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越境搶糧 看著周琦麵露為難之色,周瑜當即說道:“袁本初是否要圖徐州,尚未有定論,不若先行觀望。” 周瑜可是知道,劉備撕毀盟約的舉動,不僅惹怒了楚王殿下,也讓許多楚國文武不滿。 如果在事情尚未明了之前,就著急忙慌的前往提醒劉備,一旦袁紹沒有攻打徐州,反而會讓楚國下不了臺,諸將心中也不好想。 周琦聞言,點頭道:“公瑾之言大善,且觀望一下吧。” 徐州,郯縣,齊王府。 劉備看著袁紹派人送來的詔書,不由眉頭微皺。 如今的劉備,在接受了袁紹的冊封以後,名義上已經歸屬了趙國,因此袁紹下詔給劉備倒也合乎禮法。 隻是明眼人都知道,劉備名義上雖然歸順了趙國,實際上卻仍舊屬於獨立的諸侯。 袁紹此時給劉備下詔,顯然有些狂妄自大了。 陳宮問道:“不知袁本初這份詔書裡麵說了什麼?” 袁紹微微一笑,而後又下了一道詔書,派人送給劉備。 對於袁紹的這個要求,劉備自然又以糧食尚未收割為由,委婉拒絕。 陳宮眉頭微皺,道:“此事頗有蹊蹺。” 曹操、士燮得到冊封以後,都對楚國用兵,哪怕曹操兵敗返回關中,至少也出力了。 沛國此前被周琦送給了劉備,劉備也是好生經營。 “以袁軍兵力,想要解汝陽之圍根本不難,卻非要讓大王出兵相助,他這是想把徐州徹底推到楚國的對立麵,彼好坐收漁翁之利啊。” 看著袁紹的模樣,沮授笑著說道:“陛下無需如此,這不是早在預料之中嗎?” 沛國此前本就是袁紹的地盤,後來周琦將之攻下送給了劉備,此時袁軍在沛國收割莊稼,恐怕也是在表達對於劉備不作為的不滿。 陳宮略微沉思,而後說道:“按理來講,此時趙、楚交戰正酣,袁本初本不應該交惡徐州才對。真要逼得徐州與之交戰,趙國可就要兩麵受敵了。” 諸葛瑾卻是說道:“既然此事頗為蹊蹺,大王何不派遣一位持重將軍領兵前往沛國?如此既能探查事情緣由,也能提前防備袁本初。” “某請兵五千進駐沛國,袁軍膽敢繼續搶奪沛國莊稼,某必殺得他們大敗而歸!” 二人對視一眼,齊聲說道:“大善!” 劉備心中也是這麼想,當即修書一封,讓人送給袁紹,委婉的告知對方,現在正值秋季,士兵們都被遣返回家收割糧食,實在抽調不出兵馬。 唯有劉備,得到了齊王的爵位卻作壁上觀,袁紹自然心中惱怒。 劉備問道:“公臺的意思,是不出兵相助袁本初嗎?” 接下來,袁紹也不再搭理劉備,反而派遣了源源不斷的軍隊進入汝南郡,本來還打算包抄、圍困張遼等人。 如果真的讓張飛帶兵進入沛國,趙、齊兩國必然交惡,甚至有可能會爆發戰爭。 劉備將目光投在了陳宮身上,問道:“公臺如何看待此事?” 劉備問道:“有何蹊蹺?” 袁軍進駐汝南,卻撲了個空,繼而居然拿著鐮刀轉向沛國,開始收割那裡的糧食。 劉備輕嘆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如今趙、楚交戰,襄樊戰場袁軍雖然占據攻勢,奈何楚國占據地利,導致袁本初久攻不下。” 其餘諸將,卻不似張飛這般魯莽。 當袁紹看到了劉備的書信以後,不由冷笑連連,而後看向沮授,道:“愛卿果真沒有料錯,這劉備是真的打算隻要好處不乾事啊!” 劉備之所以一毛不拔,也是知曉徐州不可能始終與趙國相安無事,雙方早晚必然會有一戰。 “袁本初不願抽調襄樊戰場的兵力,因此希望孤能出兵解汝陽之圍。” “除此之外,汝南戰場之上,張遼、徐晃、周承圍困汝陽多時,城中糧草所剩不多,已經搖搖欲墜。” 陳登亦是說道:“此事的確宛若霧裡看花,莫非袁本初真的缺糧了?” 陳宮聞言,卻是冷笑道:“這袁本初倒是好算計。” 劉備看著氣憤填膺的張飛,出言安撫道:“三弟莫急,且聽聽眾位先生的意思。” 劉備得到消息亦是大驚失色,急忙召來麾下文武議事。 這個時候給對方送糧食,不僅會徹底得罪楚國,而且也會壯大敵人,劉備又怎麼會如此做? 最要命的是,齊國此前撕毀盟約已經得罪了楚國,如果這個時候為了一些糧食再與趙國爆發沖突,後果可就難以預料了。 