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張女士提議在附近逛一逛。於是兩人就沿著西堤碼頭往小公園方向邊走邊看。這條路有很多古舊的騎樓建築,這些建築的門窗設置很特別,大部分采用巴洛克風格,並且裝飾有花紋,融合了歐亞和南洋風格的建築式樣。這些都是潮汕先民在南洋或金山發財後,回國建造的。另外老媽宮、存心善堂、大峰廟等也值得一看。 不過都是張女士在看在問,小好就看得索然無味,對張女士的問題也是十問九不知。 逛到4點多,累了。兩人打車回到銀環咖啡室,張女士讓小好做兩杯咖啡上包間。她自己先上二樓去了。 小好捧著兩杯咖啡來到二樓包間。隻見張女士站在電腦桌前,拿起瑪尼石一塊一塊的看。看到小好上來,她放下手中的瑪尼石,來到沙發邊坐下。 小好把一杯咖啡放在她麵前,然後坐在她對麵。喝了幾口咖啡,小好忍不住問她:“你來是打算收回這個咖啡室嗎?” 張女士輕輕一笑:“我自己在陽塑也開了一個咖啡室。這個咖啡室是趙東升送給你的,跟我無關。我隻是好奇這十幾個瑪尼石,有你的一份功勞嗎?” 小好大吃一驚,問道:“你也知道瑪尼石背後的故事。” 張女士點點頭,她說:“我店裡也有三塊瑪尼石。本來就要到湊四塊了,結果第四塊走到趙老板這裡了。” 小好很好奇,問:“能不能說一說那塊瑪尼石的故事給我聽?” 張女士問:“趙東升沒跟你講這個石頭背後的故事嗎?” 小好回答:“隻來得及講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然後他就病發死了。” “第一個是林大偉吧,最後一個是弘還是雪?” 小好答:“是弘。” 張女士點點頭:“那我就跟你說一說雪的故事吧。” 以下是張女士的講述:雪是潮陽人,家裡開服裝廠,是個妥妥的千金小姐。十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把她送去外國讀書,希望她以後能讀服裝設計,學成回來接手家庭產業。一個小姑娘孤身在外,語言也半生不熟,又沒有朋友,答應照顧的親戚也隻是兩三個月露一臉。讀著讀著,人就抑鬱了。邊抑鬱邊讀書,成績一直上不去。混到18歲,乾脆不去學校了,拿著父親給的學費全世界去旅遊。這樣的日子又過兩年,等他父親喊她回來的時候,才知道她這兩年,一直在外麵遊玩。父親大發雷霆,狠狠罵了她一頓。 雪覺得無地自容,沒臉見她父親,於是離開家鄉,全國漫遊,這次是邊走邊做美食直播。雖然在鏡頭前歡歡喜喜侃侃而談,但停下來她又感到深深的孤獨。抑鬱癥越來越嚴重。 一年後她路過廣州,找到了王醫生。王醫生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案,一點效果都沒有。漸漸的,雪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王醫生準備放棄了,他讓雪來找我,我已經替她準備了方案。後來雪又改變主意,她說小時候一個人在外國,孤獨感太強烈,她不想死在外地,要回到故土去。於是王醫生就讓她找趙東升。 看到這塊石頭,任務應該完成了。 聽完,小好沉默了好久,他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問:“既然雪想自殺,為什麼她自己不動手,要找人幫忙?” 張女士解釋說:“自殺是會傳染的。自殺的人,她父母兄弟,以後選擇自殺的幾率增加了30%,所以有一些人寧願找人幫忙製造一個意外的場景,就是不想讓這種情緒傳染下去。” 接著,張女士又說:“我陽塑的店隻接待這種客人,趙東升做了那麼多單,可能有一些是有別的目的吧。” 聽完這個,小好問:“做這種犯法的事,究竟是對是錯?” 張女士微微一笑:“我不問對錯,自己良心過得去就好。” 小好說:“如果良心過不去呢,怎麼辦?” 張女士思考了一會兒,問:“你已做過了,現在心裡有道坎過不去,是不是?不如跟我去陽塑吧,我用我的方法把你趕走心魔。” 小好思考了好久,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