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中國原本的四千多萬平方公裡土地,眨眼就隻剩下了不到三百萬平方公裡。孔儒、漢賊與各路倭寇,狼狽為奸、猖獗橫行,諸侯列國紛紛獨立。 朝廷隻能不斷地承認,新的諸侯國不斷地從大中國分裂出去。甚至為了避免滋擾,昏庸的朝廷,也隻能靠嫁女、和親,割地、賠款,來維持國祚。 那時的土地丈量單位,還是使用古老的田畝製。 換算下來,大中國已由六百多億畝的疆域,一下子就變成了不足四十五億畝。 無數的仁人誌士,都在為大中國,能夠再一次的大一統,作著不懈的努力。 一代一代的前赴後繼,一代一代的拋頭顱灑熱血,卻一直沒能挽救衰敗的國運! …… 這是一個十分靜謐的夜晚,沒有繁星點綴的星空,甚至連一牙灰暗、殘缺的月亮都沒有。不過雖已天色很晚,但並不是伸手不見五指,似乎天空中,隻是灰朦朦的。一切風平浪靜,一切卻似乎又暗藏著殺機,令人壓抑和恐慌。 一隻普普通通、中等大小的木船,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駛進了一片茂密的蘆葦蕩裡。 距離蘆葦蕩不太遠的岸邊,大樹下,悄然站立著幾個人影。 所有的人,都靜靜地,眺望著那條隱匿於蘆葦叢中小船的方向。 許久,一聲嬰兒的啼哭聲,清脆響亮,劃破夜色長空,從小船裡,傳向了不遠處的岸邊。 那幾個人,本是靜靜地、有些緊張地守侯著。 當啼聲傳了過來,他們個個喜上眉梢,低聲悄悄地拱手致意,擁抱著互道祝福! “聽這鏗鏘的哭聲,咱成氏宗族有人了!” “是啊,小主子定能擔當大任。” 前邊一位年歲稍長些的,似乎是後麵幾個說話人領頭的。他畢恭畢敬地,對並排站著的大漢說道:“巴圖掌門,您聽啊,我就說嘛,肯定是男孩兒。” 後麵又一陣低聲附和:“是啊,小主人真帶勁兒!” “恭喜主人,賀喜主人!” 被稱作巴圖掌門的,也悄聲地、興奮地、不住地向眾人拱手,連聲回答道:“是呀,是呀,同喜,同喜!” 他似乎抺了抺眼角,有些感嘆:“這一路下來,吾等一行,人生地不熟,全靠各處掌櫃的,如此精心、周密的聯絡、安排。著實讓巴圖內心無比感激!特別是成掌櫃您這一站,還親自安排好了接生大夫,補充了足夠的妻兒用度和物資。” 他轉身又向著成掌櫃等人拱手,並長揖及地。 嚇得成掌櫃一乾人,馬上跪地大禮道:“豈敢!巴圖掌門,快別這麼說!您可是咱成門正宗的嫡傳真命王爺,吾等能為迎接小主人誕生,盡到綿薄之力,實為榮幸之至!能為宗主效犬馬之力,理所應當。” 不一會,從小船裡傳來確認的消息:的確是生了個兒子! 那年長些的成掌櫃,知巴圖一行,又要繼續趕路了。便傷感起來,嘆息道:“咱偌大的中國,自漢朝開始孔儒擅權,便一步一步地,把大好的領土都逐一敗光了。到了宋朝,就隻剩下三十億畝土地了。直到咱大元朝,成吉思汗橫掃中亞和東歐,一統天下,才使得咱大中國版圖,再度重新恢復到了六百億畝的疆域,成為了繼始皇帝之後,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中國。” “是啊,”巴圖附和道,“你們看看,當今,明朝又擅權的孔儒,再興‘罷黜百家’,屠殺仁人誌士,又把咱大中國弄得四分五裂,恐怕咱大中國的版圖,當下也隻剩下不到四十五億畝了!吾等無能啊,給老祖宗始皇帝、成吉思汗他們丟臉了。” “唉!”成掌櫃朝著小船的方向,努了努嘴再嘆道:“巴圖掌門,您為天下一統,已盡力了,這才使得我們這一枝成門氏族,重新認宗修譜,形成規模。隻是屬下無能,輔佐不利,至今無大建樹。” 眾人也附和道:“屬下無能。” 成掌櫃又說道:“吾等也一把年紀了,壯膽說句心裡話:族人們都期盼著掌門人,能培養好新生小主子。大中國開疆拓土、恢復炎黃華夏,也就寄希望於新生掌門後輩了。” 一乾人隨著成掌櫃說著,又都給巴圖下跪拱手行大禮。 成巴圖趕緊扶起成掌櫃和眾人,又有幾人,提著大包小包,走了過來。他們認出都是成氏族人,便又互道賀喜。 那成掌櫃也似乎由憂慮回復到高興,看著他安排準備的嬰兒及產婦路途用品,點了點頭。又對巴圖說道:“請掌門,還是給小主子起個名字吧。” “就叫成長生吧。”