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再上靈鷲宮(1 / 1)

春風劍 滄海之貝 3242 字 2024-03-17

說話之人一身黃衣,雖著男裝,英氣逼人,語音卻很嬌柔。   趙莞道:“蝶姨說得是,我去叫掌櫃的通知風雲使。”   李霄對尹雪說:“師娘,聽說丐幫幫主曾經上靈鷲宮學過降龍十八掌,也許和餘婆婆有交情,如果能請動楊淵幫主,或許餘婆婆願意讓趙幫主下山。”   尹雪道:“不錯,素聞楊幫主為人俠肝義膽,我去請他幫忙。”   李霄道:“師娘,你長途跋涉,一路辛苦,就在客棧好好休息,我去請幫主出手。”   尹雪和歐陽雨蝶對視一眼,點點頭:“莞兒在此地等待風雲使,你去請楊幫主。”   李霄出客棧直奔丐幫分舵,楊柳迎出來,李霄說明來意,楊柳說:“上次爹爹從西夏回來,為劉將軍的事自責了許久,現在西夏和我大宋議和,暫時沒有戰事,爹爹去各地整治幫務,飄泊不定,我因喜歡杭州美景所以流連不去,這樣吧,我和你們去天山,讓丐幫弟子給我爹爹傳訊,讓他盡快到靈鷲宮來找我。”   李霄想想,也沒有其他辦法,隻好帶楊柳回到客棧。   客棧內趙莞和程雲峰正在談及向明教教主請求支援的事,程雲峰一口答應:“不知趙姑娘想要多少人?我明教有使者三人,四大法王,十大神將。”   趙莞道:“人貴精,而不貴多,至少功夫要在我爹爹之上。”   程雲峰為難的說:“雲龍三現趙幫主名動江湖之時,我還隻有幾歲,要找勝過你爹爹武林高手實在難尋,我先回去和幫主商量一下,明天我們還是在客棧匯合。”說完告辭離去。   楊柳撲倒趙莞麵前,拉住她說:“趙姐姐,許久不見了,這幾年你到哪裡去了?”   趙莞道:“柳妹妹,你又長高了,我和媽媽這些年因為一直沒有收到李兄的訊息,我們前往周邊的大理,吐蕃,大遼國,到處打探消息。一直少回中原,如果不是收到丐幫傳訊,我們還準備前往金國去呢。”   楊柳道:“我聽李哥哥說你們要上靈鷲宮,我也和你們去,雖然我不喜歡武功,也想略盡綿薄之力。”   趙莞道:“好啊,上次在祥符多謝妹妹助我們脫困,不過此去天山,路途遙遠,可沒有家裡這麼安逸哦。”   楊柳道:“我在丐幫,也常常跟他們四處奔波,隻要姐姐不嫌我本領低微就好。”   眾人叫上酒菜,各訴離別之後的情形,從午時直喝到酉陽。赫連青山才從外麵盡興而歸,一進客棧,看到一身女裝的趙莞,一愕道:“趙兄,原來你是一個姑娘,難怪我總覺得你脂粉之氣甚重。”   趙莞一笑:“賀公子,流連青樓,溫柔鄉是英雄塚,小心你回不到西夏故地哦。”   赫連青山哈哈一笑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中原繁華地,願為埋骨所。”   趙莞道:“好,就為賀公子這誌向,也值得一起喝一杯。”   赫連青山道:“以前有要務在身,假說為賀姓,我本姓赫連名青山。”   趙莞也道:“青樓之地,女子去逛總是不好,所以我也假做小碗之名,我本名莞爾之莞。”   二人共舉杯,以往的戒備隔閡,一飲而泯。   當下撤去杯盤,眾人邊喝茶邊商量明日起程的事,至夜方散。   三年前的六月,李霄和趙莞初入杭州,三年後的炎炎夏日,二人再聚杭州,許是天意。   金雞三唱,眾人齊聚福運客棧,李霄和赫連青山牽出馬匹,人人上馬,正待出門,街口馬蹄得的,三匹駿馬奔騰而至,一白,一黑,一紅。   白馬白衣程雲峰,紅馬紅衣方金芝,黑馬上端坐一個老道。鶴發童顏,身後背一口寶劍,穿灰道袍,看著一派仙風道骨。   程雲峰道:“李兄,方教主聽聞李霄向明教求援,特派我教第一高手包道長前來應援,金芝小姐也願一同前往。”   李霄心下感激道:“多謝教主施以援手,在下無以為報,他日但有有命,我必竭力相助。”   程雲峰道:“不用客氣,教主身有要事,否則盡起高手攻打靈鷲宮,也要救出趙幫主。”   李霄道:“隻得教主一諾,我已感激不盡。”   千裡迢迢,眾人借道西夏,直奔天山,到了天山腳下,赫連青山道:“山路崎嶇,駿馬無法上山,在下就在此為眾位牧馬,靜候各位成功歸來。”   方金芝依依不舍,囑咐赫連青山好好照顧自己的火龍駒。才隨眾人上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路小心翼翼走過險關,來到接天橋,李霄率先走過鐵索。接著趙莞,歐陽雨蝶,程雲峰,方金芝,包道長,最後尹雪背著楊柳走了過來。   楊柳說:“早知道這裡這麼難走,我也跟爹爹學學輕功。”   趙莞笑道:“等我們接到爹爹,叫他教你輕功,他叫雲龍三現,一指武功招式,二指輕身功夫,三現而沒,保管誰也抓不到你。”   楊柳伸伸舌頭:“算了,我怕吃苦。”   眾人魚貫而上,來到靈鷲宮門前,山風凜冽,餘婆婆依然在半掩的宮門前曬太陽。   李霄上前行禮道:“餘婆婆。”   餘婆婆看看了他:“不錯,每日勤練內功,這老道想必就是你請的高手了?”   包道長搶步上前,打個稽首:“貧道包道乙,聽聞餘婆婆要和中原高手切磋武功,貧道不才,前來領教。”   餘婆婆道:“切磋武功且不忙於一時,這幾個姑娘都是什麼人?”   李霄一一介紹,尹雪,趙莞,歐陽雨蝶,楊柳,方金芝。   尹雪飄飄下拜道:“拙夫承蒙餘婆婆照顧,我們夫妻分別已有五年,望餘婆婆開恩,放雲龍下山,讓我們夫妻團圓。”   餘婆婆道:“我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雲龍上山來時與我約定接下十招就可以下山,過了第一年,我已經有心放他下山回去,誰知他信守承諾,不接滿十招絕不下山。山中無日月,我也樂得有人陪著,沒想到一晃竟過了五年。李霄,你陪她們母女去後院,讓他們一家人見見麵,如果雲龍想下山,就讓他們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