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夜襲斬劉辟(1 / 2)

  第118章 夜襲斬劉辟

  趙謙看著跪伏於地的周琦,卻是急忙將之扶了起來。

  他好言撫慰道:“孫堅怎能與子異相提並論?”

  “子異乃安豐縣長,為官四載,多有賢名。吾雖為汝南太守,亦對子異之事多有耳聞。”

  “子異率領縣兵受調出征,又以縣長身份募集五百壯士,卻也是在情理之中,可見子異忠君愛國之心。”

  說到這裡,趙謙臉色微沉,喝道:“反觀孫堅,不過區區一縣丞,所帶之人皆非縣兵。若不是其平日素懷異誌,憑借孫氏財力,豈能短時間內募集千人?”

  周琦聽到這裡,卻是不知如何回答。

  孫堅此前乃是下邳縣丞,作為縣丞隻能幫助縣令處理政務,並無統兵之權。

  可是現在。

  黃巾起義爆發沒多久,他便能糾集千餘義兵,顯然有些不太尋常。

  反觀周琦,所帶超過半數都是縣兵,且他作為縣長也有征調縣兵之權,招募義軍也更容易。

  饒是如此,周琦也隻帶來了千人兵馬。

  由此也能反襯出,孫堅此人心機深沉,早就於暗中結交豪傑,私自豢養部曲。

  雖然各個世家大族,以及那些地方的大豪紳,幾乎都在這麼乾,可孫氏就連大豪紳都算不上,卻敢私下招募如此多部曲,想想都讓人覺得背脊發寒。

  正是看出了這點,趙謙這位汝南太守,才會對前來救援的孫堅部曲態度冷淡。

  周琦也不由暗自慶幸。

  他在安豐縣暗中豢養的私兵,遠遠不止五百之數,可是出征之前為了避嫌,卻隻帶了五百義軍以及五百縣兵。

  當初還有人覺得,周琦此舉未免有些杞人憂天。

  現在看來,周琦的確是未雨綢繆,也讓他暗中告誡自己,至少在大漢威嚴沒有被徹底踐踏在地上以前,保持低調非常有必要。

  就算裝,也要裝作是大漢忠臣。

  周琦看著臉色冷淡的趙謙,還是出聲勸道:“話雖如此,然孫文臺麾下畢竟有一千部曲,於危急關頭領兵前來救援召陵。”

  “若使君態度過於冷淡,恐會寒了眾人之心。”

  趙謙沉吟半晌,終究還是嘆道:“也罷,如今討伐黃巾才是首要大事,諒孫堅區區一個佐軍司馬,亦不能翻起什麼風浪。”

  “大不了平定黃巾以後,吾暗自上奏朝廷,給其冊封一個虛職即可。”

  周琦聞言,這才明白為何在原本歷史上,孫堅討伐黃巾明明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朱儁的極力舉薦,卻仍舊沒有獲得什麼封賞,隻是象征性的給其封了一個別部司馬的榮譽官職。

  感情是趙謙這位汝南太守從中作梗啊。

  歷史上二者沒有什麼交集,或許也並非趙謙所為。

  不過就連趙謙都能看出孫堅心懷異誌,更不用說是其餘朝廷公卿了,隨便哪一個暗中出手,都能讓無權無勢的孫堅功勞被抹殺。

  念及於此,周琦當即下定決心,一定要與趙謙以及袁氏搞好關係。

  如果他自己朝中沒有人支持的話,恐怕也會像孫堅那般,無論立下何等功勞,都會被壓下來。

  周琦看著趙謙,繼續勸道:“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皆乃勇武忠義之士。”

  “今孫文臺不在軍中,使君或可結之以恩義,事後以功征辟幾人為郡吏,如此他們必會感念使君提攜之恩。”

  不得不說,周琦的確是個老銀幣。

  他想著,自己以後要占據江東之地。

  無論孫堅還是其子孫策,都不是久居人下之輩。

  如果能夠早點剪除其羽翼,也能為周琦未來減少一些麻煩。

  這四人歷史上皆為東吳重臣,無論能力還是忠誠度,都毋庸置疑。

  周琦也看上了幾個小夥子,奈何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幾乎不可能將他們挖到自己麾下。

  且以幾人之忠義,也未必願意棄孫堅而轉投自己。

  趙謙可就大不相同了。

  他不僅出身名門,還是汝南太守,身份、地位都無比顯赫,等到平定黃巾之亂以後,以幾人立功為由將他們征辟為郡吏,孫堅也不好斷了他們的前程。

  隻要他們與孫堅分開,時間久了關係肯定會逐漸變得疏遠。

  等到孫堅以後什麼時候掛掉,幾人也就未必會跟隨尚未及冠的孫策打天下。

  那麼,周琦這個老硬幣,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趙謙聞言,不由眼睛大亮,嘆道:“子異果真有治世之才。”

  他聽從了周琦的建議,讓人準備了肉食,急召程普幾人前來縣衙議事。

  卻說程普幾人入城以後,看到周琦受到如此隆重的對待,自己等人卻被冷落,皆心生不滿。

  就在他們互相抱怨的時候,忽然得知太守召幾人前去縣衙議事,皆有些疑惑。

  他們剛剛來到縣衙,還未曾行禮,就看到本來十分冷淡的汝南太守趙謙,卻是滿臉笑容的親自出門相迎。

  隻見趙謙親切的說道:“若非子異提醒,吾險些錯過了幾位義士。”

  “今日得解召陵之危,多賴諸位義士領兵相助,軍中不便飲酒,我且以水代酒,敬幾位義士一杯!”

