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周郎巧設計,初戰斬賊酋(1 / 2)

  第133章 周郎巧設計,初戰斬賊酋

  “莫要放箭,吾乃新任漢陽郡都尉周琦,奉刺史之命,前來此地。”

  城墻上麵。

  本來正準備放箭的官兵,聽到了周琦的喊話以後,急忙叫來了自己的長官。

  “可有憑證?”

  周琦亮出了自己的印授,那名長官將印授吊到城墻上,看完以後急忙派人前去通知蓋勛。

  周琦是趁著夜色降臨,北宮伯玉等人暫時領兵撤退,才來城墻下麵喊話。

  沒過多久。

  蓋勛就帶著漢陽郡從事辛曾、孔常兩人過來,待看清楚果真乃是周琦本人以後,當即打開城門親自出城相迎。

  “於年關之際,調都尉前來涼州,乃我之過也。”

  周琦急忙惶恐拜道:“先生當麵,豈敢當都尉之稱,若蒙先生不棄,還請直呼琦表字即可。”

  按照現在的官職來講,周琦的品秩還在蓋勛之上,所以蓋勛才稱其為都尉,而沒有像以前那樣直呼表字。

  不過周琦乃是知恩圖報之人,對於蓋勛也頗為敬重,自不願如此生分。

  蓋勛卻是搖頭道:“禮法不可廢也。”

  “我若直呼都尉表字,城中士卒知曉,恐會因此輕視於你,對都尉日後統兵不利。”

  周琦略作沉吟,知曉蓋勛所言不錯,當即說道:“不如這樣,人前先生稱我為都尉,私下以表字相稱,如何?”

  蓋勛也並非迂腐之人,捋了捋胡須,道:“既如此,那恭敬不如從命。”

  “拜見先生。”

  兩人敘舊完畢,典韋也上來與蓋勛見禮。

  蓋勛看著威武雄壯的典韋,親自上前扶住典韋雙臂,道:“一別數載,典君威武不下往昔,有典君此等猛士相助,阿陽縣城必然牢不可破。”

  當初周琦千裡護送陽球家眷,典韋的勇武就得到了蓋勛的稱贊。

  隨著周琦討伐黃巾開始名聲鵲起,典韋、許褚的勇武之名,也逐漸開始為人所知。

  周琦見狀,拉來許褚說道:“先生,此乃吾帳下另一位猛士,勇武不下於典君,吾討黃巾之時能夠建功立業,多虧兩人每戰必先。”

  許褚心知這是周琦在抬舉自己,亦是急忙上前見禮。

  蓋勛打量著許褚,隻見此人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端的是威武不凡,當即轉頭對著周琦笑道:“何以天下猛士,皆入都尉帳下耶!”

  是夜,周琦就食以後,並未急著前去休息,而是四處探查城防,並且向蓋勛了解城內詳情。

  現如今,周琦也算是阿陽縣城最高軍事長官,蓋勛自當交接軍務。

  忙活了大半宿,周琦尚未完全了解縣城中事務,當即對著蓋勛說道:“我雖品秩略高於先生,然先生在涼州頗有名望,守城、撫民之事,還請先生多多操勞。”

  “今日天色已晚,暫且歇息,具體事務明日再議吧。”

  蓋勛目送周琦離去,卻是不由暗自點頭。

  “時隔數年,子異已然功成名就,卻仍能不驕不躁,對我也頗為恭敬,看來當初沒有看錯人啊。”

  他本以為,周琦被封為郡都尉,來到阿陽以後,會以最高軍事長官自居。

  不過觀其態度,顯然還是打算以自己為主。

  這一點,就值得蓋勛對周琦刮目相待了。

  蓋勛雖是謙謙君子,卻也並不妄自菲薄,知曉胡漢雜居的涼州局勢究竟有多麼復雜。

  他自己雖然不善兵事,但是憑借威望守城卻不在話下。

  如果換成周琦守城,在不了解涼州事務的情況下,反而有可能壞事。

  相比起周琦的迅速晉升,蓋勛擔任漢陽郡長史已經很多年了。

  他現在資歷、家世、名望都已經足夠,隻要再立下些許功勞,未來必然前途遠大。

  不過相比起升官,蓋勛更願意涼州能夠安定繁榮。

  這場叛亂規模尚且不大,可久居涼州的蓋勛卻已經能夠隱約感覺到,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沒有了段熲的震懾,羌人必會在涼州掀起滔天巨浪。

  朝廷如今對這場叛亂重視程度還不夠,隻是調撥錢糧讓涼州本地軍隊擊賊,一旦不能短期內撲滅叛亂,這場叛亂就會如同滾雪球般,變得越來越大。

  最終,甚至有可能會引起雪崩。

  再看看現在的涼州刺史左昌,何許人也?

