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黃忠自動請纓,前去華容說降黃祖。 有人私謂周琦曰:“黃漢升初降,未可盡信,若彼前往華容以後不再返回,如之奈何?” 周琦卻是搖頭道:“漢升乃忠義大丈夫,豈會食言而肥?” “若其果真未曾歸心,縱然將之強留下來,又能如何?” “吾意已決,爾等休要再勸,吾相信漢升,彼絕不會負我!” 當黃忠得知了這件事情以後,想起了當初劉表對自己的猜忌,不由虎目含淚。 他沒有多說什麼,徑直朝著華容麵見黃祖。 此時的黃祖,心中也無比糾結,每日都是戰戰兢兢,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當初周琦使用假道伐虢之策,拿下江夏把黃祖驅逐了以後,再加上周旌在江夏殺了不少黃氏子弟,雙方已經結下了仇怨。 這也是為什麼,當周琦率兵攻打荊州之際,黃祖是最堅定的主戰派了。 可是現在,劉表、蔡瑁先後投降,華容已經成了一座孤城,黃祖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未來當何去何從。 就在黃祖焦躁不安之際,忽有左右來報,言中郎將黃忠來訪。 二人同姓,雖不屬於同郡黃氏,卻終究有些香火情,就好似沛國周氏與廬江周氏那等關係。 對於黃忠這位威震荊州的猛將,黃祖亦是不敢怠慢,急忙親自出門相迎:“漢升今日怎會來華容看我?” 黃忠笑道:“隻因你我皆出自黃氏,不忍將軍屍首分離也。” 黃祖聞言,笑容卻是僵在了臉上,眼神逐漸變冷,問道:“黃將軍此來,乃是為了給周琦充當說客?” 黃忠點頭道:“將軍所言不錯,然除此之外,亦為救將軍性命而來!” 黃祖心中惱怒,當即對著左右厲聲喝道:“送客!” 言畢,黃祖就準備轉身返回屋內。 “將軍請離開吧!” 黃祖親衛見狀,急忙上前攔住黃忠,責令其立刻離開。 黃忠眼中卻是閃過一道厲芒,三拳兩腳就把那幾個親衛打翻在地,而後奪來一把大刀,直接欺身來到了黃祖身前。 黃祖見狀,不由驚怒交加,厲聲喝道:“黃漢升,汝欲如何?” 門口的動靜,很快就將附近的士兵全都吸引了過來,他們將黃忠、黃祖包圍起來,虎視眈眈。 黃忠卻絲毫不懼,雙目死死盯著黃祖,沉聲道:“汝知我武藝,以你我之間距離,我若動手,無人能護得住你。” 黃祖心中慌亂,表麵卻是強裝鎮定,厲聲道:“我若死,你也休想走出華容!” “鐺!” 黃忠聞言,卻是微微一笑,而後直接扔掉了手中長刀。 黃祖見狀,反倒是有些摸不著頭腦,想不明白黃忠究竟想要乾嘛。 “拿下!” 黃祖的心腹親衛見黃忠沒了武器,當即就指揮著眾人,準備拿下黃忠。 “住手!” 黃祖卻是將他們喝止住了,而後對著黃忠說道:“且隨我進入府中。” 二人坐定,黃祖問道:“你明明可以持刀將我挾持,為何又要丟掉武器?” 黃祖可不認為,像黃忠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將,會擔心殺了自己以後逃不出華容。 黃忠正色道:“某奪刀,是想告訴將軍,有隨時置你於死地的能力。” “正如當今局勢,荊州上下皆降,唯有華容成為一座孤城,隻要車騎將軍起兵來攻,無需士卒攻城,華容城內將士也會把將軍綁縛,開城請降。” “某棄刀,是顧念你我之間香火之情,不忍與將軍動手,僅此而已。” “正如車騎將軍,明明有能力輕鬆攻克華容,把將軍生擒,卻顧念荊州百姓,不願妄動刀兵,遣我過來勸說將軍主動投降。” 黃祖聽到這裡,不由長嘆一聲,頹然道:“我亦非不知天命之人,然此前與車騎將軍交惡,若投降,恐怕未來日子不好過。” 