  言畢,趙謙拿起了一杯涼水,對著程普幾人舉杯示意。

  幾人為趙謙突如其來的熱情感到懵逼的時候,正好看到旁邊的周琦正點頭微笑致意,當即心中了然,知曉汝南太守態度有此變化,應該是拜周琦所賜。

  他們本來淤積在心中的怨氣,頓時消失無蹤,急忙舉杯與趙謙對飲,臉上也都浮現出了笑容。

  周琦見狀,不由暗自感嘆。

  尚且屬於白身的程普四人,現在的確比較容易滿足,隻需要趙謙這位汝南太守給個臺階,當即冰釋前嫌,甚至有些誠惶誠恐。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

  如果換做是後世,某個平頭百姓被省級一把手親切召見,估計也會是這種表現,甚至會成為他們一輩子吹噓的資本。

  程普四人現在都還是年輕小夥子,也沒有歷史上的那種身份地位,自然容易得到滿足。

  否則,他們也不會在孫堅的刻意結交下,如此輕易就跟隨對方南征北戰了。

  雙方冰釋前嫌以後,先是吃了些肉食,而後趙謙滿臉凝重的說道:“賊軍雖然已經退去,然黃巾賊並未遭遇太大損失,明日必然繼續攻城。”

  “不知諸位,可有退敵之策。”

  這個時候,郡丞、典韋、許褚等人也都來到了縣衙之內。

  隻有郡尉,因為今日在城墻上麵廝殺受傷的緣故,正在軍醫那裡治療,暫時也沒有辦法領兵了。

  眾人聞言,當即各抒己見。

  有人說應該發動城內所有力量,仰仗城墻地利優勢,死守召陵縣城。

  有些人卻出言反駁,稱城墻低矮,年久失修,必不能長久抵擋黃巾賊,應該早做打算才對。

  眾人意見,大致就分為這兩種。

  雙方各持己見,都說得非常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眼看眾人你爭我吵,卻始終未能定下禦敵之策,趙謙感覺心中煩躁,最終卻是將目光放在了始終一言不發的周琦身上。

  “吾聞子異頗有謀略,為何今日議事卻始終一言不發。”

  周琦聞言,卻是起身拜道:“在下初至召陵縣城,對於縣城內具體情況了解不多,若貿然發言,恐怕有些不切實際。”

  “以我之見,應當先詳細考察一番,再做定計不遲。”

  周琦話音剛落,本來略顯嘈雜的屋內,頓時安靜下來。

  郡丞、程普等人臉上都露出了不自然的神色。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包括趙謙、郡丞在內的所有人,幾乎都是初至召陵縣城,城內情況大多都是聽別人講述,自己還沒有時間親自考察過。

  相比起周琦的嚴謹,為了表現自己而滔滔不絕的眾人,反倒是落了下成。

  就在眾人都略顯尷尬的時候,周瑾卻是推門而入,來到了周琦耳邊小聲說道:“縣長所需要的地圖,以及熟知附近地形與道路的商賈、老者,皆已找齊。”

  周琦對著趙謙歉然笑道:“下官為了了解召陵以及附近詳情,特令屬下尋找了這些人來,還請使君莫怪。”

  趙謙深深看了周琦一眼,道:“我們此前討論退敵之策,的確有些太過武斷了。”

  “今郡尉受傷,不能繼續指揮士卒守城,子異又頗具謀略、擅長兵事,不如就由你暫領城中兵馬,負責抵禦黃巾賊寇,可否?”

  周琦聞言,惶恐道:“某不過區區一縣長,屋內官職高於在下者不在少數,又有使君坐鎮此地,某豈敢僭越?”

  趙謙擺了擺手,道:“此事且容我獨斷專行,就此定下。”

  “子異放手施為,若能擊退黃巾賊寇,本官必然為你請功。縱然因為雙方實力懸殊之故,最終未能守住召陵,本官亦願擔下此責,絕不會拿子異頂罪。”

  聽到這裡,周琦當即斂容拜道:“蒙使君不棄,琦願肝腦塗地,誓退黃巾。”

  周琦先喚來城中官吏,詳細詢問了有關召陵縣城的所有事宜,而後眉頭緊皺,看向趙謙說道:“城中糧草雖能支撐半月,然城墻殘破,又缺乏守城物資,賊軍勢大。最多隻能支撐五日。”

  趙謙聞言臉色微變,問道:“五日時間,恐左右中郎將難以平定潁川賊寇,若使彭脫與波才會師於潁川,後果將不堪設想。”

  周琦皺眉道:“使君且莫慌。”

  他隨即又喚來了時常來往隱強縣城的商賈,問道:“汝等來往隱強與召陵之間,可知隱強縣城城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