  他不僅不主動平叛,反而貪汙軍用物資數千萬,還為了私人恩怨把蓋勛調到阿陽,想要借賊人之手將其除掉。

  左昌根本不顧大局,涼州叛亂早晚會變得不可控製。

  蓋勛正是看出了這點,才會想方設法把能征善戰的周琦調來涼州,以備不時之需。

  次日。

  周琦起來略晚,隻因涼州苦寒再加上長途跋涉,期間又遭遇不少盜匪,以致身體非常疲憊。

  蓋勛通情達理,倒也沒有麻煩周琦,而是自顧自的開始守城。

  不得不說。

  羌人的攻城能力,甚至連黃巾軍都比不了,區區小城阿陽,已經攔住了五萬叛軍有段時間。

  北宮伯玉見久攻不克,當即在城下喊話:“羌人兄弟們,我們被漢人壓迫的還不夠嗎,我們受到的欺淩、歧視還少嗎?”

  “我出自先零羌,雖與諸位兄弟不是一個羌種,卻也深知諸位兄弟在漢人貪官汙吏的治下,生活究竟有多麼艱難。”

  “過去數年,有多少兄弟家中牛羊、財物遭到盤剝,多少兄弟妻女遭受淩辱。”

  “這個冬天,又有多少兄弟被凍死,多少老人被餓死,多少部落消亡!”

  “黃巾起義,席卷天下,大漢朝廷自顧不暇,且涼州三明已死。”

  “我等兄弟既無活路,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現在,我,先零羌首領北宮伯玉,向各位羌人兄弟保證:隻要助我破了阿陽,城中漢人富戶、世家,爾等予取予奪,漢人女子任爾等擄掠,絕不阻止。”

  北宮伯玉話音落下,正在城墻上防守的羌人士兵,不少都是目光閃動。

  就在此時,蓋勛卻是排眾而出,走到了城垛旁邊,指著北宮伯玉罵道:“叛國逆賊,焉敢在此蠱惑人心。”

  “若說其餘羌人部落,或有可能生活艱難。”

  “然爾等先零羌乃羌人大部,護羌校尉府所征召湟中義從,也多為先零羌出身,又有誰敢欺淩先零羌之人?”

  “汝所作所為,不過因一己私利,卻要置其餘羌人部落於險境耶?”

  “涼州三明雖已不在,然朝廷地域廣袤,名將無數,縱沒有涼州三明,亦會有涼州三虎。”

  “昔日叛亂,多少羌人部落被官兵踏平,羌人兄弟之血灑遍涼州大地。”

  “北宮伯玉你為一己私欲,難道還要讓悲劇再次上演?”

  蓋勛的這番話,不僅拆穿了北宮伯玉的野心,也讓守城的羌人士卒背後冷汗淋漓。

  他們想起了被段熲支配的日子,眼中都露出了恐懼的神色,心中剛剛升起的那點小心思,迅速被掐滅了。

  所謂虎死餘威在。

  段熲哪怕已經死了四年,離開涼州更是很久了,羌人卻仍舊沒有忘記那位人屠的手段。

  東漢朝廷雖已腐朽,可是漢軍的強大仍舊深入人心。

  這可不是懦弱的宋朝,麵對異族鐵騎瑟瑟發抖,隻能屈膝求和。

  漢朝是有“一漢當五胡”的說法。

  當然,這裡的“一漢當五胡”,並非一個漢人士卒之勇武,能夠搏殺五個胡人。

  而是指漢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甲胄齊備,聞金則進,聞鼓則退。

  與之相反。

  胡人部落繁多,互不統屬,軍紀渙散,根本不聽凋令,戰鬥意誌也並不強大,稍微遇到挫折就會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