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扣壓沈惟敬(1 / 1)

梢明 河馬哲先生 3284 字 2024-03-17

朝鮮經過三個月的冬季枯水季,在經過幾場大雨後,土地上迸發出一些綠色,給這片戰場上帶了一絲絲的生機。   平壤城裡的街道,在雨水過後的幾天裡,老百姓們自發的開始把青石大街掃的一塵不染,這也讓平壤城仿佛重來沒有經歷過戰爭一般。   沈惟敬收拾好從遼東郵寄過來的議和物品,就讓隨身小斯把物品放在馬車上準備出發。   暖洋洋的太陽照在斑駁掉皮的居民房,熙熙攘攘叫喊賣東西的人群,匆匆忙忙趕路的行人中,這些景色給了鄧駒一夥人一股在遼東的感覺,但是因為公務在身,他們並不敢停留在這熟悉的地方。   沈惟敬看著這三駕馬車的東西都被小斯全部給係牢固,就準備坐上載人馬車離開這裡。   “大人,請留步!”鄧駒帶著一隊家丁穿過往外走的人群叫住沈惟敬。   “誰啊?”沈惟敬從馬車上下來說道。   “我是李提督手下的家丁,大人以前見過卑職的。”鄧駒以謙虛的態度介紹自己。   “我知道你,遼東邊軍裡的秀才,我們之前見過。怎麼有事嗎?”沈惟敬麵色燦爛的問起緣由。   和幾十天比起,沈惟敬明顯變得更加消瘦憔悴。是啊!朝廷這麼多的文人士大夫居然找不出第二個人可以頂替沈惟敬,沈惟敬經過一長串的吹牛,他自然知道這後果代價是什麼。   “有人舉報你帶的東西裡有違禁品,我們要來檢查一下。”   沈惟敬久在倭寇與明國之間走動,帶一些違禁品對於沈惟敬來說從來不是什麼大事,但今天從鄧駒的口中說出來,沈惟敬驚訝的睜大了眼睛,隻因鄧駒後麵代表著李如鬆的態度。   “怎麼不能查嗎?”過幾分鐘鄧駒才開口。   “這……可以……可以,請大人您查。”沈惟敬的態度讓鄧駒頓感不妙,是啊誰也不想多結仇,尤其是在邊關,他國。   鄧駒身邊的家丁,聽到沈惟敬的同意後開始翻起這三駕馬車裡的物品。   家丁們翻出馬車裡貨品,翻出的物品有:三十件蟒衣,二百匹上等絲綢,三百根女真人參等。   鄧駒看見他們馬上把貨車給翻了個底朝天,便不想在查下去,剛想開口說話,讓他們撤退,突然一個家丁開口說:“大人,這有個小箱子。”   “可以拿出來看一下嗎?”鄧駒詢問沈惟敬。   “可以……可以”沈惟敬的聲音變得磕磕巴巴起來。   打開箱子是一些書籍。   這些丘八就鄧駒識字,鄧駒彎下腰撿起這些書。   《大明一統誌》,《大明官誌》,《武經七書》,《三國演義》,《水滸傳》,《紀效新書》……   再往下翻去都是政治類,軍事類書籍,這些書籍都是禁止出口。   鄧駒想起李如鬆對他說的話。   李如鬆:“鄧駒,你這一次去抓沈惟敬,不要給沈惟敬留任何情麵,要仔仔細細的查。他一介商人,骨子裡都透露著賤氣,他一定是會抓住這個機會偷偷走私一些違禁物品。隻要被我們抓住了,就可以惡心一下宋應昌了。”   鄧駒:“大人,我們和宋大人關心搞這麼惡劣,會不會被穿小鞋啊?”   李如鬆:“石星嫉妒宋應昌,宋應昌對付石星都夠他喝一壺的,宋應昌隻會和我妥協。這沈惟敬雖然看起來是個商人,但要有人頂替沈惟敬,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我不會殺了沈惟敬,隻是給宋應昌難看。”   現實。   “大人,這些是國禮嗎?”鄧駒問沈惟敬。   沈惟敬自從入朝鮮以來就和倭寇各大名之間有走私。倭寇的大名會高價收購這些違禁物品,很多流傳到倭寇那裡的書籍都是沈惟敬這一類商人給帶過去的。沈惟敬自知是自己的錯,便沒有狡辯,他說:“大人,不是。”   “抓起來,帶走。”鄧駒走到沈惟敬身邊小聲嘀咕,“委屈大人了。”   遼東。   宋應昌一如既往地看李如鬆給他寄的信件。往常而言,李如鬆都是寫信催要戰馬糧草,而今天這些信件中居然有了個例外。   宋應昌迫不及待的打開信件想要知道這裡麵寫了什麼,畢竟天天寫都差不多的信件,是個人都會看煩。   “你看一看。”宋應昌看玩這封信就遞給了幕僚。   幕僚片刻便讀完這封信,幕僚問:“大人,你是怎麼想的?”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宋應昌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人公務繁忙本不應該天天把精力放在李如鬆的這邊。這李如鬆抓了沈惟敬難道是想和石星鬧掰嗎?”   宋應昌經過朝堂的鬥爭,朝鮮的糧草危機,戰馬問題,已經被折磨的不在如剛見寧遠伯李成梁那般意氣風發雙目炯炯有神,而是雙眼疲倦,神情頹廢。   “這應該是敲山震虎,明麵上是和石星相鬥,站在大人您這邊,實則暗地裡是在為難大人,如果真的是按信件上提議那樣殺掉沈惟敬,那麼誰可以替代沈惟敬?朝廷之前派人去倭寇議和,可使者都逃跑了。”張才看完信件說。   “那就按照文原的意思寫信給李如鬆,讓他放了沈惟敬。”宋應昌疲憊不堪的說。   “這戰馬李如鬆天天催,要不要給李如鬆?”張才問道。   “給了李如鬆,又餓死怎麼辦?再說了現在遼東已經不能在提供多餘戰馬給李如鬆,在給韃子就直接破關了,讓李如鬆自己想辦法。”宋應昌回應說。   “大人,現在遼東民生凋敝,朝鮮又僵持住,恐怕對大人有所不利啊。”張才說。   “前不久韃子剛破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果不是李平胡帶人給擊退,那麼遼東可就要被打穿了。我知道你想讓我快點撂挑子走人,不然以後這問題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指不定那一天萬歲爺就拿我頂罪。”宋應昌說完這些不在說下去而是猶猶豫豫了起來。   張才看穿他的猶豫說:“大人,這些問題交給後人就行了,我們已經在朝廷中攢夠名望,應該學會自保,多做多錯。”   ps:夜班摸魚也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