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再遇王瑤(1 / 1)

麥收了!   拖拉機都掛上了收割機,先行收割地勢較高的坡地小麥。   拖拉機一走一過,小麥一排排的倒下,被收割機傳送到一側,平鋪在麥茬兒上。   小麥還要躺在麥茬兒上晾曬幾天,天氣晴朗就是三四天,如果有雨水則要個把星期。   有些已經成熟的麥子,則需要聯合收割機來收割了。   聯合收割機是自走式的收割機,他不僅可以把麥子割下來,還能直接脫粒,滿倉之後由其他車輛轉運到曬場處理。   至於低窪處的麥子,則要看具體情況。   田間情況好,能走拖拉機則用收割機收,實在不行隻能人工收割。   整個分場的各個環節都行動起來,繁忙喜悅的氣氛一直籠罩著這裡。   拖拉機在各個地塊轟鳴。一排排的麥浪倒下,等待最後的成熟。   輪式拖拉機牽引著掛車,跟在聯合收割機的屁股後麵,接收著小麥。   輸送管裡噴湧著一股股的麥浪,十幾分鐘就會裝滿一車。   這些輪式拖拉機怒吼著在機耕路上奔馳,往返在田間和曬場之間。   曬場則卸著一車車的麥子,把這些新鮮出爐的小麥晾曬在水泥板上。   經過晾曬,使小麥的水分達到成品糧的要求,這才進行揚場,去除雜質後有的散裝進倉,有的直接裝袋,運去縣城糧庫。   這時候就是一個字,忙!   盧昌華也忙。   雖然他飼料地的大豆和玉米還不能收割,但他的魚能收獲了。   這還是前幾天,他在水庫裡查看,發現有大群的鯉子已經到了兩斤左右了。   這在東北已經是大魚了。   按照正常的生長周期,怎麼也得過一冬,明年的秋天才能上市,結果,現在就已經這麼大了,那還等啥?   魚是長大了,可要捕撈還需要專業工具,也得有專業的人,這些盧昌華都沒有。   他一琢磨,自己還得找人。   找誰啊?魚販子。   這年頭有魚販子嗎?   有!   一般縣城裡都有各種中間商,什麼豬販子、魚販子、糧販子,反正與吃有關的事,都有人在中間拚縫。   這年頭,各種販子就是吃信息不對稱的利。   比如說,市場上蹲點擺攤賣魚的,他的心思都在賣魚上,你讓他自己去進魚,他也忙不過來。   而養魚的,他的心思在養魚上,你讓他去賣魚,他沒那個精力,也不一定有那個本事。   這供需雙方就需要一個渠道,這就是魚販子生存的基礎。   盧昌華一大早就往岔路口奔。   他要去北寧縣城,找魚販子去。   其實,他也是冒蒙去的。   這年頭,很多人對外找人辦事是打怵的,這就是封閉貫了,與人溝通交流都有障礙。   那些打破了障礙的人,就有機會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波人。   盧昌華自然沒有溝通障礙,也沒有心理負擔。   剛下客車,他就往市場跑。   要知道,這年頭魚販子都集中在菜市場。   九月的上午,隻要沒下雨,太陽是很毒的。   盧昌華頂著大太陽,來到八道街菜市場。   這附近的居民大多數是農場係統的。   菜市場就是個鐵皮棚子。   他直接去了魚攤。   魚老板手裡拿著殺魚刀,一麵打磨一麵問道:“買什麼魚?”   “大哥,鯉子多少錢一斤?”   “一塊五。”   “啊?這麼貴?”   “現在啥不漲價啊!”   那魚老板訴說著現在的物價。   “沒準過幾天還得漲呢。”   “大哥,跟您打聽個事。”   “什麼事?”   “我有魚,您這兒收嗎?”   “什麼?你自己養的?”   “對。”   那魚老板看看盧昌華,用手往後麵一指,說道:“看見沒,去那兒找,他們收。”   “哦,謝謝,大哥。”   盧昌華順著魚老板的指向,走了過去。   這是一個小門臉。   裡麵擺放著漁具,一個乾瘦的男人坐在門口,叼著煙卷,曬著太陽。   “大叔。”   盧昌華走到近前,拿出香煙,掏出一根,遞了過去。   “喲,啥事?”   做生意的人都是自來熟。   那人接過香煙來,直接夾在了耳朵後麵。   “您還收魚嗎?”   “什麼魚?在哪兒啊?”   那人樂嗬嗬的問。   “大鯉子,在長水農場。”   “喲,可不近,得有五六十公裡吧。”   “有。”   “你想怎麼賣啊?”   那人瞇著眼看著盧昌華。   “您怎麼收?”   “嗬嗬,小夥挺機靈。我這收,分幾種。”   盧昌華聽著那人說。   “第一種就是你直接送來,一塊一斤。”   