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渤海海峽上,4艘帆船正在大海中航行,一前三後,排成了一個怪異的三角形。 航行在最前麵的是1艘大型五桅帆船,後麵跟著的是3艘雙桅帆船。 五桅帆船是專門的貨船,船身很大,但是沒有任何武器。後麵的3艘雙桅帆船正好相反,它們是專門的戰船,舷側裝備了火炮,但是船體要小不少。 隆冬時節的渤海海峽,北風呼嘯,4艘船都張滿了帆,全速航行。 當然,明末的帆船就算全速,航行速度也不會超過十節,大概就是十幾公裡的時速,還沒有跑步來得快。 特別是前麵那艘大型五桅帆船,雖然桅桿多帆多,但是船的體積也大,速度反而比後麵3艘雙桅戰船慢。 畢竟是專業的戰船,速度很重要,而且船身又小,所以又快又靈活。 哦對了,這4艘船可不是一夥的。 前麵的大帆船在逃跑,而後麵的3艘雙桅戰船正在追趕它。 這艘五桅大帆船原本隸屬於遼東金州衛水師營,是一艘運輸船。水師營投降清朝後,這艘船自然也就變成了清軍的裝備。 不成想,就在昨天晚上剛入夜的時候,這艘原本停泊在金州港裡的大帆船突然被人劫持,從金州港逃了出來。 發現大帆船被劫持,水師營的清軍立即派船追擊,一場海上追逐戰就此展開。 大帆船的“臨時船長”是兄弟倆,哥哥叫於六,弟弟叫於七。三十五六歲的年紀,這個年紀放到21世紀,還能勉強搭個“青年”的邊,但是在那個年代,可能都是抱孫子的年紀了。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哥倆前麵還應該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都不幸夭折了,最後就剩下了這兄弟倆,這也是那個年代的常態。 至於這哥倆為什麼要劫持清軍的大帆船,還得從頭說起。 於六和於七兄弟倆都是前明軍士兵,確切地說他們當年都是皮島毛文龍部下的水軍。 是的,就是那個著名的都督僉事、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崇禎二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的時候,被薊遼督師袁崇煥殺了。 這說來話就長了。 歷史上,有人說毛文龍擁兵自重,袁崇煥殺得對。也有人為毛文龍叫冤,說他完全是被袁崇煥出於自己的私利冤殺的。 但無論怎樣,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毛文龍被袁大督師給噶了之後,亂局也因此而起,皮島和東江鎮是一輪又一輪的兵變。 毛文龍的老部下中,有降清的,有接受大明改編的,有降清後又降回來接受改編的,有散落民間的,還有落草為寇的。 於六於七兩兄弟就屬於最後一種。二人逃離軍營,落草為寇,盤踞在小島上當了海盜。 最開始,荒島上隻有於六於七兄弟和一些同時叛逃的皮島明軍士兵。可是後來,人是越來越多,不斷有人來投奔。 這些來投奔的人當中,多數都是被清軍數次入關時虜到遼東的百姓。 算一算,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清軍屢犯大明朝的邊境,甚至長驅直入,深入關內,大肆擄掠,明末的廢物軍隊完全不能阻擋。 甚至到了崇禎十一年,清軍在多爾袞、嶽托等人的帶領下,居然一路打到濟南,俘獲了人畜46萬多。 這些被清軍擄走的百姓,或者說叫百姓已經不準確了,這些人被俘虜到滿清的地盤後,基本隻有成為奴隸一條路。 奴隸的生活是什麼樣,是個人都明白,別說人的尊嚴了,連生死都不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過這些被擄走的百姓並沒有認命,他們聯合遼東的漢人,一直在反抗。 從明末到清初,遼東諸地針對滿清的反抗暴動無數,但清軍勢大,普通民眾小規模的反抗根本撼動不了清廷。 到最後,越來越多的反抗者被清廷殺害,活下來的基本也被逼到了窮途末路,無奈之下隻能“下海”,在渤海、黃海的諸多島嶼上藏身,變成了所謂的“海盜”。 在這樣的形勢下,投奔“大海盜”於六於七兄弟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很快兄弟倆所在的荒島上就聚集了幾百人,而且還有不少是拖家帶口的。 平時,島上的人也會捕魚、種地、紡紗,或者從事一些手工業,但他們的“主業”還是劫掠襲擾清軍,並從中獲得給養。 於六和於七通過各種渠道購置了火炮,並改裝出好幾艘戰船,甚至還在島上建設了小型炮臺和防禦工事,逐漸把小島改造成了一個軍事要塞。 因為明末清初天下大亂,遼東等沿海地區的水匪海盜多如牛毛,清廷根本管不過來。 加之清軍的主力基本都在關內,何況清軍本也不善於水戰,所以就給了於六於七兄弟倆生存空間。 隻是樹大招風,隨著於六於七的“海盜事業”做大做強,他們終於進入了清廷的視線,被遼東清軍納入了剿滅名單。 被清軍盯上後,於六於七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確實,清軍不善水戰,所謂的水師基本也是前明軍投降過來的,總體戰鬥力相當一般,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清廷畢竟掌握了國家資源,如果真的集中全力來攻打,那絕不是於六於七這種散兵遊勇可以抵擋的。 隨著清軍數次來攻,於六和於七己的損失越來越大。 終於,於六於七意識到,在清廷輪番打擊下,他們的小島早晚會抵擋不住,必須早做打算,盡快轉移陣地。 但是轉移到哪裡去呢?於六於七有些茫然。 就在這個時候,登州“東海義軍”的事跡傳到了遼東。 傳說中的東海義軍“天兵”神勇無雙,直取登州,數萬清軍全然不能抵擋。特別是東海“天兵”林大帥“召喚隕石”滅了三萬清軍,令清軍再不敢踏入登州半步。 最終,於六於七做出決定,去登州,投奔東海義軍! 路線雖然定好了,但是問題也來了。 於六於七的島上現在已經有了好幾百人,而且老弱婦孺都有。島上現在隻有小船,一次能運輸的人員十分有限,想快速把所有人都帶走,可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說隻帶走精壯士兵丟下老幼婦孺,那倒是可以,但於六和於七絕對不會那麼做。 兩人在海島上割據一方,把家業做大,憑的也是義氣二字,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所以要走就一起走。 如果采取“少量多次”的辦法,一旦中途被清軍截胡,那後果相當嚴重。 思來想去,於六於七決定玩一把大的,劫持清軍的大船,把所有人都接走! 於是兩人經過周密謀劃,在十一月二十九這天,帶著人悄悄在遼東金州登陸,借著風雪混進了金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