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煙酒僧”Routine(1)——魚房(1 / 1)

路修遠 奚兮CC 5164 字 2024-03-17

九月如期而至。   兩位研一的新生初來乍到,亦同錢餘去年那般,既興奮、又忐忑。鑒於二人也從未接觸過斑馬魚,於是幫助新生“入門”的任務,被分配給了錢餘。   小師弟姓魏,名叫魏濼,長得高大。若是混在人群裡,大夥一眼望去,他定能讓人印象深刻,隻是他這名字,總讓初次見麵的人喊成“魏‘樂’”。   小師妹名叫柳沅,也是身材修長。雖然沒有人叫錯她的名字,但柳沅並非自來熟之人,與大夥相處久了,她才會逐漸變得健談起來。   “斑馬魚是脊椎動物,胚胎體外發育,透明可見。”錢餘帶著兩人來到魚房門口,做起了初步介紹,“它們的繁殖周期短、產卵量大,而且其基因組與人類的同源性很高,非常適合作為‘模式生物’,用來研究器官組織發育。”   尹學治的實驗室位於一樓,魚房就順勢建在地下室,冬暖夏涼。   “魚房主要包括設備間、養殖房、餌料區、消毒室等。”   魏濼和柳沅各自拿著小本子,一手拿著筆,不停地做著記錄。   待三人穿上一次性鞋套,錢餘又提醒道:“不可攜帶散發‘刺激氣味’的物品進入魚房,不能噴驅蚊水、香水……”   門內貼有一張魚房設計平麵圖,由圖可知,此處共有四個魚室——兩個主魚房,一個幼魚養殖房,一個外來魚隔離室。主設備室位於門口,兩個主魚房還各有一個小的設備間,餌料區則位於兩個主魚房中間。剩餘的兩個小魚室各帶有顯微鏡操作間和超低溫凍存間。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個魚房看似擁擠,但儀器設備齊全,魚房的空調係統和新風、排風係統各司其職,保證房內溫度、濕度適宜。   想當年,尹學治為了建設這魚房,可是狠狠地“下了血本”,特別是這斑馬魚中央循環養殖係統——凈水供水、儲水、水體過濾與殺菌、水質監測、水循環係統等等,著實令他的科研經費差不多“見了底”。雖然也得到了學院的資助,但每花一筆錢,他都貨比三家,討價還價。恐怕連購置自家新房的家具,自己都沒這麼用心——隻因當時的尹學治已經是“捉襟見肘”,實驗室差一點就“家無鬥儲”。   所幸他後來憑借課題申請到了經費,手頭略顯寬裕,在不占用實驗花費的前提下,尹學治近年又給設備間升級了水質係統,實時監測水體的溶氧量、電導率、溫度、pH值等。一旦參數超出設定範圍,出現異常指標,係統便可自行糾正。另外,他還在魚房多添了幾臺空調,更新了新風裝置。魚房的操作間內,一些老舊的器材也經歷了更新換代。   這就好比我們打遊戲的各種設備,不論是主機配置,還是電腦外設,都會每年迭代升級,推陳出新,玩家便會每隔一定時間購置新款,以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   魚房就是實驗室的重中之重——隻有斑馬魚的生活環境有了保障,學生用這些實驗材料進行研究,得到的結果才會是真實可信的。   “設備間都是斑馬魚養殖係統的硬件裝置,房內環境最好能保持在25℃,濕度在75%以下。”錢餘瞄了一眼溫濕度計,又看了看一旁的空調,未發覺異常,於是穿過了主設備區,帶著兩人來到養殖室,“養殖區分為成年魚、幼魚、魚苗和胚胎放置區,你們可以隨意看一看。”   魏濼和柳沅好奇地進入了魚房中心——隻見一排排整齊的斑馬魚養殖缸,每排有四至五層透明缸體,比常人高了差不多一個腦袋。