黃忠聞言,卻是大笑出聲:“將軍如此想,也未免太小瞧車騎將軍肚量了。” “某此前數次與揚州兵馬大戰,頗有斬獲,車騎將軍非但沒有記恨於我,反而待我甚厚,哪怕劉景升都對我猜忌不肯重用,唯有車騎將知我心意。” “且將軍可曾聽聞,此前張文遠突襲廬江斬殺廬江郡都尉黃邵,黃邵乃車騎將軍心腹,車騎將軍卻仍舊沒有責罰張文遠,反而委以重用。” “敢問將軍與車騎將軍之仇怨,可比得上我屢次擊敗揚州兵馬?可比得上張文遠殺黃邵之仇?” 黃祖搖頭,道:“不如也。” 黃忠繼續說道:“車騎將軍乃當世英雄,有吞吐天下之誌,豈會因小怨而不顧大局?” “臨行之前,車騎將軍還對我再三叮囑,言黃祖頗有才能,且為忠義之士,定要勸說其主動投降。” “黃祖若降,可表其為吳郡郡守。” 黃祖聞言,滿臉不可置信,問道:“車騎將軍果真如此說?” 黃忠拍著自己的胸脯,道:“某親耳聽見,豈會有假?” 黃祖此人,絕非庸才,否則歷史上也不會先後射殺孫堅、淩操、徐琨等人,讓東吳歷經三代,耗時十八載才艱難攻取江夏。 哪怕黃祖最後兵敗身死,卻雖敗猶榮,你道為何? 原來,孫權為了奪取江夏為父報仇,幾乎傾盡江東之力,就連周瑜都派出來了,這才斬殺黃祖。 在那種情況下,黃祖幾乎不可能擊敗孫權、周瑜等人,保住江夏。 周琦也是看重了黃祖的才能,這才想要讓他前往吳郡,擔任吳郡太守之職。 此前周琦初據揚州,手下人才極度缺乏,而且又為了拉攏揚州各大世家,因此郡守大多啟用揚州本地士人,這樣做其實有許多隱患。 吳郡毗鄰徐州,與徐州之間隻是一江之隔,也是江東世家最密集的地方,最好派遣外地郡守。 此前讓周尚擔任吳郡郡守,也是迫不得已,如此有悖於三互法,揚州世家大族也有可能相互勾連,各自舉薦本族子弟。 讓黃祖前去擔任吳郡郡守,就好像在魚群裡麵放了一條鯰魚,可以把水攪渾,也能製約吳郡世家的發展。 且吳郡毗鄰徐州,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前線,讓黃祖去守吳郡,也算是人盡其才。 至於黃祖會不會反叛,周琦倒也並不擔心。 首先,黃祖族人全在襄陽,而且其在吳郡毫無根基,吳郡各大世家幾乎都與周琦有姻親關係。 隻要襄陽不失,黃祖就不可能反叛。 就算黃祖抽風了反叛,吳郡各大世家也不會支持黃祖,恐怕對方今天舉兵,明天就橫死了。 黃祖深吸一口氣,而後說道:“承蒙車騎將軍厚愛,某願降!” 黃祖投降,也就代表著荊州除了南陽郡以外,已經全都落入周琦的掌控之中。 周琦大喜,親自麵見了黃祖,好生撫慰了一番,私下許諾命其擔任吳郡郡守之職,不過暫時沒有公布。 因為奪取荊州以後,必然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動,究竟如何重新洗牌,不可太過隨意,還需要仔細斟酌。 就在周琦奪取荊州的同時,曹操卻是腹背受敵,無比艱難。 眼看沛縣、豐縣為劉備所得,劉備率領麾下兵馬,意圖攻入山陽郡,直取昌邑,與孫堅東西夾擊曹操。 此時西部戰事告急,孫堅長驅直入在兗州境內攻城掠地,無人能擋,曹操沒有時間與劉備糾纏,遂一麵任命程昱為山陽郡守,命其率軍抵擋劉備,一麵親自領兵前去與孫堅交戰。 孫堅此時已經奪取了半個濟陰郡,將濟陰郡郡治定陶圍得水泄不通。 曹操率兵趕來,屢次與孫堅交戰,雙方互有勝負,都奈何不得對方。 曹操見孫堅父子二人皆驍勇,麾下將士善戰,忍不住嘆道:“孫堅不死,吾心不安。” 孫堅驍勇善戰,仰仗豫州以及南陽郡的錢糧,屢次進犯兗州,讓曹操疲於應對,心中也難免起了殺心。 “孫堅雖勇,然若無袁術錢糧支持,也不過是沒了爪牙的猛虎,可任意揉捏。” “吾有一計,可令孫堅首尾不得兼顧,斬其首級如探囊取物!” 