他剛剛把事情緣由講了出來,張飛當即跳了出來,道:“袁紹那廝欺人太甚,居然敢越界收割沛國莊稼,欺我徐州無人耶?” 陳宮點頭道:“自然不能。” 詔書的內容大致是這樣:既然玄德不能解汝陽之圍,那麼隻好自己派兵前往汝陽,隻是大軍征戰這麼長時間,導致軍中糧草不多。徐州距離汝陽較近,希望能夠暫時從劉備那裡借調一些糧草,等到戰爭結束以後,必然雙倍歸還。 趙國之強有目共睹,緊靠齊國絕對不是不敵。 “子龍,汝且帶領兩千騎兵奔赴沛國,務必查探清楚袁軍的真實意圖。若非迫不得已,莫要與袁軍發起沖突。” 劉備看向陳宮、陳登,問道:“你二人覺得子瑜之策如何?” 好在張遼、徐晃都乃當世名將,很快就發現了袁軍的意圖,當即不敢怠慢,急忙引兵撤回本郡。 劉備目光在諸將身上巡視,最終還是略過了正在拚命給自己使眼色的張飛,而後停留在了趙雲身上。 當沛國眾官吏得知大批袁軍越界收糧以後,紛紛快馬加鞭上報劉備。 “唯!” 趙雲領命而去。 卻說趙雲帶著兩千騎兵抵達沛國以後,就找機會暗中俘虜了幾名袁軍士卒,審問過後當即給劉備上書,言袁軍之所以跨境收割糧草,乃是因為前來馳援汝陽袁軍大將文醜,不滿徐州作壁上觀,才私自命令士卒如此。 他這樣做,既是為了搶一些糧食,又是為了惡心劉備。 趙雲送走書信以後,對於審問結果是否準確仍不放心,又尋機生擒了一名袁軍校尉。 此類將官,知道的總比士兵更多。 果不其然。 趙雲最後得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結果,在樊城久攻不下以後,如今袁紹麾下分成兩派,一派仍然堅持繼續與楚國交戰。 至於另一派,卻是主張先取徐州,再尋機覆滅楚國。 當然,包括袁紹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主張先滅掉楚國的。 畢竟,楚國可是一個強大的對手,好不容易安撫住了徐州,可以讓趙國心無旁騖的進攻楚國。 一旦此時與徐州交戰,楚國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到時候兩線作戰,並不利於趙國。 正是因為有此考慮,所以絕大多數人才反對與徐州交惡。 至於另一派,卻是以文醜為首的部分河北將領,由於顏良被馬超斬於陣前,導致許多河北將領對於楚軍有些心生畏懼,這才想要更換戰場。 隻是苦於沒有袁紹的支持,他們也無能為力。 此番袁紹派遣文醜馳援汝陽,文醜在得知劉備先是拒絕出兵解汝陽之圍,而後又拒絕提供糧草以後,就開始擅作主張,故意派人越界進入沛國境內,讓他們收割莊稼。 當然,文醜也不敢做得太過,這才沒有擄掠百姓以及攻城掠地。 由於此前袁紹對於劉備心生不滿,因此也就默認了文醜的態度。 袁紹卻是不知,文醜正是想要利用越界收割莊稼這件事,逼迫劉備忍不住率先動手。 那個時候木已成舟,就算袁紹再不想與徐州開戰,都於事無補。 趙雲探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不敢怠慢,急忙命人快馬加鞭將之送往徐州。 劉備看完了趙雲傳過來的消息,不由暗自嘆道:“好在沒有魯莽行事,派遣益德前往沛國,否則恐怕真的要如了文醜那廝之意了。” 徐州文武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也都暗自捏了把汗。 劉備環顧眾人,道:“既知此乃文醜之計,又當如何應對?” 眾人聞言,皆沉默不語。 這件事情的確不好處理。 如果是袁紹鐵了心要攻打徐州,劉備沒有選擇,自然也會傾盡全力與之一戰。 可是現在,袁紹明顯不想與徐州交戰,隻是麾下將領擅作主張,再加上劉備此前兩次拒絕,已經惹惱了袁紹,因此也就對文醜聽之任之了。 如果劉備對於文醜麾下將士不管不顧,那麼沛國今年的收成可就要歸屬袁軍了。 