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章出陣式(1 / 1)

翌日,永祿七年(公元1564年)正月二十九。   正式出陣討伐平戶鬆浦家之日。   一早我便帶領一眾家臣來到了城山城腳下東南方的法源寺進行戰前祈福儀式。   也就是“出陣式”。   家中所有重臣們一個個的都早已提前一天齋戒,並且在天還沒亮之前便早已沐浴凈身。   正常流程還有一條是避免與女性接觸,尤其瀕臨生產的女性,嚴苛到連這個女性碰過的東西即將出征的武將們都不能碰。隻不過,在進入戰場後,這條就作廢了,武將們就不會再避免與女性接觸。   話說現在是出征期間,也不知道再舉行出陣式還靈不靈。家臣們比較堅持要舉行一個,我也就無所謂了。   首先是舉辦一個連歌會,我作為總大將和家主,理應第一個開頭。   於是,我磨嘰了半天,便秘般的用已經還給語文老師的詩詞水平,憋出了了一句祈求美好的句子。   然後如負重釋的看向下一位。   用了半天,重臣們接二連三地創作了一個極為冗長卻又必須保證押韻的連歌,然後我們將完成的作品捐獻給了神社。   (連歌是啥,就不科普了,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   之所以舉辦這玩意,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武將們相信,舉行連歌會可以讓神明幫助自己戰勝敵人。明智光秀在發動本能寺燒烤大會前,也曾舉行過連歌會。   隨後,由軍配者(軍師)鍋島直茂主持舉辦出陣式。我作為總大將早早的穿戴整齊,全副武裝,坐在一個朝東邊的座位上。   在這裡行“式三獻”儀式。這項儀式的做法叫做“三三九度”,我麵前有個小案,上麵放置了早就準備好的“勝栗”、“打鮑”、“昆布”三樣菜肴和清酒。   我根據規定,每種菜式都必須吃一口,而且每吃一口後要接著喝一杯酒。   之所以要進行這種儀式,主要原因在於這三種菜的名稱連起來,是“戰勝敵人感到歡喜”的諧音。   但是如果是突發的戰爭情況下,比如被別人偷襲,突襲,那麼肯定沒有那麼多的規矩。這時,可以準備一片醬菜,借用“一片”和“斬人”的諧音。   雖然我知道這是封建迷信,缺乏理論根據,隻是圖個好彩頭的事情。不過,在看到大家進行儀式時可是非常嚴肅認真,也不敢亂來,穿越都穿越了,還有什麼事兒不能發生的?   在完成三三九度的儀式後,我還要進向信仰的神明祈求能戰勝敵人。   祈禱詞的內容一樣必須要押韻,祈求“能夠戰勝敵人、打倒敵人、獲得勝利”。   我自詡八幡大菩薩所選之人,所以隻能向八幡大菩薩許願。   讓我即興創作一首詩,這可就難倒我了,我是做不出來。   於是,跪在那裡,腦子瘋狂的回想有沒有應景的詩詞。   憋了半天,思前想後。   終於,有了!   於是也管它應景不應景,吉利不吉利,跪在八幡大菩薩神像前,我口中輕輕念叨:   洛陽東麓,舍那道場;聳室瓊殿,橫虹畫梁。   參差萬瓦,崔嵬長廊;玲瓏八麵,焜耀十方。   院象兜夜,剎甲支桑;新鐘高掛,高音永鍠。   響應遠近,律中宮商;十八聲縵,百八聲忙。   夜禪晝誦,夕燈晨香;上界聞竺,遠寺出湘。   東迎素月,西送斜陽;玉笥堀池,豐山降霜。   告怪於漢,救苦於唐;靈異惟夥,功德無量。   所庶幾者,國家安康;四海施化,萬歲傳芳。   君臣豐樂,子孫殷昌;佛門柱礎,法社金湯。   英檀之德,山高水長。   是的,我這個對詩詞一竅不通的人,就是在剽竊方廣寺鐘銘。   至於應景不應景,吉利不吉利,作為新時代五好青年,我怕這個?   到了這一步,整個出陣式就算是結束了。   我走出寺廟,左手持弓、右手持扇,雙手路過頭頂,口中大呼:“嘿!嘿!”   “喔!”身邊的家臣們一同高呼。   “嘿!嘿!”   “喔!”   “嘿!嘿!”   “喔!”   大家的呼聲逐漸提高音量,重復了十幾次。   最後全軍的呼聲,震耳欲聾,猶如雷霆,響徹雲霄。   我滿意的點了點頭。   然後大手一揮,大聲喊道:“出陣!”   隨著這句話的落下,我作為總大將,一馬當先,向著東方前進。   你問我鬆浦家領地在城山城西北方向,為啥往東走?   我也不想啊,規矩就是這麼個規矩,出陣式結束後,必須向南或東出發。   向南是來時的路,不能走,那就隻能向東了。   而且規矩是在此期間如果馬匹畏懼不敢前進的話,那麼便要重新向神明祈禱後才能出發。   由此可見,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日本戰國的兄貴們對於戰前討吉利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各種地步,寧願拖延進軍時間,也要取個好兆頭。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在我的身後,跟隨著我的馬迴眾,一支由各家質子和本家精銳武士組成的騎兵隊伍,隨著本家勢力越來越大,我的馬迴眾規模也越來越大,足有兩百餘人。   隨後跟上的是肥前備,再後麵是旗本武士隊,然後是各家臣的軍勢。   向東方行進大約半個時辰左右後,我帶領大軍在一處水流相對平緩的地方,率先渡過川棚川,正式踏入鬆浦郡。   晚間到達八幡嶽東麓之時,更是免不了祈福一番。   第二日,大軍按照既定計劃,兵分兩路,正式開始和平戶鬆浦家的戰事。   第一路由我作為總大將帶領,越過八幡嶽,至相神鬆浦家治下的廣田城休整後,直撲飯盛城。   匯合正在和鬆浦隆信對峙的神代勝利和鬆浦鎮後,繼續對峙。並且伺機一戰解決掉鬆浦隆信。   帶領的軍勢,除了本陣馬迴,肥前備四千餘人,旗本武士隊一百五十人外,再加上馬場鑒周所部。   第二路由江上武種為總大將,鍋島清房為軍師輔助,走八幡嶽東麓向北,自唐船城休整後,折而向東北鬆浦郡進軍。   那裡存在著一眾臣服於平戶鬆浦家的鬆浦黨們。如誌佐氏,禦廚氏,神江氏等。   主要任務是掃蕩鬆浦隆信配下的大小鬆浦黨們,讓他們後院起火,還能大賺一筆。最好的結果是影響到前線鬆浦隆信軍勢的士氣。   軍勢組成由我少弐家配下大小國人組成。   之所以這樣配置,也是因為各大小國人軍勢自成體係,可以讓他們分散劫掠的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