“九天月牙戟”,顏良文醜稱霸一時,而張遼直接成為了曹操帳下“五子良將”其中一人。 此二者,曾於龍虎山之密林必交手,未分勝負。後至劍閣之險峻之密林處交戰,兩敗俱傷,雙雙殞命。此二者弟子無數,兩大高手殞命之時,天下各處英雄得知消息,總有其幾人披麻行喪,為其送行。於其他高手而言,則無異於“坐山觀虎鬥”,兩虎交戰,兩敗俱傷,雙雙隕命,與其他門派而言,無不稱妥。但令天下之人所料不及的是,他們還沒做熱武林之新變,天下又有巨大之變教,漢室政權頻頻交替,又有黃巾起義,十常侍禍亂朝政,何進將軍之死,董卓進京……諸如此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致使天下民不聊生,英雄一時間鋒芒難露,沒有英雄抓住時機,致其鋒芒盡露。有如義軍之趙雲,潁川之陳讓,桃園劉關張,虎牢關之呂布,如雲等等。張角雖然獲得仙術,籠絡天下民心,發起了除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外,又一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歷時久長;張角雖然欺騙了老仙,學得了宋朝之武術,但依舊抵不過軍機家之良,漢末三傑及何進,打他了個片甲不留,讓他獨自哀傷……所以說,東漢末年真乃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東漢末年真乃一個英雄輩出的世代!英雄、高手,多如天空之雲,久絕彌新,連綿不斷。所謂東漢末年,不會讓黃巾一方勢力稱霸一世,最多讓他囂張一時。 西漢成立之初,便有漢初三傑,是為:張良,韓信,蕭何。東漢衰亡之末,還有那漢末三傑,是為:盧植、皇甫嵩和朱儁(注音為:jùn)。他們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盧植是當時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學識淵博,著有《尚書章句》等作品,同時他在政治上也頗有作為。皇甫嵩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屢建戰功,尤其是在平定黃巾起義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朱儁則是另一位名將,以剛烈和勇猛著稱,他在多次戰役中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這三位人物在動蕩的東漢末年,以其出色的才華和貢獻,被後人尊稱為“漢末三傑”。既然有這漢末三傑,後又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又曾幾何時,竟然輪到你張角、張梁、張寶來逞英雄呢?不過是為了私欲,所謂黃巾三兄弟,本不值一提,可又不得不提,果真好一個“大賢良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