就在此時,忽有一道聲音響起,眾人視之,卻是剛剛被荀彧舉薦,前來投奔曹操的郭嘉郭奉孝。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郭嘉前去麵見袁紹以後,知其並非明主,離開冀州返回家鄉隱居了六年時間,等戲誌才病故,曹操沒了謀主,郭嘉才在荀彧的舉薦下投靠了曹操。 隻不過,如今歷史已經被改變,由於戲誌才投靠周琦的緣故,曹操現在極度缺乏謀主。 荀彧、程昱雖然都是頂級謀士,可前者更擅內政,後者更擅軍事,與謀主之間還差點距離,並不能為曹操規劃所有的戰略方針。 正是為此,曹操現在才如此困難。 不久前,就在曹操準備起兵攻打徐州之際,荀彧向曹操舉薦了郭嘉。 二者見麵,相談甚歡,曹操無比欣喜,拜郭嘉為軍師祭酒。 然郭嘉新至,對於曹操以及兗州局勢,還並不怎麼了解,而且有心多觀察一下曹操,所以才開始並未過多參與政事。 時至今日,郭嘉已經熟悉了曹操,知道此人可以輔助,再加上曹操陷入困境,就準備出手相助。 郭嘉首次設謀,自然不可能平平無奇,至少也應該立下大功,如此才能奠定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曹操聞言大喜,急忙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卻說孫堅勢如破竹,一路攻到了定陶,本來打算攻取濟陰郡全境,如此兗州就成了個四麵漏風的破篩子,哪怕曹操再如何厲害,恐怕也敗局已定。 未曾想,本來大好的局勢,在曹操率兵返回以後,卻是被改變了。 “曹孟德知兵善戰,果非常人,可惜此等英雄,最終卻隻能與我站在對立麵。” 此時的曹操,名聲較好,哪怕孫堅也非常敬佩對方。 要知道,諸侯討董之際,也唯有孫堅、曹操二人盡心盡力,其餘諸侯都是各懷心思。 經過那件事,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 不過時至今日,諸侯並起,哪怕孫堅對曹操頗有好感,卻也隻能與之刀兵相向。 “報,曹操引兵來戰!” 孫堅正感嘆間,忽有左右來報,言曹操出城叫陣。 孫堅眉頭微皺,暗道:“此前曹孟德都是以守為主,今日為何如此反常,主動出城邀戰?” 他雖想不明白,卻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引兵前去與曹操交戰。 不攻城進行野戰,對於孫堅更有益處,他自然不會拒絕。 卻說曹操引眾將出城,左右圍繞,操獨乘一騎立於中央。 孫堅引兵而來,看到如此陣勢,卻是眉頭緊皺,暗道:“曹操並非不通兵事之人,為何會擺出如此陣勢?” 孫堅正疑惑間,卻見曹軍之中奔出一騎,徑直朝著孫堅而來。 孫策等人見狀,正準備出去攔截,卻被孫堅所阻止。 那騎來到孫堅前麵,高聲喊道:“曹使君謹請孫將軍陣前會話。” 孫堅眉頭微皺,卻是看到曹操已經單人獨騎縱馬來到陣前,黃蓋當即小聲說道:“這個距離,已經進入弓箭射程,將軍何不令人放箭射殺曹操?” “曹操若死,兗州可定也!” 孫堅聞言,卻是搖頭道:“彼邀我陣前對話,我若命人放冷箭,豈不令天下人恥笑?此非英雄所為也!” 言畢,孫堅交代了幾聲,亦是縱馬向前,來到了曹操身旁。 孫堅勒住韁繩,問道:“孟德喚我前來,所為何事?” 曹操看著孫堅,忍不住嘆道:“吾與將軍同伐黃巾,並討董卓,此前知文臺兄大破董卓,攻入雒陽,心中甚是激蕩。” “吾嘗謂身邊眾人曰:天下若多幾個孫文臺此等英雄,何愁奸佞不除,漢室不興!” 