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君子欺之以方
  這份卷宗,隻有事情的簡概以及縣令的判決,更詳細的資料並沒有。
  饒是如此,以諸葛亮的智慧,很快就察覺到了不對。
  他把卷宗放在了案幾上,對著蒯越說道:“茲事體大,吾初為荊州治中,恐怕不宜插手此案。”
  “既然刺史身體有恙,不若就由別駕審理此案,有吾在旁觀摩學習可好?”
  如此漏洞百出的案子,居然能夠從地方一直鬧到刺史府,甚至差點敲響了登聞鼓,其中肯定大有問題。
  此前因為楚王殿下的授意,諸葛亮不得不嚴格審核被舉孝廉者的資格,這才得罪了許多世家大族。
  否則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情商,哪怕再如何嚴明執法,都不會剛剛上任就與世家大族作對。
  諸葛亮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妥協的,否則也不會在製定《蜀科》,法正知法犯法又有人過來告狀的情況下,卻仍舊選擇視而不見了。
  並非諸葛亮不知道法正犯法對於推廣《蜀科》的影響,隻是他更知曉劉備對於法正的器重,知曉東州派係勢力的強大,才會選擇妥協。
  這才是合格的政治家。
  一個隻知道硬鋼,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官員,最多隻能在地方博一個清官的名聲,根本進不了中樞,也成不了所謂的政治家。
  畢竟,世界上隻有一位教員。
  諸葛亮看著漏洞百出的卷宗,再加上又是蒯越親自送來,就已經感覺到了陷阱的味道。
  如今世子已經去益州赴任,諸葛亮在襄陽幾乎算是孤立無援,根本不願趟這趟渾水,才直接出言拒絕。
  蒯越聞言擺了擺手,道:“處理此類案件,治中比別駕更合適,孔明無需推辭,也無需太過擔心,大不了你審理案件的時候,吾於旁邊掠陣,絕不會讓孔明孤立無援。”
  諸葛亮卻不中計,而是說道:“茲事體大,畢竟還涉及到登聞鼓,還是應該先請示一下刺史。”
  蒯越心中微沉,擔心案子捅到邊讓那裡對方會插手。
  蒯越敢算計諸葛亮,那是因為對方無權無勢,唯一的靠山也不在荊州。
  邊讓卻是不同,不僅是蒯越的上官,而且又是楚王殿下的老師,名聲更是著於四海,並非蒯越所能得罪的人物。
  他心思急轉,開口勸道:“刺史身體抱恙,貿然打擾並不合適。”
  諸葛亮卻是說道:“別駕如果不願受理此案,那就先將其擱置,等到刺史身體好些以後,再來辦理此案。”
  “吾初次為官,實在沒有審理此類案件的經驗,若最終鬧出了冤假錯案,豈不有愧於主公器重?”
  蒯越見諸葛亮油鹽不進,不由感覺有些無力。
  他本以為,諸葛亮剛剛出任荊州治中,就敢刷下那麼多世家大族族中子弟,乃是年輕氣盛之輩。
  未曾想,這位看似年輕的治中,實際上卻穩如老狗,渾身上下沒有露出任何破綻,根本不給蒯越發難的機會。
  蒯越心念急轉之間,當即說道:“使君身體不知何時能夠痊愈,案子若拖延太久,恐怕那名婦人又會跑去敲登聞鼓。”
  “既然孔明執意要去拜訪使君,就隨我一同前往吧。”
  蒯越選擇退後一步,也是仗著在邊讓麾下任職許久,若是自己向邊讓舉薦諸葛亮,這件案子大概率還是會落到對方身上。
  假如邊讓選擇親手處理這個案件,蒯越也就會另想辦法對付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