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少林寺拜師(一十)(1 / 1)

金紮撒 日月勿 3146 字 2024-03-17

孔圓的隨從,兩個丫環和兩個管事侍從,共四人。加上長生一行六人,還有剛趕過來的狗狗,總共十一人,全部上得東南少林寺山上。   住持老和尚,終於得見長生,那種由衷的喜悅,雖不似張揚,但也溢於言表。   成旺才,更是喜極而泣,說這快半年的時日裡,時常想念小師弟,常常夜不能寐。   老和尚圍繞長生轉了兩圈,不住地點頭稱奇:“恩公的傳人,真是不一般,真是練功的尚佳身子骨。想必也一定是醫道奇才,哈哈哈……”   他很久以來,都絕沒有如此爽朗地笑道了。   片刻,老和尚才恢復矜持,手掌豎起,四指向上,拇指靠著心胸,麵朝西方,閉目、輕聲:“善哉、善哉,出家之人,也是一樣會有很開心之狀。”   隨手就牽起長生,指觸長生的手腕,細細品了品脈相,更是稱贊有嘉:“這七筋八脈,全都順應通暢,真是紮實的底子啊!”   他突然想起,那朱慈炤,好像是已經去往嵩山少林寺總院了。便趕緊地,讓長生他們先歇著,自己要立馬給總寺院的老方丈修書一封,趁著一月一次前往總院的信使,馬上就要出發之前,把長生提前介紹給老方丈。   同時提示老方丈:那個拿著曾知府大人書信,已前往嵩山總寺院的朱慈炤,曾經是成長生的師兄,但不知為何,朱慈炤又被逐出了師門。而成長生,則是所認知中的最為奇人、奇才,必是武學集大成之材料。   其實住持老和尚,已早已洞悉,那朱慈炤到底為何被成長生,逐出師門。當然,也是早已看清了朱慈數炤的為人底細。但他並沒有具體地,全麵介紹成長生和朱慈炤的所有情況,隻是提起了一句表麵上的事實。   這或許,也是佛家之人,什麼事兒,都應該自己參悟,才能覺人、覺己、普渡人生的道理吧。更何況,少林寺總院的老方丈,他是用不著告訴那麼具體的識人定論、定式,便能在見到朱慈炤之後,立馬就完全參悟出深層次的判斷結論。   書畢,便即刻將信交給了少林信使。   老和尚辦好此事,既已向總院報告了必要的情況,又留下了請老方丈自行判斷、定奪的餘地。當然,老方丈一看,便能明白了老和尚的用意。   也就免不了,對朱慈炤他們一行,加以了關注。   而老和尚即刻開始,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帶著長生和旺才,半日對外接診,半日研習醫道和製藥。   他從各個方麵,逐一對長生和旺才他們的基礎功夫,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中華醫道,診病治病,很為關鍵的一項,就是深諳各種稀奇古怪的中華藥材和製藥配伍機理。”老和尚講解道:“你們兩個,醫道基礎,都很是紮實。對經絡脈相之辯證原理,也都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剩下的,就是要研習各家的實用方法與技巧……”   沒過幾日,老和尚便就很快地,讓二人進入到了自己的絕學傳授階段。   孔圓則時時地,叫她的兩位管事,去到長生那邊,了解長生他們研習醫道之進展。她身上的傷,本就早已痊愈了,但她還是時時這裡疼、那裡癢的,以與長生的時日配合。她一直提防著黃大頭,不想讓黃大頭又提出,要先於長生,就帶她離開東南少林寺,繼續往東魯進發。   黃大頭當然也洞悉孔圓的心思,但也無可奈何。因為,說到底,那孔圓雖年方二七多點兒,卻心思很重。這單生意,真正的老板,其實才是她。那整個隊伍的去留、進退,又不能完全不聽從她的意思。   所以,這些時日,黃大頭也就無所事事,整日就與成申、成酉、成戌和成亥,這四位在一起,想著關注著朱慈炤的動向。   前些日子,朱慈炤突然出現在那家小客棧裡,最早聯係的,正是這四位、原本也是十二生肖的死士。而朱慈炤悄然離開時,要下手對付的,也是這四位。   “他們再遇到朱慈炤方麵與你等聯絡,千萬就要多一個心眼了,不能再出前時那些不著邊際的紕漏了。”   四位聽著,當然就明白黃教頭的意思,便都很爽快地答應了。   他們明白:朱慈炤總是借助他們曾是十二生肖死士的身份,逼近他們提供小師弟的信息,甚至做一些不利於小師弟的事情。即使黃大頭不明確提醒,他們也都已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們四位,也都有商定過了,表示:“請黃教頭放心,我們都再不會與朱慈炤有什麼來往和聯絡。”   但黃大頭卻說:“別,別,別。我不是這意思,我是說:你們還是要時刻關注著朱慈炤,要多了解他的情況。這樣,才能不再被他陰著暗算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四人馬上點頭答應。   這邊成長生和成旺才二人,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跟隨著住持老和尚,認真學習著各種草藥配伍,以及各種中成藥配製。   老和尚的中成藥,真的是當時世上一絕。   僅經他整理傳給長生他們的,就有九九八十一湯,七七四十九丸,五五二十五丹。以及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粉劑、散劑。還有數不勝數的,各種藥引子和搭配偏方。由這些偏方,更是能生成繁如牛毛的,諸多醫治方略和方法。   越學,成旺才越是感覺到,自己的腦力跟不上,“這麼浩如煙海之多,怎麼能記得住啊?”   成長生看向住持老和尚,沒有回答。雖是旺才在向長生詢問和抱怨,但大師在場,長生是不能充當知者,直接向旺才講解的。   而住持老和尚也看了一眼長生,也想聽一聽長生的想法,想知他是否也在抱怨。亦或者,老和尚也想改善一下教學方法。在短期內,如此填鴨式地灌輸,還要經常不分晝夜地實習、演練各種製藥方法和手段。當然,讓誰都是很困難的。   可是,老和尚也知,他必須在短時內,就讓長生能把他的醫道所學,全部繼承下來。這一是為了長生,能使他及早去少林總院,去向老方丈拜師。因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已經太老了,可能時日不多了。他早些年就一直在請各地的少林住持高僧,遍尋可塑之材,以傳承他的得道絕學。   這二呢,老和尚也知自己,在這有生之年,能遇見長生,也可能就隻有這一段時日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