孫堅心中觸動,亦是感嘆道:“昔日諸侯會盟於酸棗,皆畏戰不前,每日大擺宴席,空耗錢糧,唯有孟德舉義軍,興義舉,主動領兵前去追擊董卓。” “此戰孟德幾乎喪命,麾下士卒亦傷亡殆盡,卻仍舊不改孟德誅殺國賊之誌。” “諸侯與孟德相比,宛若雲泥。” 曹操問道:“文臺今日多少歲?” 孫堅答曰:“虛歲四十歲矣。” 曹操嘆道:“文臺與吾同年,往日興兵討伐黃巾,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樂耶!” 兩人隻把舊事細說,並不提起軍情,說罷大笑,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去。 孫堅軍中,多有袁術麾下將領以及探子,早有人將此事報知袁術。 與此同時,又有潛伏進入曹軍之中的細作回報:“曹操兩麵受敵,念孫堅乃當世英雄,欲以兗州牧之位相讓,隻希望孫堅占據兗州以後,能夠擋住曹操攻打陶謙,為父報仇雪恨。” 袁術聞言,不由大驚。 他雖表孫堅為兗州刺史,可對於這頭江東猛虎,卻也時常戒備,並不願孫堅果真占據兗州。 他急忙率軍開奔前線,召來孫堅,問道:“君於曹操陣前所言何事?” 孫堅坦然說道:“隻訴討黃巾、董卓舊事耳。” 袁術心中微沉,卻並未發作,問道:“安得不言軍務乎?” 孫堅答曰:“曹操不言,吾何獨言之?” 袁術心中甚疑,隻是礙於沒有證據,且還要依仗孫堅攻城略地,隻能暫不發作。 他打算先等等,看看曹操是否真的以兗州牧之位相讓。 若事情屬實,袁術自不會坐視不理。 袁術也趁著等待的機會,派遣心腹將領接管孫堅打下的地盤,而且自己親自領兵屯於長垣。 卻說曹操回城,謂郭嘉曰:“吾陣前與孫堅對語,又故意放出消息,言欲以兗州牧之位相讓孫堅,必可離間二人。” 郭嘉卻是搖頭道:“此計雖妙,尚未足離間二人。某有一策,可令袁術、孫堅自相仇殺。” 操問其計,郭嘉說道:“袁術出身世家,心高氣傲;孫堅戰功卓越,功高震主。明公可親筆作一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單與孫堅,中間朦朧字樣,於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送與孫堅,故意使袁術知之。” “術既起疑,必索書信來看。若見上麵要緊去處盡皆改抹,必然疑心加重,疑則生亂也。” 曹操撫掌大笑:“此計甚妙。” 操遂寫書一封,將緊要處盡皆改抹,然後實封,故意多遣從人送往孫堅營寨。 果然有人報知袁術,袁術心中愈疑,徑來帶兵前來孫堅處索書觀看。 孫堅此時,也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對,有心不把書信給袁術觀看,不過如此一來,誤會必然加深。 無奈之下,孫堅隻得將書與袁術。 袁術見上麵有改抹字樣,問道:“書上如何都改抹糊塗?” 孫堅隻得硬著頭皮說道:“原書如此,不知何故。” 袁術聞言大怒,喝道:“汝當吾是三歲孩童耶?” 袁術拂袖而去,擔心孫堅與曹操聯合,遂暗中聯絡孫堅軍中自己心腹將領,夜間發動突襲。 孫堅所立營寨雖然頗為堅固,根本不怕曹軍劫營,奈何軍中多有袁術麾下部將,他們與袁術裡應外合,再堅固的營寨也抵擋不住。 是夜,軍中大亂。 孫堅隻帶千餘心腹將士突出重圍,卻中了紀靈設下的埋伏,被亂箭射殺。 孫策以及孫堅部將,拚死搶走孫堅屍首,突圍而去。 孫策得知突襲營寨之人乃袁術以後,拔劍斬斷樹木,厲聲喝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