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總王長水扛了一柄狼牙棒也沖了上去。這胖子身高不過五尺有餘,體重卻將近二百斤。跑起來倒也靈便,隻不過跑一段便要喘上一喘。 他一邊跑一邊對身邊的親兵大喊:“操他娘的,誰都不準當孬種,跟老子沖!今天絕對要給大淩河的鄉親們長臉!” 這胖子跟在楊林的身後專門補刀,揮舞著狼牙棒虎虎生風。直接將一名沖過來的後金兵砸翻在地,上去一棒子直接乎在那家夥臉上。然後一抹濺在臉上的鮮血,大呼一聲又殺向另一名敵兵。 後金兵雙甲可以防刀砍、防槍刺,但是擋不住鈍擊武器的攻擊。一狼牙棒砸身上,非死即傷。 有什麼樣的將就有什麼樣的兵。王長水的幾名親兵也是又壯又胖,每人也拿著一條狼牙棒,跟在他的身後替他補刀。這一路上至少五六名後金兵著了他們的道。 再說另一名把總張祝,一見主將楊林都殺上去了。二話不說把上身衣甲一脫,光著膀子提著刀領著親兵就沖上去了。他對指揮不感興趣,喜歡直接上陣殺敵。現在這種時候雙方都殺紅了眼,能多上去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 張祝這位三十多歲的精壯遼東漢子,見傷亡了那麼多的弟兄,心裡極度的悲憤。瞪著血紅的眼睛領著親兵專門往人多的地方殺。他的大刀上下翻飛,每斬一名敵軍便是一聲怒吼,殺的渾身上下全是血。 張祝見十幾步外一名明軍士兵被兩名後金兵按在地上,其中一名後金兵騰出手來舉刀便刺。他大吼一聲,手中大刀猛然擲出。這一刀雖沒刺中對方,卻成功阻止了後金兵向下刺去的那一刀。 不等那後金兵反過神來,張祝一手拿著一塊大石頭已經飛奔過來,一石頭便將那後金兵的五官打的鮮血四濺;又一石頭將按住那明兵的後金兵打的昏死過去。 名叫虎子的弓弩手隨隊早已撤到最後,他們拚命的放箭支援前麵的弟兄。雙手的手指雖然有破布包著,但還是被弓弦割的血跡斑斑。當他們射出最後一支箭矢,又看到楊林等軍官身先士卒沖殺在最前麵,頓時士氣暴漲。 “操!老子當兵當對了,跟著這樣的上官死也值了!”虎子用手一指楊林,對身邊幾名同袍弟兄道:“這人敢拚命,仗義!弟兄們,抄家夥,乾建奴他娘的!” 一眾弓弩手齊聲響應,許多人一手提刀一手抓石頭向前沖。還有的人舉著紮營用的鐵鍬和鎬頭,大喊著氣勢洶洶的向前麵沖去。 這些人遇到後金兵二話不說,先是將手中大石頭猛砸過去。雖然石頭對後金重步兵幾乎沒有殺傷力,但打在身上還是疼的受不了。更有倒黴的後金兵被一石頭直接砸在臉上,頓時便栽倒在地。 即便是正在照顧自己叔叔的楊成,也被這種拚死殺敵的氣概所感染,將楊應宗交給兩名親兵護理後,自己操起鋼刀隨著一眾官兵也沖了上去。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楊林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麾下官兵自是深受鼓舞不甘落後。都知道若是不拚命大家都活不成。可拚了命自己也不一定能活下來,但終究一定會有弟兄活下來。 雙方鮮血四濺,殺聲盈天。二千五百名官兵死戰不退,用生命和鮮血打出了明軍的血性,打出了明軍的威風。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竟漸漸改變頹勢穩住了戰線,活生生將後金軍擋在三十步範圍內,雙方相持不下。 楊林手持雙刀一路向前猛沖猛殺,見一名後金重甲兵掄起狼牙棒向自己掃來,縱身閃過的同時一刀刺向他的麵頰。 後金兵依仗戰甲厚實竟側頭以頭盔相抗,不料對手中途突然變招,順勢抓住他的頭盔向後用力一帶,同時一記掃堂腿由後將其絆倒在地,未待他起身再戰,身後的一眾官兵沖上來將他亂刀砍死。 