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寶知齋,60歲(1 / 1)

回到房州後,李重茂的心,安定了不少。   了解房州的現狀後,也很放心的將房州事務,都交給宋璟、郭子儀等人。   李重茂開始專心的練武,他專門請教了邢默。   有了邢默的指點,李重茂的武功一日千裡。   而且邢默投懷抱李,為感謝李重茂的救命之恩,將自身修煉的《萬劍訣》傳授給李重茂。   數日後,陳廬生、陳知瑾、馮知雪三人到了房州。   路上,陳廬生告知二人,李重茂的真實身份,以及陳家與李重茂的關係。   馮知雪此時才得知,原來陳母臨死前最大的心願,居然是讓陳知瑾嫁給李重茂。   她不禁對李重茂的大度趕到欽佩,也十分感激李重茂。   陳知瑾的取向雖然有些問題,但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女。   三人本以為荒涼不堪的房州,一片繁華景象,每個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這讓三人對李重茂治國方麵的能力,刮目相看。   他們來此,除了李重茂通知他們來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替馮知雪贖身,幾乎花光了陳家所有的銀子。   來此,也希望李重茂在銀子方麵,予以支持。   對於他們的到來,李重茂十分的重視。陳家不僅可以成為他的耳目,而且將來可以成為他經濟的來源。   李重茂在王府與三人秘密相見,包括劉牧之等人都不知曉。   並非不信任劉牧之等人,而是此事越少有人知道,陳家這條線就會越安全。   王府的密室內,李重茂與陳家三人對麵而坐。   李重茂將自己對陳家商業版圖的規劃,全部托出,其實這也並非是李重茂的想法。   畢竟,李重茂的那個年代,比大唐晚了一千多年,商業的經營方式、行業,遠非唐朝能比。   在這其中,李重茂也做了一些修改。   那就是極為重視農村與農業,畢竟糧食才是生存的基礎,而且大唐再怎麼強盛,城市率也不可能跟一千多年後相比。   人口主要還是在農村,農業還是支柱產業。   聽完李重茂的想法,三人頓時驚為天人。過了好久才反應過來,不由得鼓起掌來。   陳知瑾此刻對李重茂極為服氣,開口道:“本以為,我就是商業方麵的奇才,沒想到王爺遠勝我萬倍。”   李重茂輕輕一笑,心道:這次讓自己裝到了。   不過也隻有如此,才能收服陳知瑾那顆桀驁不馴的心。   馮知雪也是輕啟玉唇道:“王爺之言,讓知雪茅塞頓開,大開眼見。王爺不愧是人中的龍鳳,有如此的見識。”   被兩位美女如此的吹捧,李重茂也是有些飄飄然,笑著說道:“小意思,本王的本領,你們以後會慢慢知道的。”   此時,馮知雪話鋒一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不過要進行如此的經營,恐怕耗資巨大,再加上當時為我贖身,基本上花光了陳家的銀兩……”   李重茂明白馮知雪的意思,當即大方的表示:“無妨,銀子之事,早已解決。”   李重茂那日與陳廬生相談時,已經告知耗子藏寶的地點,以及山洞開啟的方法,裡麵的財富,已經被陳廬生運回陳府。   李重茂曾與陳廬生初步估算過,經營這些事情,至少需要一千萬兩的白銀。   因此,太平公主的財富,至關重要。   李重茂讓三人暗中將太平公主的財富取出,留下足夠陳家發展的銀子後,其他的運回房州。   太平公主的財富莫名丟失,如果突然有人暴富,不免會成為懷疑的對象。   而且發展生意、成為耳目,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選擇店的地址、選擇人員,都極為重要,特別是人員方麵。   陳廬生做過先帝的侍衛,當時先帝就在房州做廬陵王。   俗話說,落魄的鳳凰不如雞,落魄的王爺也一樣,那時候,房州的刺史動不動就會來敲竹杠。   這也就是為什麼,葛知員被抄家的時候,能夠抄出數百萬兩的巨資。   按照大唐的實際情況,別說是長史了,就算是朝中的大員,都未必能夠抄出這麼多的資產。   取銀子不難,陳家本就是做生意的,經常要進貨。隻要把銀子偽裝成貨物,然後再打點好一路的官兵即可。   此時,陳廬生起身上前,行禮道:“請王爺給買賣行賜名!”   如今,既然所有的錢都是李重茂出的,而且陳廬生也說過,陳家所有的資產都是屬於李重茂。   那麼,自然不能再以陳家的名號做生意了。   這也是對李重茂作為幕後大老板的一種承認。   陳知瑾與馮知雪也明白陳廬生的用意,當下也是起身行禮道:“請王爺賜名!”   李重茂也是沒有絲毫的客氣,沉吟了一下,說道:“就叫做寶知齋吧!”   三人均是一愣,他們也明白了李重茂的用意。   馮知雪與陳知瑾的名字之中,都有一個“知”字,而“寶知齋”的“知”,很顯然就代表了他倆。   這表明了李重茂對她們的信任與重視。   馮知雪與陳知瑾當下起誓道:“我等定不辱王爺使命,經營好寶知齋!”   幾人的表現,李重茂很是滿意:“我也不留你們在王府了,你們莫辭辛勞,盡快返回長安!”   “是!”   在李重茂布置寶知齋、經營房州的同時,整個大唐王朝,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在進行。   首先就是對田地的改革,果然如同宋璟所說的那樣,開始動新貴們的土地,不少貧窮百姓都分到了田地。   其次就是官僚機構的改革,裁撤冗員,選賢用能,撤換掉大量官員,換上精明能乾的官員。   在重視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工商業,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朝廷的稅收。   這讓整個大唐帝國的國力,蒸蒸日上。   讓李重茂覺得,起兵勝利的希望,更加的渺茫。   李重茂沒有起兵,大唐卻在四處用兵。   在武周時期,中華丟失了大量的國土,如今大唐要全部征討回來。   大唐強大,四周的鄰居也不弱。   強的有回紇、吐蕃、大食、波斯、東突厥,中等有南詔、靺鞨、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弱的也有西域三十六國和天竺諸國。   天竺也就是印度,當時還沒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眾多國家林立。   另外大唐的東南方,還有安南、吳哥等國。   唐帝國版圖遼闊,除了中央統治區外,內部還有契丹、韋氏、奚人等部落。   為了更好的統治,震懾邊疆,李隆基開始設置了節度使,總覽數州的所有事物。   節度使製度,就是唐朝割據的源泉,也是大唐衰落的重要原因。   安祿山便是節度使。   隻是按照時間推算,安史之亂開始那年,李重茂六十歲。   且先不說李隆基允不允許他活到那個時候,就算能夠活到。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再起兵造反,未免太晚了。