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付出了慘痛代價,好不容易登上城墻,卻發現根本不能建功。
  荀攸再次獻計,讓袁紹一麵大張旗鼓攻城,暗地卻於城外密林之中挖掘地道,想要派遣奇兵,從地下進入城中。
  未曾想,周琦早就有所防備,使用翁聽之法探聽到了袁軍挖掘地道的方向,而後於城內穿地橫截之,待地道挖通以後,乃灌水入其中。
  袁軍進入地道者,皆被溺死。
  就這樣,袁紹用盡手段強攻郯縣百日,郯縣卻仍舊固若金湯。
  隨著時間的流逝,處於攻城方的袁軍傷亡明顯更高,士卒們逐漸露出了疲態以及畏戰情緒。
  反觀城中。
  劉備每日巡視城中鼓舞士氣,本來還因為此前大敗而惶恐不安的郯縣百姓,心也逐漸安定了下來,對於袁軍的畏懼也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袁紹見郯縣久攻不下,再加上大軍遠征糧草供應逐漸不濟,不由心煩意亂。
  此次袁紹南征,時間的確太過倉促,積累還不夠深厚。
  要知道,公孫瓚還活著的時候,袁紹幾乎無歲不征,每年所收的糧草幾乎都消耗殆盡。
  好不容易斬殺公孫瓚大破黑山軍,卻又要安置將近百萬的黑山賊寇,期間也消耗了無數錢糧。
  而且曹操讓出兗州,袁紹也是大出血,贈送給了曹操許多錢糧。
  正是為此,別看袁紹占據五州之地,轄地人口不計其數,實際上能夠調動的糧草卻沒有多少。
  現在大軍苦戰三月有餘,補給線又比較長,袁紹也感到有些後繼乏力。
  最為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天氣逐漸變冷。
  若不能在暴雪降臨之前攻克郯縣,等到氣溫降下來以後,大軍出征的成本可就要翻上數倍。
  就算準備了足夠的衣服被子,也可能會出現許多非戰鬥減員。
  若非迫不得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袁紹並不願在冬季發動戰爭。
  就在袁紹心中煩悶,想要撤兵又有些不甘心的時候,卻見其長子袁譚,帶著一人滿臉喜色的走了進來。
  袁紹看到長子袁譚,不由眉頭微皺,問道:“汝不去軍中坐鎮,見孤所為何事?”
  袁譚作為袁紹的長子,如今更是擔任青州刺史之位,既是幾個兒子之中戰爭經驗最多之人,也距離徐州最近。
  正是為此,袁紹攻打徐州之際,才將袁譚帶了過來。
  隻不過,袁紹終究還是更加喜愛自己的三子袁尚。
  甚至於,袁紹為了以後順理成章將位置傳給袁尚,還打算將其過繼給亡兄袁基。
  由此也能看出,袁紹究竟有多麼偏心了。
  按理來講,就算要給自己的亡兄過繼子嗣,也應該過繼庶子或者幼子才對。
  袁紹卻反其道而行,直接把長子過繼給了袁基,這是袁紹礙於袁譚功績,且身為長子的身份,才故意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