見盧昌華一臉的驚愕,那人翹著二郎腿,把煙屁股在鞋底上按了兩下,這才說道:“這價不低了,你得送來。”   “那第二種呢?”   “第二種,我們上門去收,魚也是我們去捕撈,你什麼都不用乾。”   “多少錢?”   那人慢條斯理的說道:“六毛。”   “啊?這差距也太大了,市場零售價一塊五,您就給六毛?!”   見盧昌華直跳腳。   那人說道:“你別急啊,聽我說。”   “我們至少要去四個人,要帶著網具,帶著汽車。這來回一百多公裡,二百多裡地,這油錢、工錢都不少。您說呢?”   盧昌華知道人家說的是事實,這就是魚販子壓價,你還沒招。   自己沒有工具沒有車,就是受製於人。   “可您給的太低了。”   盧昌華很不甘心。   既然現在物價上漲,自己怎麼也得沾點漲價的紅利啊!   “小兄弟,已經不少了。”   那人看了盧昌華一眼,然後老神在在的說道:“要不你去別家問問?”   盧昌華咧嘴一笑,“大叔,我下午再來。”   他轉身走了。   盧昌華心裡琢磨,就算是六毛也得讓自己心裡舒服才行。   他連續跑了三家菜市場,都有魚販子,價格也給的五花八門。   總體在五毛與六毛之間。   中午他給王瑤打了個電話,沒人接,可能已經下班了。   他琢磨著中午請王瑤吃個飯,下午再去談妥收魚的事。   既然找不到她,自己就對付著吃點。   來到街邊一家小吃店,他掀開門簾子走了進去。   小吃店的門簾是幾塊長條狀的軟塑料條,比較厚重,主要的作用就是阻擋蚊蠅。   小店不大,裡麵已經有人了。   隻有一張桌子空著。   盧昌華坐下,點了包子和一盤小炒。   正等著,門簾一挑進來倆姑娘。   “哎呀,人滿了,走,換一家。”   盧昌華正對著店門,一抬頭就見其中一人正是王瑤。   王瑤身著白襯衣,外罩一件深藍色馬甲,下身穿著一條深藍色長褲,腳上穿著半跟皮鞋。   雖然裝扮變了,可她依然是那個圓臉大眼的美女。   “哎,王瑤!”   盧昌華站起身來。   “盧昌華?這麼巧?”   “可不是嘛,無巧不成書啊!”   盧昌華剛才為沒約著王瑤沮喪呢,這就碰上了。   “來,一起坐。”   盧昌華招呼她們。   “你們認識啊?”   另一姑娘問道。   “這是我一弟弟。”   王瑤介紹道。   “嗬嗬,弟弟呀。”   那姑娘陰陽怪氣的調笑。   “真是弟弟。”   兩人坐在了盧昌華的對麵。   “你怎麼會在這,來辦事?”   王瑤好奇的問。   自從上次買魚苗之後,兩人就沒見過麵。   這一晃都大半年了。   “我來賣魚。”   “啊?賣魚?這麼快就能賣了?”   王瑤驚訝的問道。在她想來,怎麼也得過了年之後的事了。   “我喂的好,魚也長得快。”   “談好了嗎?”   “談了幾家,就是價錢太低。來點菜吧。”   盧昌華招呼她倆點菜。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兩姑娘見盧昌華點了包子和小炒,也跟著點包子,再加了兩個小菜。   三人邊吃邊聊,盧昌華的心情也好了起來。   “六毛是有點低了,要不下午我幫伱問問。”   王瑤得知魚價說道。   “對,咱們幫他問問。”   那姑娘個子不高,人長的也普通,卻伶牙俐齒的,說話速度極快,嘟嘟嘟像個機關槍一般。   王瑤介紹這是她一個單位的同事,也是好姐妹吳霞。   吃的差不多了,盧昌華才說,自己給她單位打了電話,可沒人接。   “現在是午休時間,哪有人在啊!”   吳霞的話多,什麼都搶著說。   王瑤一笑,說道:“這個時間是沒人,再說了,我已經不在那兒辦公了。”   王瑤重新留了電話號碼。   吃了飯,見時間還早,盧昌華邀請王瑤去哪兒坐坐。   吳霞立馬跳起來。   “好呀,好呀,反正現在回去還早。咱們去逛服裝市場吧,前兩天我看了一件衣服,真好看……”   說著話就拉著王瑤往服裝市場去。   盧昌華隻好跟著。   他本想單獨和王瑤聊聊的,結果變成了兩個女人逛街,他成了保鏢。   逛到下午一點半,吳霞這才拉著王瑤走了。   再不走上班就遲到了。   王瑤和盧昌華約好,下午三點前給她打電話。   這一路上,盧昌華得知,王瑤已經去了市局辦的三產公司,在裡麵任業務科主任科員。   還屬於在編人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