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風向的原因,回登州的時候,“東海一號”要調整航線,航速也慢了一些,最終用了九天,才再次回到登州蓬萊港。 林浩文相當滿意,因為“東海一號”不僅帶回來了製造TNT炸藥的原料吐魯香,還帶回了大量白花花的銀子。 看著一船的貨物和白銀,林浩文終於意識到海貿究竟有多賺錢,也終於明白江南閩粵的一些大海商是怎麼發家的。 林浩文立即下令重啟市舶司,也就是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衙門,部分職能相當於後世的海關。市舶司的任務就是啟動海上貿易。 目前,登州市舶司的海上貿易還是以吐魯香為主,因為要大量生產TNT炸藥,但以後肯定會逐步擴大貿易的品類和規模。 於七被正式任命為“東海一號”的船長,顧來福則成為了第一副船長,大副,於七部下的其他船員也都被任命了適當職務。 現階段他們所有人的任務就是駕駛“東海一號”和其他即將服役的船舶,往返倭國長崎港進行貿易。 登州造船廠目前正在生產最新型的鐵包木蒸汽船了,第一批共生產了兩艘,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能下水。 原本這兩艘蒸汽船最開始都是做戰船設計的,不過現在,林浩文臨時決定把其中一艘改裝為商船。 像“東海一號”這樣的帆船往返一趟倭國長崎港,大約需要10-15天,但是有了速度更快的蒸汽船,這個時間就可以縮短到5-7天。 當然,林浩文不能等到新船完工再進行下麵的工作。這次“東海一號”帶回的吐魯香,隻夠軍工廠生產少量的TNT炸藥,海貿必須常態化。 所以“東海一號”回港之後,隻短暫休整了幾天,於七和全體船員就駕駛著“東海一號”再次出發,駛向了倭國長崎港。 這一次林浩文沒有像上次一樣,派出全副武裝的“跟船小隊”,隻派了驅逐艦上的兩名通信兵作為聯絡員,每兩小時匯報一次船的位置。 很快,“東海一號”就回來了。第二次任務也相當順利,不僅帶回了吐魯香和白銀,還比第一次快了一天。 等“東海一號”第三次出海的時候,林浩文應該不會再派任何人跟船了,因為於七前兩次的表現已經證明他是值得信任的。 很快時間來到了1645年的臘月底,馬上就是除夕了。 登萊地區軍管會管轄的範圍內,到處都是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這幾個月以來,登萊地區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一派欣欣向榮。 到1646年正月初一,林浩文發布了一道行政令,宣布從今年起,不再使用前朝的年號,軍管會管轄區域內統一使用黃帝紀年。 黃帝紀年,也就是軒轅黃帝即位為起點開始的紀年。根據推算,軒轅元年即公元前2697年,為甲子年,也就是黃帝紀年的起始點。 軒轅紀元,等於公元紀元加上2697,比如公元1646年,轉換成黃帝紀年,就是軒轅4343年。 這條政令一出,很快也就為民間廣泛接受。軒轅黃帝作為華夏始祖,從各方麵來講,使用黃帝紀年都沒有任何問題。 就在新政令發布的第二天,也就是軒轅4343年正月初二日的下午,登州造船廠的兩艘新船同時下水。 兩艘船是姊妹艦,都是鐵包木蒸汽船,船體結構相同,但一艘是戰船,一艘是商船,排水量都是800噸左右,已經是這個年代的超大型艦了。 現代船廠中,新船下水照例要舉行下水儀式,登州船廠也延續了這個傳統。 下水儀式上,包括林浩文在內的很多重要人物都出席了,畢竟是登州船廠的第一批產品,意義重大。 本來就是過年期間,新船下水儀式的喜慶氣氛相當濃厚。在船塢正式放水前,驅逐艦上的一名女艦員走到船塢旁兩艘新船的船首,將兩個陶瓷瓶子分別砸碎。 這就是新船下水的“砸瓶禮”。 所謂“砸瓶禮”,就是把一個香檳酒瓶或者類似的瓶子扔到船首部砸碎的儀式。 這個儀式由來已久,有人說是取“碎碎平安”的意思。但是砸瓶禮全世界的船廠都在用,外國人又不說漢語,而且這個儀式貌似也是從外國傳過來的,所以所謂“碎碎平安”的解釋大概率是不靠譜的。 後來有史學家考證,新船下水砸瓶子這個儀式,應該是起源自大航海時代的歐洲。 那個時候,船舶技術落後,木製的船體不能說一碰就碎,但也相當不堅固,一旦遭遇風暴、觸礁等等情況,那就基本玩完。 此外,就算出海時不遭遇這些大的災難,很多疾病也會找上門。各種微生物感染,還有那個時代因為海上食品單調,導致水手經常因為缺乏維生素C出現所謂“腳氣病”,隨便來一個都可能要命。 在船遭遇重大海難時,或者水手病重即將噶掉時,都會設法留下遺言,裝進漂流瓶。船要是能回去還好,一旦確定船回不去了,這些裝著遺言的漂流瓶就會被直接扔進大海。 所以在大航海時代,漂流瓶並不是什麼吉祥的東西,它常常跟死亡掛鉤。 那時候的船舶出海之前,水手們的妻子、女兒就會帶著漂流瓶來到碼頭砸碎,寓意這次出海用不到漂流瓶,水手可以平安歸來。 漸漸地,這種砸漂流瓶的儀式就流傳下來,後來演變為造船廠新船下水時的“砸瓶禮”,而且執行砸瓶禮的一般都是女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是因為這個。 話說歐洲所謂的大航海時代,差不多就是明朝中後期這段時間,也就是林浩文和驅逐艦艦員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期。 這個時候,新船下水的“砸瓶禮”應該還沒成型,但林浩文還是決定,把這個儀式保留下來。 人有的時候確實需要一些儀式感,不論做什麼事情。 不過砸瓶禮砸的,一般都是玻璃瓶,可惜這次登州船廠沒有找到玻璃瓶,隻能退而求其次,用陶瓷瓶替代。 其實玻璃這種東西很早就有了,但是我國古代對製造玻璃並不太重視,玻璃產業也一直都比較滯後,明末的登州也並沒有特別成熟的玻璃製造工藝,玻璃瓶自然也不容易搞到。 下水儀式結束後,兩艘新船就將進入最後的舾裝,還有海試,全都沒問題後,就可以正式入役了。 所有這些,都是現代造船的流程,遠比古代船舶製造復雜,但最終的成品自然也要遠遠強過古代船舶。 正月十六,元宵節第二天,兩艘新船完成了海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船廠正式交船。 於是,東海義軍的海軍部隊喜提戰艦一艘,命名“登州號”護衛艦。另一艘商船則交給於七,編入海貿船隊,命名“東海二號”。 於七和他所有的船員全部上新船“東海二號”,原來的“東海一號”則重新進入登州造船廠,做現代化改裝,加裝蒸汽機等構件。 按林浩文的要求,於七要在半個月內帶領新船員熟悉新船的性能,然後第三次出海前往倭國長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