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錢餘(1 / 1)

路修遠 奚兮CC 4499 字 2024-03-17

錢餘考上了研究生。   經過初試和復試的角逐,錢餘終於在大四這一年,拿到了重點院校的通知書。   作為家中獨子,錢餘是個典型的“九零後”——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兩人陪伴了他十二年寒窗。經歷過高考的洗禮,錢餘最終在一所二本高校讀了生物專業。為了今後能有更高的工作薪酬,他毅然加入考研大軍,如今也算彌補了當年高考的缺憾。   “爸、媽、小夕,我考上了!”   錢餘激動萬分,又躊躇滿誌,第一時間往家中報了喜。兩個月後本科畢業,他回家和父母、女友見了麵,隻待了短短兩周,就打包好行李,興沖沖地奔赴下一站。   正值暑假,全校大部分本科師生都已離校,生物實驗樓裡卻是熱火朝天——大清早就有研究生陸續進入實驗室,直至淩晨過,依舊有不少亮燈的區域。雖說實驗進程皆自行安排,但爭分奪秒已是共識。   對於錢餘而言,科研生活新奇而充實,不外乎八個字:“初來乍到,躍躍欲試”。   錢餘每天跟著師兄師姐們學習實驗技術,剛開始上手,才知道原來本科學的不過是皮毛,隻能紙上談兵——僅知曉大致原理,卻不太會操作。幸好大夥司空見慣,都在安慰他:   “誰剛來實驗室那會兒不這樣啊,師弟不用著急。實驗做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得心應手……”   兩個月的磨合期眨眼即過,錢餘步入了千篇一律的研一生涯——每周為數不多的研究生課程,每日的零散時間貢獻給了文獻閱讀,沒課的時候就泡在實驗室裡:做實驗、寫總結、聽報告、開例會……雖然還沒有獨立的課題,但錢餘已從最初的“一無所知”,逐步積累了背景知識,提高了實驗技能。   “低年級的同學,平時除了做實驗、看文獻,還要學會培養科研思維。”導師常把這話掛嘴邊,諄諄教誨。   何謂“科研思維”?   錢餘是不懂的。隻知道顧名思義,大概是做學術時必經的邏輯思考,要科學、嚴謹,經得起推敲。現階段,他隻能全麵閱讀綜述文章,建立完善的知識架構,再大量涉獵該領域已發表的成果,歸納總結。蹣跚學步,先學會照葫蘆畫瓢,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進一步深入、創新。   錢餘的導師名叫尹學治,在學生眼裡也算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從不隨意發脾氣,學生遇到實驗不順利,尹學治也會給大家提建議,共同討論。因此實驗室的氛圍還挺不錯,上下和睦。錢餘跟著一位即將讀博一的師兄——順際寧做課題,師兄用心教,他也認真學,不懂就問,兩人合作也是事半功倍。錢餘從起初的小心翼翼,慢慢融入到這個集體當中,與大夥愈發熟絡。順際寧也覺得錢餘穩重踏實,是個做科研的材料,時常和他聊天,笑容可掬:   “師弟,好好工作,順利畢業。”   隨著課程逐漸減少,錢餘每日的行程軌跡變為了“三點一線”——實驗室、宿舍和食堂。倒也沒有什麼值得抱怨的,隻是時而衣服上,會沾染一抹淡淡的魚腥味。那是因為錢餘研究魚——斑馬魚,一種小型模式生物,人稱“水中小白鼠”,是科學家探索發育的“明星”。錢餘錢餘,父母給他取名的初衷意在“年年有餘”,就像每年除夕的年夜飯,必有一尾魚。可錢餘沒有餘錢——每個月到手的補助不過兩千多一點,雖然學校免了學費,他也不需要再依賴父母,但每日泡在實驗室的全日製研究生,大都不會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在外兼職。錢餘自然也是如此,他隻能每月節衣縮食。   這大概是國內多數理工科研究生的現狀吧——比錢餘待遇好的當然有,條件不如他的應該也不少,如今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但錢餘沒有太多不滿,自己又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不過是頓頓混食堂罷了。他目前在乎的,是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為今後獨立開展課題打好基礎。   錢餘有個女朋友,名叫盛夕。兩人原是高中同學,但盛夕在第一次高考後選擇了復讀,所以錢餘在大一那年的暑假,才和盛夕確定了戀愛關係。好不容易熬過了幾年異地戀,錢餘又繼續考研深造,來到了一線城市,盛夕不希望兩人彼此間差距過大,所以決定追隨。   “你好好復習啊。”錢餘趁著吃飯的空餘時間,給盛夕打了電話,“也要好好休息,年底才考試呢,不要太緊張,你一定行的!等過年的時候我回去看你。”   盛夕也的確不負眾望,過了復試的分數線。   “我在那邊等你過來麵試。”錢餘抱著她,看著新年的焰火,“到時候我去車站接你。”   盛夕紅了臉:“你要是忙,我找陳幸陪我也行。”   若盛夕不提及,錢餘還真就記不起——自家女友有個同齡發小,名叫陳幸,是個長相清秀的姑娘,和自己在同一個城市裡讀研。錢餘如今牢記的,恐怕隻有實驗室魚房裡的斑馬魚。正逢新年假期,雖有人員值守,錢餘卻依舊掛念這些實驗樣本——不知道魚房的溫度、濕度是否合適,有沒有人定時投喂餌食……   轉眼已至大年初八,錢餘回校,立馬回歸到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三月底,盛夕終於得償所願,成功被高校錄取——生化工程專碩,學製兩年。雖然盛夕和錢餘不在同一所學校,但都位於大學城內,相距不遠,所以晚上兩人找了家餐館慶祝,順便把陳幸也約了出來。   陳幸同樣在大學城裡,可居然遲到了半個多小時。   “還想著我家錢餘忙,沒想到你才是最忙的呀!”盛夕看著陳幸姍姍來遲,不禁打趣。   “抱歉抱歉,來晚了。”陳幸端起杯子,“你來這邊麵試,我都沒時間陪你,先自罰一杯啊——慶祝我們小夕考上了研究生!”   “對啊,再過幾個月,我盛夕啊,也要變成在實驗室搬磚的女漢子啦!”   三人晚餐其樂融融,隻可惜不過一個小時,陳幸又匆匆跑回了實驗室:“我那蛋白電泳還在跑呢,拜托師弟看著,沒辦法,這實驗一旦開了頭就停不下來了……”   “你不會也要走了吧?”盛夕看著陳幸的背影,略顯失落。   “我不走。”錢餘坐得近了些,摟著盛夕,“我早就把實驗安排好了,今晚有空。”   於是飯桌上的兩人,聊起了盛夕第一次麵試的情景——導師拿著她的簡歷,逐條發問,不厭其詳,直到最後階段的“客套話”:   “你有男朋友麼?”   盛夕點頭默認,要不是兩人都先後決定考研,雙方家長恐怕早就催婚了。   “有結婚的打算?”導師見盛夕若有所思,又問了一句。   盛夕又點了點頭:“是的。”   導師聞言沉默了許久:“……要是結婚了,會馬上要孩子麼?”   “那倒是不會的。”盛夕搖頭否認,“我男朋友也在讀研究生,孩子肯定是畢業以後才會要……”   “你聽他這問題問的……唉,我可真像是去公司麵試啊。”盛夕跟錢餘抱怨,又起筷夾了口菜吃。   錢餘早已是見怪不怪,給她倒了杯茶水:“我們隔壁實驗室的老師,去年招了個博士研究生,一入學就要求辦理休學手續,說是查出來懷孕了,不能做實驗,可把那老師氣得夠嗆……”   盛夕第二日做了體檢,辦好了錄取手續,隔天就回了本科學校準備畢業論文。錢餘也重新投入到實驗中,刺促不休。   下半學期的專業課增多,課程考核除了折算出勤率,大多還需要學生口頭匯報文獻閱讀進展——每人介紹一篇近期發表的核心期刊文章,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將文章的背景、結果、總結等詳細陳列、闡述,最後由全班師生當堂提問、討論。   “師弟,今天實驗不多,早點回去休息啊。”順際寧收拾好書包,準備離開。   “師兄你先回宿舍唄,不用等我了。”錢餘正坐在休息室的電腦桌前,目不窺園,“下周專業課就輪到我講文獻了,我還得做PPT呢!”   順際寧湊近一看,隻見電腦屏幕上有一頁文章,上麵密密麻麻布滿了注釋。   “這麼用功啊。”順際寧還挺欣慰,“也好,再過不久,你也要在組會上發言了,就當是提前演練咯……”   實驗室的例行會議每周開一次,若沒有特殊情況,周例會都定在雙休日的某天上午舉行。低年級的新生沒有獨立課題,所以都充當旁聽者。錢餘會將每周的實驗總結,以文本文檔的形式,發送到導師的郵箱裡,匯報一周的工作。   順際寧並未多作停留,隻剩錢餘一人挑燈夜戰。一個多小時後,錢餘看著剛做好的演示文稿,沒有絲毫困倦,隻感覺自己當年準備本科答辯時,都沒有如今這般勤勉……   眨眼間期末將至,除了周末宅在宿舍,準備幾門必修課的考試,錢餘都跟著順際寧做實驗,繼續“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某日周例會結束後,導師尹學治卻破天荒地朝錢餘開腔,讓他到辦公室裡坐一會兒,聊一聊最近的實驗工作。錢餘雖然一頭霧水,倒也不至於心裡發慌——自己每周的總結一篇不落,平時積極做實驗,例會也從不缺席,尹學治應當不會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