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初次交鋒,相互算計(1 / 2)

  第239章 初次交鋒,相互算計

  周琦聽著劉備的話,卻是眉頭微皺,臉上露出了沉思之色。

  劉備見狀急忙問道:“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周琦看著劉備,問道:“這些情報都是重要軍情,玄德公從何處得知?”

  劉備道:“自然是麾下斥候僥幸從袁軍士卒口中得知。”

  他好似猜到周琦的顧忌,繼續把張飛的話復述了一遍,道:“將軍勿疑,袁紹於兩軍陣前吐血昏迷,這件事情肯定瞞不住,袁軍上下混亂也是在情理之中。”

  周琦反問道:“若玄德公易地而處,於兩軍陣前吐血昏迷,麾下將士會不會混亂成這般模樣?”

  劉備尚未答話,張飛卻已經說道:“有某與雲長、子龍在,軍隊怎能亂起來?”

  周琦微微一笑,隻是看著劉備,不再說話。

  若論對於袁紹的了解,在場無人比得上周琦。

  無論是從史料中洞悉了袁紹的一生,還是當初在雒陽與袁紹相交莫逆,都是別人未曾擁有過的經歷。

  正是因為了解袁紹,周琦才知道這位一統河北的諸侯,遠沒有歷史上評價的那般不堪。

  事實上,歷史往往都是成王敗寇。

  就好比諸葛亮屢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薑維繼承其遺誌九伐中原亦是功敗垂成,因此對於二者詬病者亦不在少數。

  但琦作為袁紹曾經的好友,現在又是敵人,自然更了解袁紹。

  袁紹此人,能夠從一介庶子成為汝南袁氏最耀眼的存在,甚至得到了袁氏大部分門生故吏的投效,靠的可不僅僅是出身。

  論出身,庶子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地位,袁術這位嫡子的身份要遠遠高於袁紹。

  很多時候,庶子這個身份甚至會成為其發展的製約。

  越是大家族,嫡庶之分越加明顯。

  饒是如此,袁紹仍舊能夠擁有接今日成就,豈是僥幸?

  袁紹的確有的得誌便張狂的臭毛病,但是曹操、劉備不盡皆如此嗎?

  人們在逆境中,往往能夠爆發出不可思議的潛力,反而是在順境之中,容易迷失自我。

  很多時候,就連周琦都有些飄飄然。

  這並不能說明袁紹、曹操、劉備以及周琦不行,隻能說是人都擁有劣根性,這點很難避免。

  周琦看著劉備,正色道:“以孤對袁本初之了解,絕非僅憑三言兩語,就能將之氣的吐血之人。”

  “竊以為,此事頗為蹊蹺,玄德公還請謹慎行事。”

  還有一些話周琦就沒有明說。

  袁紹的政治能力,以及麾下的文臣武將,實力要遠遠勝過劉備。

  就連劉備遇到這種事情,有了關羽、張飛、趙雲在此,軍隊都不會亂到這種程度,別說袁紹了?

  更何況,此番出征袁紹還帶來了自己的兒子以及外甥。

  莫說袁紹可能沒有出事,就算袁紹真的出事了,仍舊有人主持大局。

  以上所探聽到的都是高級將領討論的內容,周琦不相信這麼容易就泄露出來。

  當然,周琦能夠有此猜測,也是基於對袁紹的了解,並且對於袁紹才能的認可,還有對其麾下文武的忌憚。

  若是換成袁術身處袁紹如今境地,周琦或許根本不會有任何疑慮,直接引兵殺了過去。

  周琦的這番話,宛若一盆冷水,將劉備的所有熱情都澆滅了。

  看著張飛等人仍舊麵露不認可的神色,劉備卻是目視眾人,讓他們莫要多言。

  劉備沉吟許久,終究還是說道:“話雖如此,若袁本初果真昏迷不醒,吾等卻坐視不理,豈不錯過了天大的戰機?”

  “大將軍擔心袁軍有詐,不妨等到明日,看看袁軍是否會對郯縣發起進攻。”

  “彼若攻城,則說明袁紹無恙。”

  “彼若不攻城,則說明情報不虛假,袁軍可圖矣。”

  周琦微微頷首,道:“且觀明日袁軍動向,再做定奪不遲。”

  “有了一晚的休息時間,吾麾下士卒亦能恢復體力,縱然彼時出了什麼變故,亦能從旁策應。”

  目送劉備離去以後,周琦轉頭看向周繼與諸葛亮,問道:“對於此事,你二人有何看法?”

  周繼天性謹慎,猶豫半晌才說道:“依孩兒觀之,父親所言不無道理,當按部就班據城死守,等到袁軍糧草耗盡,自可一戰破之,沒必要操之過急。”

  周琦微微頷首,而後又將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上,眼中帶著考校之意。

  諸葛亮沉吟的時間更久,周琦倒也沒有催促,隻是靜靜等待著。

  不知過了多久,諸葛亮才開口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吾對於袁本初及其麾下文臣武將,才能、性格以及受重視程度都不了解,不敢貿然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