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章導火索(大水)(1 / 1)

最讓織田信長對少弐產生敵意的,還是羽柴秀吉和毛利、山名的聯軍作戰失利了。   毛利、山名和羽柴秀吉的交戰失利,要從荒木村重落敗開始說起。   荒木村重落敗後,他逃往毛利領地。   但是這個時候毛利正在全力勸說投降織田信長的吉川元春重回毛利,實在是顧不上他。   而此時的羽柴秀吉,正在全力進攻山名家。   山名家出自名門清河源氏,可以追溯到新田氏。由新田義重的嫡男義範在上野國多胡郡的山名地區居住,稱山名三郎,因此而得名。   而這位山名三郎義範,乃山名氏的中興之祖。   山名義範父親新田義重是新田氏的開山之祖,也是源氏的重要分支。   正因為這一層關係,新田家很自然地成為了源賴朝麾下的重要支持者。當時還叫新田義範還跟隨源賴朝參加了平氏追討戰,因戰功卓著封伊豆守。   他什麼時候改名山名義範,不知道。   但是文治四年(1188年)開始正式以山名氏家督的身份登上舞臺。   (《吾妻鏡》中記載:文治四年三月十五日,在鶴岡八幡宮供養大般若經,供養人為足利義兼和山名義範,隨行的還有裡見義成(新田義重的孫子)、佐貫成綱等人。)   文治六年(1190),源賴朝上洛,山名義範作為供奉人排在第三十位。後又參加了奧州藤原氏的征伐,青雲直上,成為了與足利義兼並列的重臣。而山名家也成了清河源氏的名門。   到南北朝時期,元弘建武之亂是新田與足利之爭。但是,當時山名家當主,山名政氏因為自己正室乃上杉重房的女兒,又是足利尊氏的叔母,選擇了加入足利氏一方,山名政氏加入足利一方,並借由嫡子時氏之手,使山名氏達到了家族事業發展的頂峰。   但是南北朝嘛,大家反復橫跳都是常態,隻是山名家跳來跳去,跳成了“天下六分之一殿。”   貞治三年(1364年),山名時氏正式復歸北朝方,條件是承認其在南朝方時的所領安堵。當時的山名時氏已經領有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美作六國,後來又領有山城、隱岐、出雲、和泉、紀伊五國的守護職,在66國中領有11國,風光無限。   後世山名一族被稱為“六分之一殿”,源出於此。   後明德之亂山名大敗。戰敗的山名氏被沒收了大部分的領地,由名鎮天下的“六分之一”殿變成三國的守護。   應永之亂爆發,山名再次崛起,直到應仁之亂爆發。使山名的勢力又變回三國。   (應仁之亂這裡不多說了……)   而山名徹底衰落,和赤鬆息息相關……   自室町幕府建立以來,與山名氏相鄰,四職之一的赤鬆氏,就一直與山名氏保持著敵對關係。   兩家之間的恩怨實在是太多,無論是明德之亂、嘉吉之亂還是應仁之亂,兩家都處於互相敵對的陣營,長久以來,兩國可以說形成了實質上的宿敵關係。   赤鬆氏自嘉吉之亂後一蹶不振,本領播磨也被劃歸山名管理。但赤鬆後裔一直沒有放棄領國恢復,終於在應仁之亂結束後,依靠戰功重新獲得了本領播磨的安堵。   嘉吉之亂後,赤鬆再次從山名氏手中拿回了播磨。   文明十五年(1483年)山名宗全的嫡孫山名政豐大舉入侵播磨。雙方在備前福岡城交戰,山名政豐與備前鬆田氏六千餘騎攻擊赤鬆政則的二千餘人馬,赤鬆政則想以圍魏救趙之計,直接入侵但馬,被擊敗。   獲知消息的政豐加緊攻擊,一時使赤鬆氏陷入失去播磨的危機。   文明十七年,赤鬆政則突襲山名重臣垣屋越前守的居城,垣屋一族多數討死,赤鬆氏奪回了部分領地。   明應八年(1499年)山名政豐死,三子誠豐繼承家督。山名家到山名政豐這一代,還能勉強保持名門的威儀,在幕府中還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政豐之後,隨著戰國亂世的開端,山名氏也開始走向徹底衰弱。   山名誠豐在位二十九年,其間山名日益沒落,最後僅僅保有但馬、因幡兩國。   誠豐於享祿元年(1527年)死,兒子祐豐繼承家督。祐豐繼承家督不久,因幡守護山名誠通開始與但馬的本家對立,策劃從宗家中獨立,並覬覦一門總領的位置。   可以說從此刻起,山名氏正式分裂成但馬山名氏和因幡山名氏。   作為宗家的但馬山名氏,由於當主山名祐豐能力平庸,國政逐漸被所謂“山名四天王”垣屋、田結莊、太田垣、八木把持,守護山名氏的威嚴早已不存。   天文十七年(1548年)但馬勢與因幡勢在但馬·因幡邊境發生激戰,山名誠通討死。   誠通之子當時年紀尚幼,經過重臣宿老的商議,迎入山名祐豐的弟弟豐定擔任因幡守護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這時候東麵的織田信長已經壓製近幾開始著手中國攻略,西麵的毛利元就也在行動。   禍不單行。此刻因幡山名重臣武田高信謀叛,被迫龜縮天神山城。當時因幡山名的當主、豐定的嫡男豐數在逃亡中死去。豐數的弟弟豐國繼承了家督,雖然平定了武田高信的判亂但是卻被西麵的毛利進逼,無奈臣從。   但馬方麵也經過野田合戰,成為毛利的勢力範圍。   後毛利家在少弐家的兇猛攻擊之下臣服於少弐,但是伯耆、但馬倆山名繼續名義上依然臣服毛利,在些時日中,毛利和織田家的作戰,山名都積極參與……   另一個尷尬的是吉川元春。   毛利降伏少弐後,吉川元春一怒之下降伏織田。但是織田信長和他領地並不接壤,而吉川元春也不願意和毛利本家作戰。   於是吉川元春降伏織田,就像是一個笑話一樣。   每次毛利和織田開戰的時候,織田信長每次命令吉川元春出陣,但是吉川元春總是以領內不穩為由,拒絕出戰。   宇喜多投織田時,吉川元春就被信長下令出陣,吉川元春根本不搭理他。   不光如此,他還給毛利軍送去軍糧……   反正織田信長也夠不到吉川的境地,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小早川隆景則是接到少弐信資的命令,屢次三番的拉攏吉川元春,希望他能夠重回到毛利體製內,加入少弐一方。   但是均被吉川元春拒絕。   甚至信長派人前去伯耆監督吉川元春,也被趕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