每個養殖缸都有斑馬魚養在內,缸體前方皆貼有標簽,鱗次櫛比。再配上藍色的缸蓋,遠遠看去,還真像是魚兒在一片汪洋中遨遊一般,無憂無慮。   魏濼撓了撓頭發:“我舅舅家的魚缸裡就養有斑馬魚,看起來……和這些都差不多啊。”   隻見缸內的成魚正在水中悠閑地遊動著,有幾條則待在缸底部,僅有魚鰭微微晃動,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這是‘AB品係’的成年野生型斑馬魚。”錢餘看到兩人都站在第一排的養殖缸處,便索性就地“開課”。   “斑馬魚魚體呈紡錘形,長度大概是三至五厘米,尾鰭呈深叉形狀。由於它們身上的條紋與斑馬相似,因此人們將其命名為‘斑馬魚’。”錢餘指了指其中的一個缸體,“這是雄魚。你們看,成體雄魚呈檸檬色,因此它的斑紋是深藍色和檸檬色相間的縱紋。而且雄魚身形修長,腹部扁平,看上去十分輕盈。”   錢餘說完,又引著兩人到了另一排養殖缸處:“這些則是‘AB品係’的野生型雌魚,你們可以和成年雄魚對比對比。”   “看著……似乎比雄魚大了一些呀。”魏濼回答道。   “沒錯。”錢餘點了點頭,“同齡的雌魚體型較雄魚略大一點,而且雌魚腹部膨大,可以說是‘體態豐滿’,而且它的斑紋是深藍色與銀灰色相間的。”   兩人認真聽講、觀察,又趕緊在小本子上做記錄。   錢餘瞄了一眼,看到柳沅做好的筆記:   「AB品係野生型:   雄:小,檸檬黃   雌:大,銀灰」   小師妹倒是總結得簡明精練,錢餘又點了點頭——這倆師弟師妹應該都是沉穩靠譜的性子,看來導師尹學治在挑選學生方麵,還是很有眼光的。   “斑馬魚屬熱帶淡水魚,所以它們對溫度還是比較耐受的。”錢餘開始介紹斑馬魚的養殖要求,“養殖缸的水體溫度一般在24℃至30℃之間,養殖室的室溫控製在25℃至27℃之間即可。”   兩人跟著錢餘來到墻邊,隻見墻上貼著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包括各室的溫度設定、養殖環境、胚胎發育條件、水質等等。   “你們用手機拍下來就行。”錢餘又挑了幾個重點,“28.5℃是觀察斑馬魚‘胚胎發育’的標準溫度,水體pH值在7到8左右,我們魚房一般都控製在6.8至7.5之間。”   “魚房實行輪流值日,值日生每天要在值日表上記錄水溫、pH值、電導率、溶氧量等參數指標。到時候值日順序排出來了,你們就按上麵的時間過來魚房查看,同時還要記錄每一間房內的室溫,並簽上姓名。”   “再說一說這光照的問題。”錢餘補充道,“晝夜節律對於斑馬魚的生長繁殖十分重要,魚房的光周期是14個小時的光照、10個小時的黑暗交替,采用‘漸明漸暗’的方式,以免斑馬魚產生‘應激反應’。因此,我們在早上八點半至晚上十點半,是準許進入魚房的,超過這個時間段就不能再入內了。”   錢餘又指著墻體最右方,那兒貼著一張《魚房規範匯總表》:“這些注意事項你們也拍一下,回去好好讀讀、記牢。”錢餘等了一會兒,又領著兩人繼續往前,“走,我們去餌料室看看。”   餌房就在兩個主魚室中間,各自隔著一道門。   “我們的斑馬魚除了吃一些飼料之外,其主要食物是豐年蟲。”   豐年蟲,又稱豐年蝦、鹵蟲,是一種小型的甲殼動物,可為大多數水產養殖生物,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來源。   “這豐年蟲呀,在淡水、鹽湖、堿水中都能活,不過它們更適合在鹽水中生存。”錢餘繼續科普,“所以我們將它們的休眠卵放入孵化器,再用海鹽和小蘇打配製溶液,用以孵化豐年蟲。”   錢餘指了指架子上貼著的《豐年蟲孵化步驟及注意事項》:“你們先把這拍下來,然後謄抄到實驗記錄本裡,過幾天等你倆沒課的時候,我帶你們做一次蟲卵孵化。”   幾分鐘後,三人穿過餌料室,來到第二間主魚房。   “兩間主養殖室的構造都是差不多的。”錢餘沒有停下腳步,繼續穿過主魚房往右手邊走,“這邊有兩間小的魚房,一間是外部魚隔離房,主要用於‘外源’斑馬魚的檢疫隔離,防止外來魚傳染病在魚房中擴散。另一處則是魚苗養殖區域,這裡主要飼養不足三個月大的斑馬魚魚苗。”   三人又到小魚房參觀了一會兒,錢餘指了指幼魚房中的幾個1升透明缸體,外側均貼有標簽:“幼苗期的斑馬魚采用‘靜水養殖’,等稍微大一些,可采用‘滴水法’換水養殖,再往後,便可以將它們轉移到主魚室的養殖缸內。”   錢餘繼續說道:“這裡涉及兩個單位,如果你們本科修過《發育學》,應該也聽到過。”   “一個是hpf——hours post ,即“受精後數小時”,這是針對斑馬魚胚胎早期發育時期而言的。在主魚房的兩側,各配有一個顯微操作間,便於我們對胚胎進行觀察。”   “另一個單位是dpf——days post ,即“受精後數天”,以天數來計算,自然是指從魚卵孵化出魚苗、幼魚到成魚的階段。”   魏濼和柳沅聞言,趕緊抓著筆桿子,埋頭做起了筆記。   “受精後5天,斑馬魚進入幼苗靜水養殖期,這時用的是‘內外養殖缸’飼養。”錢餘再次指了指那個1升的透明缸體,“內缸底部有過濾網,外缸則換水備用,換水時,將內缸緩緩提起,再輕放至外缸內。每日喂餌食兩到三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可以是草履蟲或飼料粉末。不過我們很少用草履蟲,多數喂微囊飼料。”   “受精後10至12天,可以開始嘗試投喂1至2滴豐年蟲。一般到了15dpf,幼苗都應已具備攝食‘活餌’豐年蟲的能力了。”   “受精後16天,采用‘滴水法’進行換水。此時,將幼魚轉移至帶有40目幼魚網格的3升養殖缸內,密度為每升不超過30尾幼苗,且不需要蓋缸蓋,大概每分鐘隻滴入100滴左右的凈水,因為過大的水流會影響幼魚生長。每天喂食兩到三次豐年蟲,投喂前必須關閉水流。20dpf後可嘗試喂食薄片飼料。”   “到了受精後30天,幼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遊泳能力,可采用20目幼魚網格的10升養殖缸,利用‘流水法’進行換水,養殖密度每升不超過10尾魚,蓋好缸蓋。”   “受精後90天,斑馬魚當即成年,具備繁殖能力,於是將它們轉移至成魚養殖區,更換成魚網格插板。養殖密度為每升5至8尾成魚,依舊需蓋缸蓋,以‘流水法’換水。”   錢餘又將兩人帶回到主魚房的養殖缸前,繼續介紹著:“這些就是成魚養殖缸——上排的體積最小,為1.5升,中層的便是3升的養殖缸,下層體積最大,有10升。至於選用多大的缸體,就要看各人的選擇了——除了野生型,還有突變體、帶生物標簽的轉基因魚等等,每個人手頭上的斑馬魚尾數不同,必須自己控製好缸內魚的密度,並做好標記。最下部白色的模塊是過濾箱,裡麵主要是一些濾材和加熱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