巴圖滿眼淚光,說出了自己給兒子取的名字。 幾個人聽著,都不住地點著頭,稱“好”、稱“是”: “雖說我們早已融入孛兒隻斤氏族,成吉思汗也信奉長生天。但歸根朔源,咱還是嬴長生的後裔,嗯,好,少主人就該叫‘長生’” 眾人又下跪向著小船方向,拱手磕頭,行著大禮。並輕呼道:“給長生小主子少掌門叩頭行禮!” 幾個年長者,眺望著遠方,回想著自己祖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使命,一直沒有機遇去實現、去完成,一個個都十分地感慨。 成氏家族,是始皇帝嬴政的後裔。 秦朝滅亡後,由於漢朝孔儒擅權,大肆剿滅諸子百家,不斷追殺秦嬴族人,致使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大中國的漠北草原。 當時的漠北,一直是匈奴人的聚居地。 始皇帝嬴政的小兒子嬴長生,曾與匈奴大單於冒頓十分交好,那部分秦嬴族人,便投奔到了冒頓處,隱匿、混居於遊牧的高車人之中。 星轉鬥移、時間久矣,秦嬴族人們,逐漸地與當地的高車人通婚,逐漸地完全融入了其中,逐漸地成為了真正的遊牧高車人。 又經過幾百年的演變,這部分高車人,便在蒙古大草原,形成了大中國最為強悍、最為智慧的一個遊牧民族——孛兒隻斤氏族。 孛兒隻斤氏族的後代中,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他們一麵征戰,一麵總結始皇帝秦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兵法等哲理,並與當時的實際環境情況,和戰爭經驗相結合,編撰了一部用於一統天下的宏篇巨著《大紮撒》。 經當代全世界的科學家多方考證,這部《大紮撒》,是全世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人類第一部具有憲法意義的成文法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進步、最為完善的一統天下之根本大法。 當年的成吉思汗,格外重視《大紮撒》的傳承。 為防止意外,他還親自下達旨意,聘用了當時全世界,最最厲害的能工巧匠和工藝大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歷時五年,把這部《大紮撒》打造成了一部永遠不會壞損的金箔卷書。 金箔卷書的封麵和裡麵的全部頁麵,都是用非常特別加工的純金,雕刻而成。封麵是稍厚於內頁一些的卷書殼。裡麵的每一頁,都是與當今普通紙張差不多厚薄的金箔頁麵。頁麵上的蠅頭秦隸文字和圖畫,也全部都是蝕刻上去的。具有極其高的柔韌性,極其好的抗腐蝕性,以及極其強的完好保存性。 號稱歷經萬年,頁麵和字跡都不會有絲毫的蝕損和破壞。 元朝滅亡後,明朝又擅權的孔儒團夥,重拾“罷黜百家”的政策,再次大肆剿殺諸子百家,使各家各種典籍,再一次遭受滅頂之災。包括所有版本的《大紮撒》,經年歷時,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全然忘卻了它的存在。 本就隻有元朝皇宮裡帝王家族嫡係要人,才知曉的金箔卷書《大紮撒》,更是失傳的無影無蹤了。以致於江湖上,雖有人發掘出“金箔秘籍”的隻言片語,卻也完全不知有什麼《大紮撒》,或者什麼是《大紮撒》了。 隨著戰亂再起,傳言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朝思暮想地尋找、探求、查訪金箔秘籍的下落。 幫派中人想著,得到金箔秘籍,就能夠號令江湖。 軍中將領們以為,金箔秘籍一定是,世界上最精妙絕倫,最厲害,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兵法和戰略寶典。 而帝王之人,則想著得到金箔秘籍,能夠稱霸世界、一統天下。 也有武林中人,以為金箔秘籍之中,隱藏著絕世武功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