楊林喜歡這種殺人的感覺,他甚至為自己的這種感覺害怕。但他就是控製不住自己,見到有自己的士卒傷亡或是被敵軍壓在身下掙紮的時候,他的憤怒就仿佛被魔鬼附身了一般無法遏製。 楊林在這場混戰中不知遇到了多少這樣的場景,也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他隻知道自己的借來的皮甲破敗不堪,全身都被鮮血浸透了,呼吸間全是那種嗆鼻的血腥味,持刀的雙手滑膩膩的,雙眼看什麼都是血紅色。 楊林狂呼酣戰,英勇無比。一名後金兵架住他右手砍來的刀,他順勢向下一劃,隻見兩刀之間一溜火星迸濺,飛起一腳踹到這後金兵的肚子上。趁其因痛苦彎腰之際,左手刀向上猛砍,這後金兵慘叫一聲栽倒在地。 這位年輕的大明勇士隻有自己知道,他的憤怒必須要用敵人的鮮血來遏製,他的哀傷隻能用刀槍來陪伴。他現在就是要殺人,殺敵人,殺許多的敵人。他感覺不到時間,感覺不到聲音,感覺不到傷痛。 他的眼裡隻有刀光,斬向敵人的刀光;他的眼裡隻有鮮血,敵人喉嚨裡噴濺的鮮血。所有人的動作在他眼裡都變得極慢,敵軍揮來的刀槍、射來的利箭、投擲的飛斧等等,在他眼裡都象孩童揮舞著玩具一般可笑。 在楊林身邊的人看來,他就仿佛是戰神附體一般勇猛。動作敏捷無比,刀法犀利詭異。他的戰盔因為激烈廝殺早已不知去向,被汗水、血水浸濕的頭發散亂不堪,縷縷發絲隨著他揮動雙刀而曳舞飛揚。 他總是欺近敵軍的身體,利用他們身穿重甲閃躲不便的弊端,用刀柄、用拳腳、用胳膊肘和膝蓋,專門擊打對方的關節和五官。每一刀都是快速的斬向敵人麵門,幾乎每一刀都有敵軍喪命在他的刀下。後金軍在他的腳下死傷枕籍血若河泊。 “殺敵、殺敵!”楊林狂呼酣戰,揮舞雙刀大吼不停。 “楊上官、楊上官,停下、快停下,我是王長水......”,王長水躲過楊林的刀鋒,一把抱住他。 這胖子也是滿身的鮮血,身上有幾道血淋淋的傷口未包紮。向周圍的明軍喊道:“你們快過來幫忙.......” “別攔著我,你們快去殺敵、殺敵!”楊林揮舞著雙刀,瞪著血紅的眼睛一副要吃人的模樣。 “楊上官,敵軍退了、退了,咱們把建奴打退了。”王長水聲音有些顫抖。他實在不敢相信武裝到牙齒的敵軍竟然退了。但八百遼兵的傷亡也是巨大,車陣中屍橫遍地、倒伏如穗。猩紅四溢的鮮血凝成大灘大灘的血泊,竟引來野外大批的嗜血蠅蟲。 “敵軍退了?”楊林不可置信的向周圍望了望,腳步踉蹌著,又問王長水道:“建奴的鑲黃旗真被咱們打退了?” 王長水點點頭:“是的,真退了。” “哦,那就好。弟兄們好樣的.......”。楊林說完身子一軟一頭栽倒在地昏迷過去。 等楊林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王長水、張祝等人在身邊圍了一大圈,這些人見他醒了都長長鬆了一口氣。 王長水麵露一絲輕鬆道:“楊上官,你可算醒了。你是喝醉了酒又廝殺過猛,導致體力耗損過度暈了過去。我們大家真擔心你會有什麼意外呢。” 楊林尷尬的道:“不怕諸位笑話,我上陣殺敵不喝點酒壓壓血腥氣,會大吐特吐。沒想到馬大人的酒太有勁了,到現在我還覺得暈乎乎的。” 張祝卻是有些欽佩的道:“我看你還是喝酒的好,打起仗來那叫個威風。” “現在什麼情況?我昏過去多長時間了?”楊林發現自己的身上也纏了藥帶,原來自己也是負傷數處。他坐起身扶著大車向外觀瞧。 “建奴可能怕咱們追擊,退到了一裡之外。”張祝指給楊林看,然後道:“你昏過去兩刻鐘了,身上還有傷。大家都擔心得很,幸虧王把總給你包紮上藥。” “哦,多謝。”楊林看了看王長水,拱手表示感謝。 鑲黃旗的人馬都集中在一裡外的東北方,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著一幫人,貌似在研究怎麼繼續攻打明軍的車陣。 “收集武器箭矢,準備迎擊敵軍下一次進攻!”楊林見狀急忙下令,又對王長水等人道:“將敵軍身上的鎧甲扒下來裝備我軍,速度要快!” 鑲黃旗現在八旗中人數最少,隻有十五個牛錄。經過方才與明軍這一場惡戰,至少折損了四五百人。這對鑲黃旗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用代理旗主巴雅喇的話說就是輕敵了,以致損失慘重。待人馬歇息後繼續發動猛攻,一定要把這股明軍吃掉。 但手下的一眾牛錄額真卻認為,這麼硬拚下去鑲黃旗可經受不起,不能冒著把人馬打光的風險去打仗。建議換其他的旗來消滅這股明軍。其實他們是被明軍的拚死抵抗打怕了,心有餘悸。 人丁稀少始終是後金方麵的短板,從其反叛至滅亡這個問題便一直存在。如果明軍每支部隊都如這八百遼兵一般以命搏命,那麼用不上幾仗後金的人丁就打光了,這是其最大的軟肋和弱點。 與鑲黃旗攻擊明軍車陣的時間幾乎同步,後金軍主力大舉進攻劉綎軍。他們仗著人多,代善親自率領正紅旗迂回到劉綎軍北側山崗,位置比對方還高。皇太極則率軍由西南向劉鋌進攻,莽古爾泰則率軍由東南進攻。 雙方甫一交戰便是打的難解難分。劉綎指揮明軍都是拚了命的廝殺,誓死不後退半步。後金軍則依仗兵力優勢一波接一波的沖鋒。山上山下箭如飛蝗,血肉橫飛。 兩軍從上午巳時開始接戰,一直打到中午午時。明軍上下同仇敵愾,依據地利連續打退後金軍三次進攻。 鎮江遊擊將軍喬一琦陣斬奴酋義子阿都,又一箭射殺奴酋女婿火胡裡,後金軍士氣大跌,遺屍數百而不能奪取半步。 小半個時辰後,巴雅喇終於說服鑲黃旗的各牛錄額真,在他的指揮下對明軍車陣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雙方同上次一樣,又是拚命廝殺。 不過鑲黃旗知道明軍左翼和中軍不好打,便把這次進攻重點集中在右翼,那裡是金州備禦文濟武的隊伍。上次進攻便勉力支撐,這次遭受了敵軍猛烈的進攻。 馬進忠見右翼局勢危急,便親自帶隊增援。他雖沒騎馬,但是手中一柄精鋼大刀上下翻飛,上斬敵軍頭顱,下斬敵軍的雙腿,盡顯猛將威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左翼明軍楊林這邊,交戰不久後金軍驚異的發現,有部分敵軍竟穿著己方的鎧甲,這就讓敵我識別發生了困難。而且對方的防禦值直線上升,原先一刀或一槍就可以乾掉一名敵軍,現在雙方同樣是身披重甲,打半天也不會死一個人。 楊林為什麼讓部下穿對方的鎧甲?主要是皮甲防禦值太低了,他就是想減少部下的傷亡,誰知這樣一來戰局就更穩定了,傷亡也降下來了。 楊林借來的那件皮甲已經被砍爛了,無奈隻能扔了。裡麵的鎧甲是自己的幸虧沒卸下,此時他在外麵穿了一件敵軍的鏈甲。雖然上麵還有血跡,大小尺寸也不合適,而且又重,但不耽誤他上陣殺敵。 左翼明軍在楊林的帶領下頑強抵抗。尤其是楊林等軍官身先士卒,竟越打越默契。 如楊林率人從正麵抵抗,王長水和張祝便率人分從左右夾擊;再如楊林這邊需要歇息調整,那麼張祝和王長水便率部輪流頂替。 在以楊林為首的軍官指揮下,明軍左翼官兵現在也不一窩蜂的亂沖亂打了,而是以穿重甲的人為前兩列,多持重型武器與敵軍交戰。 第一列體力用盡,則第二排的人頂替。後麵幾排則是一邊恢復體力,一邊替前邊的弟兄補刀。 反觀後金軍,在楊林的左翼明軍麵前越打越吃力,越打士氣越消沉。還被明軍抓住機會連打了兩次小型反擊,遺屍三十餘具率先退出車陣。 楊林等人正待喘口氣,卻突聽右翼方向後金軍歡呼聲大起。稍頃有潰散明軍士卒陸續向中軍和這邊狂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