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孟德抉擇,子異心思
  雒陽。
  曹操領兵進入大漢百餘年所在的都城,看著曾經無比繁華之地,變得如此殘破,不由心情沉重。
  他轉頭對著郭嘉說道:“料想長安先後經過董卓、李傕、郭汜之亂,以及去歲的大饑荒,民生恐怕比如今之雒陽更加凋零。”
  “曾經作為天下中心之地,如今卻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吾一心匡扶社稷,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眼睜睜看著雒陽變成這般。”
  說到這裡,曹操想到如今諸侯混戰,百姓仍舊流離失所,忍不住潸然淚下。
  郭嘉看到神都雒陽此等模樣,亦是感到心中沉痛,最終隻能安慰曹操道:“正是因為群豎橫行於天下,才需要明公此等豪傑平定亂世,還天下百姓以朗朗乾坤。”
  “雒陽今日雖然殘破,隻要明公好生經營,未來必然會再度成為天下中心!”
  曹操抹掉眼淚,振奮精神,道:“吾必窮極一生,讓洛陽再度變得繁榮昌盛起來!”
  曹操既得雒陽,一麵招收流民重建舊都,一麵繼續引兵西進,剿滅仍舊盤踞在關中的西涼軍殘餘。
  這些年,曹操占據四戰之地的兗州,身邊都是強大的諸侯,幾乎始終麵臨腹背受敵的境地。
  與那些強鄰相比,如今早已分裂、衰敗的西涼軍,反倒顯得不堪一擊。
  曹操親自披甲執銳,每戰必然在先,麾下將士皆願效死,又有郭嘉這位頂級謀士輔佐,在關中可謂是所向披靡。
  李傕、郭汜先後兵敗被殺,張濟、張繡叔侄二人,以及其餘西涼軍將領,迫於局勢先後投降。
  曹操又擊敗盤踞河東的白玻賊,獲得戶口數萬,皆遷往雒陽附近屯田。
  曹操勢如劈竹,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關中,最後直接打到了長安,並且占據陳倉。
  直到此時,曹操才知道什麼叫做千裡無人煙。
  曹操看著這片曾經無比繁華的膏腴之地,如今變成這般模樣,久久不語。
  郭嘉趁機勸道:“明公可派兵駐守陳倉,而後遷兗州之民充實關中,扼守關中天險,再尋機爭奪天下。”
  曹操聞言,卻是有些遲疑了。
  按照郭嘉和荀彧此前的建議,讓曹操放棄自己經營了多年的兗州,將境內百姓全都分批遷往關中,而後依仗關中之地利以及沃土,好生經營再尋機爭奪天下。
  之所以如此建議,隻因曹操如今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歷史上許多投奔曹操的文臣武將,如今都在周琦麾下效力。
  以致如今的曹操,實力遠遠不如歷史上那般。
  最為重要的是,袁紹實力比歷史上膨脹許多,更是提前數年平定了河北。
  曹操若不讓出兗州,必然會跟袁紹對上。
  歷史上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已經占據關中、兗州、豫州、徐州,還有盤踞幽州的鮮於輔等人投效,與袁紹相比卻仍舊宛如以卵擊石。
  現在的曹操,隻占據兗州這個四戰之地,也沒有天子以及諸多文臣武將,若不避其鋒芒,隻能被袁紹碾壓成齏粉。
  正是為此,郭嘉、荀彧才勸說曹操,放棄兗州轉而攻占關中,先避袁紹鋒芒,再尋機爭奪天下。
  別看關中如今十分殘破,可是作為八百裡秦川,又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發家之地,更是漢朝的經濟政治中心,隻要能夠擁有足夠的人口,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郭嘉、荀彧勸說曹操遷兗州之民入關中了。
  亂世之中,最重要的資源當屬人口,其餘才是地盤。
  若空有地盤而無人口,又有何用?
  眼看曹操仍舊有些遲疑,郭嘉卻是勸道:“夫東都雒陽者,綿延數百年也。其東有成皋,西有崤[xiáo]函、澠池,背靠黃河,前臨伊、雒二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足以為長安屏障。”
  “關中左有崤函之險,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裡;南有巴蜀富饒之地,北有胡苑牧場之利,阻三麵而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
  “關東諸侯可圖,則引兵東進以圖天下。若不可圖,則可西取隴西,南攻巴蜀。”
  “至不濟,亦可據關中而守。”
  “彼時閉關招收流民,廣開商路,鼓勵生育,與民休養生息十數年,關中必然復為天府之國。”
  “昔年秦國據關中而得天下,明公亦未嘗不能因關中而匡扶社稷。”
  “反觀兗州,四戰之地,明公在此征伐多年,仍舊腹背受敵,難得寸進。”
  “若袁本初遲遲不能平定北方,明公尚可趁機往南擴張,尋機與之一決勝負。”
  “然當今局勢,公孫瓚覆滅就在近日,袁紹若得北方四州,必然引兵南下,彼時明公若仍據兗州,又當何去何從?”
  “明公若遷兗州之民入關中,初期雖會消耗大量錢糧、人力、物力,然於長遠來講,卻是利大於弊。”
  曹操聞言,卻仍舊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