如果派兵前去阻攔,雙方極有可能爆發沖突,繼而引起兩國大戰。 眼看眾人皆沉默不語,糜竺卻是站了出來,說道:“此時與趙國交戰,並非上策。” “依我之見,既然那文醜不敢太過分,隻敢派兵收割莊稼,大王不妨一麵下詔讓沛國境內百姓快點收割莊稼,一麵派出兵馬前往沛國幫忙。” “我們無需阻攔文醜,隻要比他們收割莊稼的速度更快就行!” “對於那些被文醜麾下將士搶走糧食的百姓,再由官府出資為他們補充損失,如此既能避免發生沖突,亦可將損失降到最小。” 劉備從其言,當即派出了軍隊奔赴沛國,幫助百姓們收割糧食。 果不其然。 有了士卒的加入,百姓們收割糧食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許多。 袁軍多次來到徐州軍麵前挑釁,可對方始終沒有主動發起進攻,他們倒也不敢貿然挑起戰爭。 消息傳回徐州以後,劉備也不由略微舒了口氣。 文醜麾下將士能夠克製自己不與徐州軍發生沖突,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說明兩者之間現階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隻是令劉備沒想到的是,文醜見沛國收割糧食的速度比不上沛國軍民,居然調轉矛頭,又派兵越過沛國索性直接跑到了下邳,開始搶奪下邳的糧食。 張飛得知你這個消息以後,不由勃然大怒,道:“文醜那廝簡直欺人太甚,彼懼怕馬孟起難道就不怕我張益德?某請兵三萬,願意立下軍令狀,必要取文醜那廝首級獻於兄長!” 劉備臉色也不好看。 他可不是演義中的那種老好人,並不是願意吃虧的人。 可文醜越是如此咄咄逼人,劉備反而越要冷靜,不能中了對方奸計,將整個徐州拖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如今的徐州還是太過弱小,又不似楚國那般有險可守。 真要與趙國爆發戰爭,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齊國滅國的概率至少有八成。 他深吸口氣,努力平復著心中的怒氣,而後對著糜竺問道:“自從文醜派兵在沛國搶奪糧食開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孤就已經下令各郡縣官吏督促百姓們盡快收割莊稼,不知下邳郡現在的收割進度如何了?” 糜竺回道:“下邳郡的莊稼已經收割了大半,隻是剛剛收獲的糧食還沒有處理,很多都堆在了百姓們的家門口。” “我擔心那些袁軍會得寸進尺,直接把百姓們收割後的糧食搶走。” 劉備急忙說道:“吩咐下去,下邳郡剛剛收割的糧食都不許堆到外麵,孤倒是不信文醜那廝敢派人到百姓家中搶奪糧食!” 劉備之所以有這種自信,也是因為文醜麾下士卒在沛國的時候,雖然屢屢挑釁趙雲,卻也保持著應有的克製。 他們既不敢率先動手,也不敢闖入百姓家中,隻會收割那些地裡已經成熟的莊稼。 正是因為沛國袁軍的所作所為,劉備才會有這種想法。 關羽心中也是滿腔怒火,上前說道:“放縱袁軍在下邳郡肆意妄為,終究有極大隱患。某請領兵五千,前往鎮守下邳郡。” “如此,若遇到突發事件,也能應對一二。” 劉備聞言,卻是略微有些擔心的看著關羽。 他和關羽相識許久,可是知道對方傲骨錚錚,眼裡根本揉不得沙子,如果把關羽派往下邳,看到文醜麾士卒的所作所為以後,就有可能會一怒而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思來想去,他最終將目光放在了太史慈身上,道:“雲長暫且留在這裡,就由子義領兵五千前往下邳吧。” “子義當切記,若非對方率先動手,萬不可挑起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