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李嚴出使(1 / 2)

  第293章 李嚴出使

  周瑜環顧眾人,道:“吾欲派遣人前往南鄭,勸說張魯獻城投降,不知誰願為使者?”

  眾人聞言,這次才恍然大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周瑜先是設謀突襲漢中,屯兵定軍山,兵鋒直指南鄭,給予張魯以及漢中文武極大壓迫。

  繼而,周瑜又打算使用外交手段,想要逼迫張魯投降,兵不血刃拿下漢中,

  不得不說,周瑜跟隨周琦、戲誌才多年,飽覽群書,又學習了先輩的作戰經驗,再加上其本人聰慧異常,所以眼光自然比別人更加長遠。

  周琦奪取漢中,不僅是想拿下這片益州的北部屏障,更是想要得到一個完整而又富庶的漢中。

  諸侯紛爭,說到底還是華夏內亂,需要盡可能的避免戰爭,以最小的代價達成目的。

  這與項弘南征驃、撣兩國,屠滅許多本地人,有著根本的區別。

  漢中富庶。

  張魯又信奉五鬥米教,對於境內百姓以及少數民族都非常寬厚,因此深得民心,也積攢了許多錢糧。

  若強行攻城,最後就算損兵折將拿下了南鄭,漢中多年積累的錢糧也有可能會付之一炬。

  更何況。

  以張魯在漢中的名望,如果使用強攻之策打下南鄭,未來安撫人心也會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如果是純粹的統兵將領,為了宣揚自己的威名,或許會在漢中大戰一場,最終將此地打成廢墟,斬首數萬,揚名天下。

  可如今的周瑜,卻不僅僅是統兵將領,更趨向於戰略統帥,考慮的事情自然比別人更加長遠。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寧願不宣揚自己的名聲,也要盡可能較為完整的保留漢中這片膏腴之地。

  就好比歷史上的漢中之戰。

  雖然從戰爭的結果上來看,蜀漢的確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是劉備此生之中,唯一一個能夠拿出手的戰績。

  漢中之戰不僅讓法正、黃忠揚名,也讓劉備終於在正麵戰場擊敗了曹操,很多人贏麻了。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劉備此戰不僅損兵折將,麾下將士傷亡慘重,而且最終拿下的也隻是一片廢墟。

  漢中百姓,早就被曹操分批次遷走了。

  因此,劉備雖然名義上拿下了半個漢中,卻沒有撈到實際上的好處,反而折損了不少國力。

  反觀後世的華夏,將近半個世紀沒有打過仗,經濟、科技、軍事卻都在快速發展,最終成為任何人都不敢輕視的存在。

  這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最好的詮釋。

  麵對周瑜的詢問,李嚴沒有任何遲疑,直接站了出來,說道:“某願往!”

  李嚴曾經作為使者,勸說黃忠歸降周琦,如今更是身為巴東太守,可謂是位高權重。

  隻不過,巴東這個地方,此前經過徐庶的治理,蠻人早就已經依附,基本沒有可以撈取戰功的可能。

  他本以為,此番北征漢中,終於能夠建功立業了。

  李嚴也想要撈取一些戰功,好等到楚王未來稱帝以後,能夠封候拜將,封妻蔭子。

  未曾想,周瑜卻根本沒打算強攻南鄭,而是想要勸說張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